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大唐能簽到》第341章 商議
  第341章 商議
  崔姓在歷史上源於薑姓,相傳是炎帝的後代。

  崔姓得姓以後,世代在齊國擔任重要官職,是當時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孫崔杼是齊國權臣,獨攬朝政大權多年。後來由於他在政爭中失敗,崔姓才在齊國失去權勢,南遷魯國。

  秦朝時,崔杼裔孫崔意如被封為東萊侯。入漢以後,崔意如長子崔業襲封這一爵位,並在清河東武城定居下來。崔業的弟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二人的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各發展成為強宗大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由於兩支崔姓人繁衍眾多,加上仕宦遷徙等原因,崔姓又進一步分衍出鄭州崔氏、鄢陵崔氏、齊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

  雖然崔家分為很多分支,但是始終以清河崔氏為主。

  東武縣城經過崔家多年的經營,非常繁華,並不比一些大城差。

  在這裡,就連朝廷的政令下來,如果崔家沒有點頭,也不可能實行。

  東武縣城有一座佔了差不多半個縣城的宅院,就是崔家祖宅了。

  這套宅子於西漢年間修建,經過崔家這麽多年的經營擴建,才達到今天這麽大。

  此時,崔家祖宅的大廳裡,崔家家主崔凌道和其他幾家的家主分位而坐。

  “各位,距離上一次我們見面,已經過了近二十年了。現在我們也是各家的族長了,為了家族的傳承,我們再一次聚在了一起。”崔凌道滿臉唏噓的說道。

  上一次他們見面,還是隋末天下大亂的時候,幾家聚在一起,商議如何應對亂世。

  當時他們還不是各家的家主,只是作為未來的家主,跟著家族的族長過來見世面。

  現在近二十年過去,上一代家主早已經不在了,他們已經成為了家族的族長。

  其他幾人也一臉感歎,當初他們還沒接掌家族大權,只是一個看客。現在他們已經成為了各家的族長,為了家族的傳承,再一次聚在一起,和上次不同的是,這次他們成為了主事人。

  趙郡李氏家主李浩公說道:“各位,我們還是說說,應該怎麽辦吧。自從大唐建立以後,我們各個世家的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消弱,現在又有了活字印刷術,加上科舉的改革,再過一些年,我們幾家還能不能存在都難說。”

  他們幾家,最恨李唐的,就屬於趙郡李氏。

  趙郡李氏是隴西李氏分出去的,李淵本就是隴西李氏的一支。

  算起來,他們和李唐是一家,不應該和其他幾家攪和到一起。

  當初李淵起兵,除了隴西李氏,他們趙郡李氏對李淵的支持力度最大。

  但是當李淵奪取天下後,並沒有把趙郡李氏算作皇族。

  其實這也怪不了李淵,大唐建立百廢待興,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加起來的族人,加在一起最起碼有一二十萬,如果全部算作皇族,皇室哪裡養的起。

  即便是隴西李氏,李淵也只是把其中的三萬多人算作皇族。

  皇族可不單單只有一個名號,每年可是能從內務府領取一定的錢財的。

  要不是要養這些人,光憑皇莊和一些生意,內務府之前也不可能那麽窮。

  但是趙郡李氏的人不這麽看,他們明明和隴西李氏是一家,李家人奪取了天下,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他們豈能甘心。

  盧家家主盧廣點了點頭,說道:“沒錯,現在的局勢對我們來說非常嚴峻,必需要拿出對策,不然家族在我們手上衰落,我們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其他幾人紛紛讚同,事關家族興衰,沒人敢掉以輕心。

  崔凌道說道:“不知各位可有應對方法?”

  其他人面面相覷,他們要是有辦法,就不用聚到一起商議了。

  當然了,他們也不是毫無辦法,比如說造反。

  但是這是實在沒有辦法才會用的辦法。

  造反一旦不成功,家族就會迎來毀滅的打擊。

  五姓七望能傳承這麽久,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直接參與爭霸天下。

  雖然他們會暗自支持一些勢力,卻從來不會直接參與進去。

  崔凌道有些不屑,面上卻帶著笑意,說道:“老夫倒是有個辦法。”

  “崔兄有何好辦法?”李浩公問道。

  其他幾人紛紛看向崔凌道,想看看他有什麽辦法。

  崔凌道笑道:“各位忘了我們支持的李泰了?只要他能繼承皇位,一切的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剛得知到活字印刷術的時候,崔凌道也有些慌亂。

  不過很快他就感覺到這是一個機會。

  世家之間各懷鬼胎,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相互算計。

  崔凌道一直想把世家整合到一起,利用他們來奪取天下。

  但是其他幾家並不是傻子,根本不可能聽他的。

  現在因為活字印刷術讓世家同仇敵愾,也是他的機會。

  “崔兄說的這些,我們當然知道。問題是他現在的機會根本不大。”盧廣聽到崔凌道的辦法,有些失望。

  崔凌道笑道:“各位莫不是忘了現在的皇帝,是怎麽上位的。”

  其他人聽到崔凌道的話,有些驚愕。

  很快他們就思考其中的可能性。

  李浩公搖了搖頭,說道:“崔兄,現在和李世民那時候可不一樣。首先李世民可不是李淵,其次,李泰沒兵權不說,在軍中也毫無威望,根本不可能成功。”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有八百人,當時長安駐扎的兵馬,就不下十萬,他為什麽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奪權?

  八百人偷襲殺李建成,沒有問題。

  但是想憑借八百人攻入皇宮,根本不可能。

  但是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太高了,憑借在軍中的威望,很多人直接倒戈了。

  加上有世家幫他穩定地方,李世民奪權後,整個天下並沒有發生什麽動蕩。

  而李泰呢?

  沒有兵權不說,連兵都沒有帶過。

  讓他兵變,別說攻入皇宮了,估計連皇宮的城牆還沒靠近,就被人剿滅了。

  但凡李泰有點希望,他們不可能想不到。

  崔凌道笑道:“正是因為他沒有希望,等他當上皇帝,才會倚重我們,才不會出現李世民那種情況。”

  他們當初幫李世民穩定地方,讓李世民很快就能掌握局勢。

  李世民事後並沒有按照約定,與世家共治天下。

  世家就算生氣,也奈何不了李世民。

  但是李泰卻不一樣,就算他登基了,也只是他們的傀儡罷了。

  王元譏笑道:“崔兄想的倒是很好,問題是李泰拿什麽來發動兵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