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在大唐能簽到》第547章 扶桑再遣使
  第547章 扶桑再遣使

  李世民面對眾人的目光,乾咳一聲,有些頭疼的說道:“叔寶和敬德兩人守宮門確實有些辛苦,知節和懋功換換班倒是不錯。”

  秦瓊和尉遲恭有些茫然,我們哪裡辛苦了,我們怎麽不知道。

  程咬金和李績卻一臉喜色,大聲說道:“多謝陛下!”

  李世民這句話確定了由程咬金和李績兩人和秦瓊尉遲恭一起當門神。

  其余人聽到李績的名字,也打消了爭的念頭。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隋末唐初湧現出大量的名臣武將,李靖被尊稱為大唐軍神,無人能出其左右。

  事實上,卻有一人能和李靖並列,那就是李績。

  李績原名徐世績,隋末時期,先投瓦崗寨,後追隨李密。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密被王世充擊敗,聚集余眾歸順唐朝。李密原來所統領的屬地都由徐世績接管。

  李密投降後,底下人心惶惶,紛紛勸徐世績攜剩余的地盤投靠大唐,定能得到大唐的重用。

  徐世績說:“魏公(李密封魏國公)已經歸附大唐,如今這裡的人民土地,是屬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獻出它們,就是借主人的失敗得利,自己為自己邀功,用來求取富貴,是我認為恥辱的。現在應當一五一十地記錄州縣的名稱數量和軍民的戶口,全部報告魏公,讓魏公自己獻給朝廷,這樣就是魏公的功勞了。”

  他於是派使者致信李密。使者初到朝廷,李淵聽說徐世績沒有奏表,只寫信給李密,頗感奇怪。待到使者把徐世績的本意告知李淵,李淵才大悅道:“徐世績感懷主人的恩德、推辭功勞,確實是純臣。”下詔封他為黎陽總管、上柱國,封萊國公。又加授右武候大將軍,改封曹國公,並被賜姓李氏,“附宗正屬籍”。

  這可不是簡單的改姓,而是把李績錄入李家的族譜了。

  在後世看來,改姓什麽的有些羞辱人。

  但是在古代很正常,相反,還會以此為榮。

  很多大戶人家,對那些忠心的奴仆,都會選擇賜姓,以收攏人心。

  雖然在李世民弄出的凌煙閣功臣排名中,李績的排名位列倒數第二。(倒數第一的是秦瓊)

  但是根本原因是李績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站錯了隊。

  倒不是說李績選擇幫李建成,相反,在當時李績和李世民的關系非常好。

  當時李績正領兵在外,但是對於李世民派人聯絡沒有回應。

  凌雲閣二十四功臣,與其說是李世民感懷這些功臣為大唐建立立下的功勞,還不如說是李世民為玄武門之變立下功勞的大臣弄出來的。

  看看排在前面的人就知道,那些人都是參與玄武門之變的。

  別的不說,尉遲恭都排在李靖前面,其中的道道就可見一斑了。

  雖然如此,但是卻沒人會否認李績的能力。

  別的不說,李世民臨死前選擇李績作為托孤大臣之一,用他來牽製長孫無忌,不讓長孫無忌大權獨攬。

  如果李績沒有那個能力和威望,李世民憑什麽覺得李績能牽製住長孫無忌。

  因此見李世民點了李績的名,其余人也沒理由再爭。

  李世民說道:“眾卿覺得林軒的辦法如何?”

  眾人:……

  你連門神都安排好了,還問我們幹嘛。

  李世民見眾人沒有反對,看向工部尚書段綸,問道:“你覺得工部排何人負責前往河南山東等地負責水利?”

  段綸起身說道:“回陛下,工部少匠閻立德、閻立本能力不俗,頗通水利,可前往兩地負責此事。”

  閻立德是閻立本的兄長,和閻立本一樣,都精通畫道。

  閻立德擅長建築,後來更是官升工部尚書。

  而閻立本就更厲害了,不僅當過工部尚書,最後還當過宰相。

  雖然兄弟兩人家傳的是建築學,但是並不是說對其他的不懂。

  而且兩人只是去監督,具體的事自有人去做。

  對於閻家兄弟的大名,李世民還是聽過的,聽到段綸舉薦兩人負責兩地水利,略一思考,點了點頭,同意了下來。

  沉吟了一會,李世民說道:“戶部負責調撥錢糧,等春耕以後,盡快組織民夫興修水利,加固堤壩,遷移百姓。”

  現在正是春耕的時候,並不適合征兆民夫。

  現在耕種才是大事,跟百姓說什麽要發水災,沒有依據不說,對於百姓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如果強製征兆,不僅會弄的人心惶惶,搞不好還會引起大亂。

  一切商議好後,李世民把眾人打發走,叫來李木低聲吩咐了幾句。

  ……

  “你們聽說了麽?魏大人是天上星君轉世,專門排下凡來輔佐明君的。”

  “這算什麽,我還聽說魏大人夢中斬龍呢。”

  “這都不算什麽,你們聽說了麽,我大唐這幾年一直天災不斷,是因為有惡龍作怪。”

  ……

  整個長安因為林軒的那個故事,議論紛紛。

  李世民聽道百騎關於民間的密報,高興不已。

  沒聽民間都說他是難得的明君,不然上天怎麽會排天上的星君來輔佐他。

  這一次,林軒為李世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之前他為了洗刷殺兄囚父的汙點,兢兢業業,即便如此,民間依然有很多不利他的謠言。

  沒想到一個故事,就能達到這麽好的效果。

  他琢磨著,是不是多找一些人寫一些故事。

  雖然這樣有愚弄百姓之嫌,但是對於李世民來說,能達到目的就行了。

  “陛下,扶桑使者到了,遞上國書,要求見陛下。”李木的聲音打斷了李世民的思緒。

  “不是今天才到麽?這麽快就要來見朕了?”李世民有些驚訝的說道。

  扶桑使者一上岸,就有人快馬加鞭的把消息傳到了長安。

  正常來說,扶桑使臣一路上要大擺儀仗,還要晚幾日才能到達長安,但是這次扶桑使者一反常態,上岸後輕裝從簡,快馬加鞭的來到了長安。

  當然了,扶桑使者到達長安,肯定會有人報告給李世民。

  李世民自然知道扶桑人這次前來為了什麽。

  他本來以為扶桑人最起碼會修整一下,第二天才會求見。

  沒想到扶桑這麽快就來了,看樣子,扶桑人到了鴻臚寺以後,就遞交國書求見了。

  “宣吧。”

  不管怎麽樣,之前的扶桑使者死了,大唐都有些理虧,因此李世民決定召見他們,看看他們的來意。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