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在大唐能簽到》第663章 缺糧
  第663章 缺糧
  大軍出征,自然不會像林軒帶著一萬人出征那麽簡單。

  李世民念的這些,都是統兵的大將,此時確定下來,是讓他們召集那些輪休的兵卒,整頓軍備,後續還會增添一些武將。

  戶部尚書戴胄出列,行了一禮,說道:“敢問陛下此次準備派出多少大軍?”

  戶部需要供應軍隊的糧草,現在大唐糧草並不是特別充足,戴胄需要確認一下人數,好提前調撥糧草。

  李世民沉吟了一會,說道:“朕這次準備調集十萬騎兵,其余兵種十萬,共計二十萬兵馬。”

  大唐總兵馬大約在八十萬左右,去除那些郡兵,和一些邊境的駐軍,能夠調動的兵馬也就在三四十萬左右,出兵二十萬,已經佔據能調動的兵馬的半數了。

  “陛下,如此多的兵馬,戶部根本無力供應。”戴胄說道。

  很多人可能認為,不管打仗還是不打仗,士兵所耗費的糧草應該是一樣的。

  事實上,打仗的時候,糧草的消耗比不打仗的時候要增加好幾倍都不止。

  大唐采用的是府兵製,沒有戰事的時候,士兵是換著輪休的,輪休時候根本不用朝廷供養,這樣可以極大的減少朝廷的壓力。

  而有戰事的時候,這些兵馬都需要朝廷供養。

  俗話說的好,皇帝還不差餓兵。

  打仗的時候,為了保證士兵有充足的體力,每個士兵的口糧,比平常還會增加不少。

  更別說,這二十萬大軍,還有十萬騎兵。

  馬和人一樣,平常可能就隻為一些草,輔以一定的精糧,但是打仗的時候,為了保證馬匹有足夠的體力奔襲,就要以精糧為主
  所謂的精糧包含小米、大豆、高粱、豆餅、麥麩,喝的水裡面還要加入食鹽,可以說馬匹吃的東西和人吃的相差不大。

  但是在唐朝的時候,有一種粗糧的出現,大大地減少了戰馬是糧食的數量,那就是苜蓿。苜蓿是一種綠紫色的植物,莖長一長多,人們主要以它的葉子為食,只需要把葉子放入滾水中燙一下,再撈出來放入食鹽和油翻炒,即可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而有人發現馬非常喜歡吃苜蓿,所以就開始大面積的種植,用來供給馬匹吃食。苜蓿被馬吃下去以後,比一般的青草要管飽,營養也更豐富,種植的成本也不高。正是因為這個東西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戰馬吃糧食的難題,有了這個以後,糧食的消耗就會有所減少。

  但是馬可比人能吃多了,即便有所減少,所消耗的糧食也比供養幾個士兵所需要的多。

  正常來說,供養十個步兵的消耗,和一個騎兵差不多。

  古代中原王朝騎兵比較少,並不單單是因為草原特意的封鎖了馬匹,而是中原王朝根本無力供養那麽多騎兵。

  大唐雖然因為苜蓿的出現,在供養騎兵方面,消耗比之前的王朝有所減少,但是供養一個騎兵,也相當於供養五六個步兵。

  十萬騎兵加上十萬其他兵種,每天消耗的糧草非常大。

  除此之外,還需要征兆數萬百姓來運送糧食,這些民夫的吃喝也要由朝廷承擔。

  而大唐這些年天災不斷,根本沒有多少糧食。

  熟悉唐初歷史的應該都知道,貞觀十年前,大唐除了滅東突厥之戰以外,鮮少有對外發動過戰爭。

  不管是滅高昌之戰,還是和吐蕃的戰爭,包括李世民親征高句麗,都是發生在貞觀十幾年的時候。

  並不是李世民不想打,無他,缺糧耳。

  貞觀十年之前,大唐基本年年都有天災,李世民被逼的幾次消減皇宮的用度,哪有能力去打別人。

  而林軒的穿越,雖然改變了一些事情,卻無法改變天氣。

  要不是林軒之前出的主意,讓李世民從世家手裡弄了一些糧食,可能在他提想要出兵草原的時候,戴胄就要跳出來反對了。

  “吐蕃已經退兵,朕已經準許侯君集班師回朝了,這樣一來,戶部的壓力就會小很多。”李世民說道。

  “陛下,潞國公不過兩萬兵馬而已,即便班師回朝,也省下不了多少糧食。”戴胄苦笑著說道。

  真正消耗糧食多的是騎兵,侯君集又沒帶多少騎兵,那兩萬人回來,確實能省一些糧草,但是相比較缺口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你就告訴朕,戶部的糧草能供應二十萬大軍多久?”李世民問道。

  隋朝時期,突厥人就是心腹大患,李淵駐守太原其實就是防備突厥的。

  隋朝為了穩住突厥,多次和東西突厥和親,即便如此,突厥依舊年年劫掠邊境百姓。

  李世民自小就感覺到突厥的威脅,加上他登基的時候,東突厥打到長安,更是讓他下定決心,要像漢武帝一樣,打到草原去,即便不能滅掉突厥,也要極大的消耗突厥的實力,讓大唐的邊境安定百年。

  現在有了機會能消弱突厥的實力,甚至能一舉蕩平草原,李世民自然不願意放棄。

  戴胄沉吟了一會,說道:“在不動用各地應急糧倉的情況下,最多能供養兩個月。”

  兩個月看似很長,但是打仗很多時候對峙個幾個月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世民沉默了,他知道動用各地應急糧倉的後果。

  從他登基以來,年年天災不斷,那些百姓餓得吃不上飯了,自然就會造反。

  之所以史書上記載的不多,是因為朝廷及時派兵鎮壓,加上賑災及時,造反的規模並不大。

  百姓沒東西吃,可不管你是明君還是昏君,造反被殺,總比餓死好受吧。

  一旦動用了應急糧倉,如果發生天災,朝廷拿不出糧食賑災,到時候肯定會釀成大亂。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得加稅。

  但是現在大唐的百姓根本不富裕,就算加稅,百姓也交不出來。

  李世民沉默許久,說道:“如果動用各地應急糧倉的三層,可以供應多久?”

  “陛下,萬萬不可啊,應急糧倉事關大唐國本,不能動用啊。”魏征聽到李世民要動用應急糧倉,都顧不上行禮了,連忙出列說道。

  李世民並沒有怪罪魏征,而是柔聲說道:“朕並不是一定要動用應急糧倉,現在只是準備出兵,具體什麽時候出兵,還需要看草原的局勢變化,如果拖的久一點,等到秋收以後,糧食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