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大唐能簽到》第404章 商討
  第404章 商討
  士農工商這種階級劃分,除了世家為了顯示高人一等的地位,一直維持這種劃分外,就連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也維持這種劃分。

  “諸位愛卿說的有道理,商人子嗣參加科舉確實不妥。”李世民說道。

  馬周說道:“陛下,收商稅之事是涇陽縣侯提出來的,不如聽聽涇陽縣侯的意見。”

  商部是新建部門,雖然和六部並列,但是商部根本比不了六部。

  六部都有很多事情需要管理,但是商部單單只是收個商稅,存在意義並不高,隨時有被取締的風險。

  他作為商部的第一任尚書,只要商部能一直存在下去,他肯定會青史留名。他自然想做出一番成績,讓商部無可取代。

  李世民沉吟了一會,說道:“退朝,房玄齡、李靖……隨朕到甘露殿議事。”

  ……

  林軒對李世民突然召見他,感覺有些奇怪。

  難不成李世民知道崔家快把錢送來了,找他要錢來了?

  但是當來到甘露殿,看到除了李世民外,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等十幾個朝中重臣都在,林軒就打消了這種想法。

  “臣參見陛下。”林軒躬身行禮。

  李世民擺了擺手,說道:“朕召你來,是有件事想聽聽你的意見。”

  李世民把馬周的提議,說了一遍,問道:“收商稅本就是你提議的,說說你的看法。”

  “陛下,臣覺得馬尚書說的有道理,商人交稅,和百姓交稅一樣都是為了大唐貢獻了他們的力量,自然不該區別對待,應該和普通百姓享受一樣的待遇。”林軒說道。

  長孫無忌說道:“商人不事生產,如果和普通百姓一樣,定有大量百姓效仿,如此一來,大量田地荒廢,田地誰來種?”

  林軒不屑的說道:“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自古以來,除了戰亂的時候,田地何時荒過?”

  有人去經商,空下來的田地自然有人耕種,古代的百姓非常勤勞,他們隻擔心田地不夠,怎麽可能讓田地荒廢。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世民讚揚道:“好,好一個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是朕做的還不夠好啊。”

  “額。”林軒這才反應過來,這首詩帶有諷刺意味。

  房玄齡笑道:“一直聽說涇陽縣侯文采非凡,果然沒有誇大。只是允許商人子嗣為官,那麽廉潔如何保證?”

  什麽廉潔如何保證,不就是怕商人做官以後,利用職務之便,貪汙腐敗麽。

  但是古代不是一直不準商人及其子嗣為官,但是貪官少了麽?
  別看史書上記載了很多清官,但是那麽長的歷史跨度中,正真的清官有多少?
  張居正出名吧?但是其生活非常奢靡,戚繼光為了能帶兵剿倭,不得不給張居正送禮,來巴結他。

  所以史書上記載的名臣,並不代表他們是清官。

  至於官員經商,林軒就更呵呵了。

  不說別的,就拿在坐的人來說,哪家沒有一點生意?
  就連房玄齡魏征這樣算得上是清官的,家裡就沒有幾間商鋪?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大唐官員的俸祿了。

  在初唐時期,官員的薪俸主要有三部分,糧食、土地和薪水。

  就拿魏征來說,現在是尚書右丞,每年可以領兩百六十石的糧食,每月月俸三千五百文,加上食料、雜用七百文,一共四千二百文,也就是四貫多錢。

  唐代一石差不多在八十斤左右,兩百六十石也就是兩千斤出頭,換算成錢也就十幾貫。

  也就是說魏征的工資加上公糧,一年也就六十貫左右,加上國公的食邑,魏征一年的收入,最多不會超過三百貫。

  而魏征作為國公,即便節約,開銷也不小。

  出行的馬車要有吧?

  家裡養幾匹馬,一年花銷就不小,一家人的吃喝和奴仆吃喝,花費也不少。

  府宅一年到頭,總有地方需要修繕吧?

  亂七八糟加起來,一年到頭,就剩不了多少了。

  如果沒有其他的進項,人情往來用什麽?兒女成親用什麽?
  所以古代的清官才會顯得那麽難得。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只有嚴格限定官員及其直系親屬不得經商,和做好流官制度。”林軒說道。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後世的官員及其直系親屬不能經商,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了。

  不僅如此,從秦漢時期開始,地方官員任命實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員不得在原籍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

  這些方法,一千多年後都還在用,可見是非常先進。

  雖然依然有人利用規則漏洞,可以讓其他親戚或者扶持人去經商。

  這種事情,連後世都無法避免,更別說在古代了。

  任何規則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只能盡量去約束。

  唐代對這種政策執行的並不徹底,唐代雖然對官員的考評非常嚴格,但是卻有一個問題。

  打個比方,考評有三個評價,優良差,優代表可以升遷,良代表做的還行,繼續任原職,差就代表做的不行,將會降級或者追究責任。

  如果有人買通考評官員,得到良的評價,就會一直在一個地方一直連任。

  很多人肯定會想,既然買通了考評官員,為何不要優的評價呢?

  優就代表要升遷,升遷了就要換地方,對於有心貪汙的官員來說,換地方就代表了重新開始,並不附和他們的利益。

  另外,升遷官員的考評,是要交給皇帝過目的,會再核實一遍,並沒有那麽簡單。

  房玄齡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林軒的用意,笑道:“涇陽縣侯可否詳細說說。”

  他這樣說,是讓林軒解釋給其他人聽。

  “任何地方官員,不能在原籍任官,離的越遠約好,任職滿三年,必需要換地方,不允許連任。”林軒緩了緩說道。

  李世民眼睛一眯,沒有說話。

  注意是好注意,但是卻並不現實,實行的阻力太大了。

  秦漢就有的制度,以李世民的智慧豈能不知道這樣做,朝廷對地方的掌握會大大增強。

  但是有些地方,世家經營的太久了,其他官員到那去根本玩不轉,還有可能被世家拉攏。

  這些他現在又不方便說。

  林軒說完,見其他人都神色莫名,並沒有人讚同,就知道其中應該有什麽他不知道的原因。

  林軒心裡苦笑,想想也是,秦漢時期就有的制度,大唐雖然執行的不夠徹底,但是也沒有完全棄之不用。

  他還以為是李世民他們不知道這種制度的好處,現在想來,是他想的太簡單了。

  “這件事需要仔細斟酌,以後在議吧,你們先下去吧。”李世民說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