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大唐能簽到》第176章 拍馬屁
  第176章 拍馬屁

  林軒把十個官奴帶回林家,交給了林管家,讓他去安排。

  他並沒有去問他們以前的身份,無非就是一場悲劇而已。

  他們可能是被家裡親戚牽涉到的,非常無辜。

  但是他們之前肯定享受過親戚帶來的便利,到底是不是無辜,誰也說不清。

  林軒回到書房,開始畫起了圖紙,醫院和球場的圖紙,可都等著他畫了呢。

  ……

  第二天,早朝。

  “啟稟陛下!長安周邊貞觀犁已經全部發放下去了。”民部尚書戴胄說道。

  戴胄說的全部發放,當然不是指每家每戶都發放。

  貞觀犁雖然便宜,要是每家都發,朝廷也沒那麽多錢。

  他所說的發放,指的是,每個村子發放幾個而已。

  至於會不會不夠用,完全不存在的,其實百姓根本沒有多少田地,大多數的土地都是勳爵和世家的,他們要貞觀犁,完全可以自己造。

  說起來非常可笑,民部曾經調查過,長安周邊的土地,有八成是勳爵和世家的。

  長安城加上周邊的一些縣,一百多萬人口,卻隻佔了兩層。

  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看樣子今年應該不會耽誤春耕了。”

  “陛下,不止不會耽誤,還會有不少的空余時間呢。”戴胄笑著說道。

  房玄齡聞言站出來說道:“陛下,既然百姓有空余時間,臣認為應該出一些政策,鼓勵百姓開荒。”

  “房卿有何良策?”李世民問道。

  對於增加糧食產量,一直是他最關心的,他的雄心壯志,都基於糧食充足。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不是開玩笑的,沒有糧食打個屁的仗。

  房玄齡說道:“回陛下,臣認為百姓開荒的土地,應當歸百姓所有,並且前三年免稅,後兩年稅收減半,五年後恢復正常。”

  百姓不願意開荒,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工具的落後,自己現有的都忙不過來,哪有功夫去開荒。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開荒沒有租地劃算。

  剛開荒的土地,產量非常少,雖然租地的租子非常高,但是也比開荒劃算。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開荒出來的土地,連地契都沒用,並不是百姓自己的。

  “陛下,臣認為此舉不可行。讓百姓自由開荒,不是等於讓他們圈地佔山頭麽?如果百姓因為開荒發生了爭鬥怎麽辦?”崔浩出列說道。

  崔浩看似大義凜然,其實是這項政策,影響到世家的利益了。

  大量的百姓去開荒,他們的地租給誰去?

  當然了,不可能所有百姓都去開荒,但是只要有一部分人,願意去,就會影響到他們。

  他們為了把土地租出去,就只能提高待遇了。

  “是啊,臣也覺得不妥。”

  “陛下三思啊。”

  崔浩話音剛落,其他世家的人紛紛附和道。

  一時間整個朝堂超過半數的人,都不讚成這件事。

  李世民眉頭皺了起來,他當然知道此舉觸犯了世家的利益。

  但是百姓開荒,是強國的大事,誰也阻止不了。

  “這件事,朕意已決,不用再議了,至於崔愛卿擔心的事情,自有當地官府會去協調。”李世民不容置疑的說道。

  大唐初建國的時候,施行的是租庸調製。

  何為租?
  大唐剛建國的時候,給每個成年男子都分發了二十畝的永業田,和八十畝的口分口分田。

  永業田屬於百姓所有,可以傳給子孫,而口分田,六十歲後,要還給國家,相當於租給你種

  這種國家配給農民的田地,就叫“租”。

  雖然有八十畝要還給國家,但二十畝永業田卻是私有的,如果傳承幾代,家裡也有幾十畝地了。

  但那是大唐剛建國的時候,經過長久的戰亂,人口急劇減少,田地大量荒蕪,才有土地分給百姓。

  現在大唐已經建國十幾年了,根本沒有那麽多土地分給百姓了。

  加上李世民繼位以後,天災不斷,世家趁機兼並土地。百姓實際上還是沒有多少土地。

  按道理永業田,是不能隨意買賣的。除非是遇到特殊情況:民戶有身死,家貧無以供葬者,可聽賣永業田。

  這看似不自由,其實是個好事。不能私賣土地,一來可以防止土地兼並,二來,可以防止那些“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敗家子敗光家產。

  但是發生天災,朝廷又無力賑災,總不能讓百姓守著田地餓死吧?
  朝廷只能默許了百姓把永業田賣給世家。

  土地的大量兼並,一直是朝廷的心頭大患。

  李世民就想通過開荒的方式,來增加百姓手中的田地。

  雖然這樣還是不能解決土地兼並問題,但是最起碼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崔浩他們見李世民一意孤行,也沒有再說什麽。

  不過雖然阻止不了,卻不代表他們沒有辦法。

  你不是說讓當地官府去協調麽?
  那正好,世家子弟在地方上做官的不在少數,一定會好好‘協調’的。

  李世民當然也知道世家會暗中阻攔,但是他卻沒有辦法。

  地方官員又不是全是世家的,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施行開的。

  “陛下,臣有事要奏!”馬周站出來說道。

  “說吧。”李世民說道。

  馬周說道:“陛下,商稅之事在長安施行了一段時間,效果斐然,臣覺得是時候推廣全國了。”

  “哦?這一個多月長安收了多少商稅?”李世民好奇的問道。

  “回陛下,一共收了二十三萬貫零三百一十文。”馬周說道。

  “這麽多?”李世民有些驚訝。

  他雖然知道商稅收了不少錢,但是卻不知道具體的數字。

  沒想到光一個長安,一個多月時間,就有二十多萬貫,那麽一年豈不是有兩百萬貫?
  如果整個天下呢?
  雖然其他地方肯定比長安少的多,但是大唐這麽多城池,加一起肯定比長安多。

  “商稅的事情朕已經讓你全權負責了,你認為時機合適,就去做吧。”李世民說道。

  “是!”馬周躬身一禮,退了回去。

  接下來又討論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沒有人再上奏了。

  李世民看著文武大臣笑著說道:“怎麽沒人上奏了?”

  底下的大臣有些奇怪的看著李世民,按照平常沒人上奏,不就宣布退朝了麽?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一個人,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難免有考慮不周的地方,諸卿應該多多進言才是。”李世民說道。

  眾人仔細品嘗了李世民的這句話,覺得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卻蘊含了很深的哲理。

  “陛下此言,顯示了陛下虛心納諫之心。臣相信天下百姓得知,一定會為有陛下這樣的明君感到自豪。”長孫無忌高聲說道。

  “陛下聖明!”群臣歡呼。

  “哈哈,就讓朕和卿等,一起為大唐萬世努力吧。”李世民哈哈一笑說道。

  李世民沒有解釋這句話是林軒說出來的,直接據為己有了。

  群臣連忙高呼:“大唐萬世!”

  李世民非常享受,等聲音落下後,大手一揮,說道:“退朝吧!”

  “恭送陛下!”

  李世民龍行虎步的離開了大殿。

  可能是李世民得位不正的原因,他不止有些好大喜功,還有些愛聽人拍馬屁。

  聽著群臣的讚美,他的心情非常爽快。

   感謝五十一石、阿彌陀佛的打賞。

    感謝嶼麓、峰峰的月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