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在大唐能簽到》第594章 辦法
  第594章 辦法
  李世民對李泰那麽喜歡,對長孫皇后的心情感同身受。

  但是作為皇帝,必須要有取舍。

  “放心吧,揚州氣候比長安還好,青雀不會有事的。”

  李世民安慰了一句,想了想說道:“朕會從太醫院派一名太醫隨同青雀一起去揚州,放心吧。”

  太醫都是服務皇室的,雖然有些大臣勳貴生病,皇帝也會派禦醫前去看病,但那只是恩典。

  藩王就藩,皇帝還派禦醫隨同的,至少在大唐還是第一次。

  可見李世民對李泰多麽的寵愛了。

  “多謝陛下,這樣臣妾就放心了。”長孫皇后露出了一絲笑容。

  “謝什麽青雀也是朕的兒子。”李世民有些不悅的說道。

  “陛下,快用膳吧,等會涼了就不好吃了。”長孫皇后起身為李世民夾菜。

  ……

  東宮
  “你說的是真的?父皇真的下旨讓青雀去就藩?”李承乾有些不敢置信的說道。

  他今天領命處理李祐的事情,複命後,就回到東宮處理奏章。

  加上李世民只是下的口諭,並不需要經過中書三省,因此並沒有傳揚開來。

  因此李承乾還不知道這件事。

  “回殿下,此事雖然還沒有傳開,但是臣已經打探清楚了,確實是陛下下的旨意。”杜荷肯定的說道。

  杜荷是杜如晦的兒子,貞觀四年杜如晦病逝前,李世民感念他的功績,把城陽公主賜婚給了杜荷。

  城陽公主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生,正宗的嫡女。

  雖然城陽公主沒有李麗質和晉陽公主受寵,但是畢竟是嫡親公主。

  眾所周知,李世民對長孫皇后所出的子女,比其余的子女要好上幾分。

  只不過城陽公主現在還是個七八歲的小女孩,還沒有成婚, 杜荷還不是駙馬。

  杜家在杜如晦在的時候, 可謂是門可羅雀。

  但是杜如晦死了三四年了,杜家兄弟比較平庸,杜家自然就沒落了,也印證了那句話人走茶涼。

  杜荷雖然平庸, 卻不甘心, 想恢復杜家以前的榮光,所以在沒什麽人投靠李承乾的時候, 選擇了投靠李承乾。

  李承乾對杜荷的投靠也非常開心, 把杜荷引為心腹。

  杜荷雖然是次子,沒能繼承爵位, 但是身為杜家人, 也能代表杜家了。

  杜家雖然沒落了,但好歹也是一個國公府,加上杜如晦以前在朝中的威望,杜家還是能影響到一些人的。

  所以李承乾對杜荷非常看重, 讓杜荷幫他收集情報。

  杜荷雖然能力平庸, 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 機密的打探不到, 但是一些不是太機密的消息還是能打探到的。

  “太好了, 只要青雀他去了封地,孤也就放心了。”李承乾高興的說道。

  “殿下不要高興的太早, 據臣得到的消息, 李總管傳完旨後,魏王立馬就進宮了, 一個多時辰才出來,定是向陛下求情去了。以陛下對魏王的寵愛, 弄不好,真會被魏王說動, 收回成命。”杜荷說道。

