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國萬歷》第109章 新人
  第109章 新人
  英國公說的有道理。

  大軍雲集,單八衛軍製不同,號令運轉中,各處銜接極容易出現問題,讓人誤會。

  但是朱翊鈞有自己的想法,任何事都有利有弊。英國公看到的是不利的一面,而他看重的則是有利的一面。

  單八衛軍製的不同,所有將士都會想到,這是皇上親自為他們改的。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皇上看重他們。

  不過朱翊鈞沒打算和英國公解釋,因為就算跟英國公解釋,英國公也不會出面幫他頂壓力。

  英國公說服不了皇上,也沒打算硬抗到底,當做完成了差事般,松了口氣回了國公府。

  英國公回去搖搖頭,其余等待的勳貴見狀,大多也無所謂的態度,早已習慣。

  土木堡之變,勳貴新老接替勢力被一網打盡,兵部強勢崛起,因為離開了勳貴,艱難形勢下,文臣調派士兵一樣能打勝仗。

  衛所選拔,調派,操練及一應後勤都歸了兵部,五軍都督府就成了個空殼。

  那個不願提起的人,複辟後除了於謙,想要收攏兵部權利,最後也失敗了。

  至此,大明在重文抑武的道路上走的愈發的堅定。

  成華,弘治年間,五軍都督府唯二中的軍籍管理被兵部剝奪,嘉靖年間,最後的屯田權利也沒了。

  成了個可有可無的衙門,左右都督成了武將的榮譽職銜。

  凡遇戰事征戰,武將都由掛兵部職銜的巡撫和總督節製。

  這麽多年下來,歷朝皇帝或多或少有重新提起勳貴地位的想法,最後都沒有成功。

  原因很多,但是勳貴自身也要付主要責任。

  無法用,即可言足。

  這些人錦衣玉食,哪裡還能吃做事的苦。

  一個月了。

  來自勳貴的反抗連個浪花都沒有,朱翊鈞至此,徹底放棄了提拔勳貴的想法。

  一個馬芳就讓他們無招應對,或者說懶得動。

  革新之局,各部奮起,不願奮起的就會被淘汰。

  就像武將的反抗,例如李成梁,奪了他兩千遼東鐵騎,遼東就有了軍情。

  就像兵部的反抗,來的隱晦而又尖銳。

  內廷兵仗局太監狀告兵部。

  “兵部準留存軍匠二千九百四十七人,今唯一百九十一人實役,恐無法完成今年的定額。

  八衛軍器缺乏,兵部推諉,乞皇爺命之如數征役。”

  太監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朱翊鈞無奈,命內閣去兵部責問。

  兵部上了奏疏,言,“各府州縣工匠,近年來多潛逃者,空余名冊,派之則皆逸。

  民恐應役,徒以累民,公家也不得實用。”

  一句話,沒人。

  朱翊鈞也沒辦法變出人來,這才是像樣的反擊,而不是英國公到他面前抱怨幾句。

  招來張居正,張居正告知,這是實情。

  “陛下應盡快確定兵部尚書。”

  聽到張居正的建議,朱翊鈞點點頭,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一級壓一級。

  上不責眾。

  有了兵部尚書,他就可以施壓兵部尚書,而不是自己出面,力壓兵部上下,這是最愚蠢的管理手段。

  已經確定了八衛的事,朱翊鈞這個時候,想了想,問。

  “先生覺得誰較為合適?”

  “殷正茂。”

  朱翊鈞點點頭,等張居正走後,讓太監找來內閣先前的奏疏,看著兵部尚書人選的名單。

  “把這些人的奏疏都翻來。”

  殷正茂有資歷,有能力,前番二十萬大軍平亂,居中調派穩中有序,沒有出大的亂子。

  朱翊鈞覺得,還是不要跟自己找個這麽強勢的對手才好。

  最好找個老實,能做事,資歷也夠的。

  放下這些奏疏,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朱翊鈞讓太監重新去找了相關的奏疏。

  這是個大工程。

  都說國家辦理政事,靠著就是各地的公文,其實這也是實情,從來沒變過,只不過換了個名目而已。

  他自己不也是通過各大臣的奏疏,來管理國家的麽。

  內閣收到旨意,讓重新遞交名單,張居正詫異,皇上竟然沒同意殷正茂。

  思慮了一會,心裡已經了然。

  朱翊鈞收到新的奏疏,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名字。

  “石茂華。”

  勾了一筆,讓太監送去內閣。

  新的兵部尚書有了人了。

  嘉靖二十三年進士,任浚縣知縣,後任揚州知府,抗過倭寇,治理過黃河。

  擔任過各地按察使,參政,在都察院任過職,督辦過陝西三邊軍務。

  石茂華很意外,沒想到自己被選為兵部尚書,大多數人都認為會是殷正茂,他也如此。

  到文華殿。

  朱翊鈞賜座,讓太監奉茶水。

  等石茂華喝了茶。

  朱翊鈞笑道。

  “卿督辦陝西三邊軍武,極有成效,有何教朕?”

  石茂華老老實實的說道。

  “邊將怯於擊賊,巧於避法,久來成風,臣上任後打算打壓此風氣,但是考察實情後,卻改變了主意。”

  公文不能全信,朱翊鈞沒有接觸過石茂華,如今見到真人,起坐應答的確頗為實誠,中規中矩。

  但是光老實可不行,如此重要的職位,也需要有真本事,聽到石茂華的言論,朱翊鈞好奇起來。

  同時也心裡有了底,此人應是名副其實的,不是徒有虛名之人。

  “朝廷使者勘驗,往往浮於表面,不願實查,隻按損兵之罪罰之了事,而忽略血戰之功。

  即勇敢至敗者亦受坐之,此乃教之避敵也。”

  朱翊鈞恍然,原來還有朝廷的原因,也不能全怪邊軍。又想到此事,根子的原因。

  老生常談,還是如今官員好虛事,不願實事。

  想要解決根子的辦法,還得是考成法。

  “那卿有何建言?”

  “有衝鋒陷陣者,哪怕敗事,也應按照勝事賞之撫恤,更不可同敗者並處。”

  “善。”

  朱翊鈞同意。

  “可惜考成法施行三年來,京城雖有所微變,但是各地卻仍然照舊,不能跟上形勢啊。”

  歎了口氣,朱翊鈞仔細打量石茂華的神情。

  “不能改變官員的習氣,卿所事,靠公文督促無法解決,只能流於形式。”

  石茂華點點頭,並沒有說出什麽驚天之言。

  “陛下說的是。”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