  杜荷別的本事沒從杜如晦身上學到。

  但是錦上添花比不上雪中送炭的道理他還是懂的,因此選擇在很多人都不敢投靠李承乾的時候投靠了李承乾。

  因此他非常盡心的為李承乾謀劃。

  杜荷此人怎麽說呢, 歷史上他能跟著李承乾造反, 證明忠心是有的, 但也只是忠心,能力卻一般般。

  但凡有些眼光的都知道, 李承乾只要安心的當太子, 皇位肯定是李承乾的。

  如果他能看到這一點規勸李承乾,或許李承乾也不會造反。

  “父皇金口玉言, 豈會朝令夕改。”李承乾的話像是回答杜荷,又像是自我安慰。

  “殿下覺得以陛下對魏王的寵愛, 沒有那個可能麽?”杜荷質質問道。

  其實李承乾把李泰當成心腹大患,除了李泰受寵外, 未必沒有杜荷的功勞。

  杜荷投靠李承乾,自然想要李承乾對他重視。

  如何讓李承乾重視呢?
  自然是幫李承乾做事立功, 只有這樣, 太才能算是從龍之功臣。

  然而李世民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自然對太子和皇子非常防備。

  因此李承乾這個太子, 可以說的上是一點權利都沒有。

  沒有權利,他要做什麽才能立功呢?

  杜荷很快想到了他父親杜如晦, 就是因為幫李世民謀劃,等李世民等級後,一躍成為宰相。

  李承乾雖然是太子,但是虎視眈眈的皇子可不少。

  而李泰第一個表露出想爭奪皇位, 自然成了杜荷的目標。

  正好李承乾對李泰也非常不滿, 經過杜荷一挑動, 把李泰當成了心腹之患。

  面對杜荷的質問,李承乾沉默了,李世民有多寵愛李泰他自然明白,其余親王的封地只有幾個州,而李泰的封地多達二十多個州。

  別的親王成年後立馬就前往封地,對於李泰,李世民就好像忘了一樣,根本不提。

  李祐之所以賴在長安,沒有前往封地,李世民也沒有管,和李泰也有很大的原因。

  如果李世民命令李祐去封地, 有人拿李泰說事,怎麽辦?
  如果李泰去求李世民, 李世民還真有很大的可能會取消這個命令。

  “那孤應該怎麽辦?青雀留在長安, 孤始終不踏實。”李承乾說道。

  雖然林軒之前勸說過他, 但是人的心就是如此,一旦忌憚起來,並不是那麽簡單就能放下的。

  杜荷心中一喜,他說那麽多自然想到了應對辦法,一旦他的辦法起了效果,李承乾肯定會感謝他。

  “殿下,東宮的那些老師都是儒家子弟,儒家最講究的就是倫理綱常,親王成年就藩,自古如此,之前就有人反對過,只不過被陛下壓下來了。但是這次是陛下下的旨,如果那些大臣知道了,陛下想反悔也難了。另外,可以叫人把這件事傳遍長安,到時候,即便陛下能壓住群臣,也要考慮對皇室威嚴的影響。”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謀士旬彧給曹操的評語就是“知錯,改錯,不認錯。”

  作為君主,犯錯了可以改,但是絕對不能認,因為這會極大的打擊自己的威信。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就是其中的典型。

  當時全國各地的糧食運往京都,但是糧食這個東西在運輸途中難免會有損耗,一旦在出發地開具好文書,到了京城對不上了,就麻煩了。

  當時的官員就想了一個辦法,直接在空白的公文上蓋章,交給運糧的官員,等到地方了,核算好數目以後,再填寫。

  這樣的方式,並不是明朝獨有的,唐宋時期就在用。

  但是朱元璋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大怒之下,直接處死了所有有關的官員。

  事後朱元璋明白過來,也曾後悔,但是人都殺了,後悔也沒用,不僅如此,朱元璋也沒有為那些人平反的意思。

  那些人有錯麽?

  錯肯定是有的,畢竟這樣做是違規的。

  但是不這樣做他們有什麽辦法?
  眾所周知,明初官員的俸祿可以說是歷史上最低的。

  糧食少了,總不能自己掏腰包補上吧。

  但是不補糧食和文書上的數目對不上,到時候朱元璋說他們貪汙了怎麽辦?
  事後朱元璋自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運糧的一些要求做了改正,但是他卻不可能去認錯。

  杜荷的辦法就是把這件事坐實,一旦傳遍長安,李世民也不好更改。

  到時候李泰就不得不去封地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