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延續
“國家大事如何只能考慮銀錢上的得失,就算我等不打別人,可是蠻夷侵擾我大明百姓,難道不管?臣讚同陛下”
朱翊鈞話音落下,有大臣支持。
“此消彼長,本來順義王就無法控,如今還要幫他消滅對手,豈不是放任他在草原做大?”
“臣認為寧願遼東糜爛,也不可促使順義王統一蒙古。遼東糜爛乃國家一角,可放任順義王統一蒙古,則會動搖大明社稷。”
這些道理都是對的,前提是不知道歷史走向的情況下。
朱翊鈞解釋。
“朕不去打那土蠻諸部,但是也不讓土蠻諸部佔大明的便宜,只有教訓他們幾次,才會杜絕他們對大明的輕視之心。
否則放任他們連年入關襲擾各鎮,不光百姓受其害,大明軍費開支也是難以承受。
長痛不如短痛,用三年的時間,換更久的和平,朕認為是可行的。”
見還有人有疑問,朱翊鈞繼續說道。
“對方冥頑不靈,無非就是因為這些年能通過襲擾大明邊地得利,斷絕了他們這方面的想法,說不定反而讓對方改變了主意,願意和大明和平相處。
以此為契機,兵部的以夷製夷方略,說不定就通了。”
大多數人都不在反對,兵部也同意了,接下來就是商量薊遼總督的人選。
還有就是,派人去是打勝仗的,不是去打敗仗的。
都需要慎之又慎。
不是三兩日就能決定下來的。
還沒等京城做出決定,地方又來軍報,土蠻諸部見各城堡有備,且又下起了雨,次日退卻了。
朱翊鈞無語。
就這幫人的軍事水平,毫無計劃,狗肉上不了筵席,難怪哪怕以後佔據了天時,歷史上還是打誰都打不過。
他們退卻了,大明的軍事計劃卻不會半途而廢。
很快,人選名單遞交了上來,第一位就是梁夢龍。
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擔任過順天府,治理過黃河,治理過瘟疫,巡撫過山東,督理過軍田,安撫成過河南造反農民,搞過海運。
在中央擔任戶部右侍郎,如今是兵部右侍郎。
這份資歷真的太閃耀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乃張居正的門生。
朱翊鈞這點信任還是有的,不讓張居正碰軍權,不是說連這都要防備。
所以他在文華殿召見了梁夢龍。
梁夢龍至文華殿跪拜,朱翊鈞賜座,讓人奉茶,等梁夢龍安座,朱翊鈞才開口。
“卿對邊鎮如何看?”
梁夢龍從地方到中央,各種政務都處理過,都處理的很好,只有海運的失敗,非他之責。
他不是個保守的人,所以面對皇上的問詢,沒有保留,也沒有激進,很平靜的回答。
“國家備禦九邊,按圖畫地,方冊具備。臣無奇謀,只有辦實之心,乾實事耳。”
朱翊鈞點點頭,這話說的才對。
要是上來告訴他,來個五年平土蠻,他還真有點不敢用了。
土蠻部雖然勢弱,但是畢竟乃黃金家族正統,號召力擺在那裡,連俺答都無可奈何。
打土蠻部易,滅土蠻部難。
“如臣上任,則體察軍情,問四鎮軍疾苦,並為其剔除,此其一。簡軍實,修馬政,築城堡,謹烽堠,慎擇將領,以忠、勇、勤為上,無取懨然者,此其二。
軍鎮中,戚部,李部可用,以此為主,京營精兵為輔,此其三。”
聽完,朱翊鈞有點擔憂,害怕梁夢龍不知道李成梁“算盤”的厲害,委婉提示說道。
“李成梁部武功的確可用,只是時靈時不靈,就怕誤卿之事。”
梁夢龍嘴角翹起。
“臣向陛下借一人。”
朱翊鈞好奇看過去。
“臣聞八衛中李如松悍勇,可為前鋒大將。”
“善。”
朱翊鈞點點頭。
這是個陰貨,看上去一臉的誠實,果然是人不可貌相。
當日,朱翊鈞就批複發回內閣,同意任梁夢龍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薊遼和保定軍務。
此時,大明順義王,韃靼俺答汗,告訴他的部屬們,他準備赴青海,修建仰華寺。
這是他和索南嘉措的一個約定。
他支持索南嘉措成為宗教領袖,推進黃教在他部屬各部傳教。
而索南嘉措則為他上尊號,為“轉千金**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承認他為成吉思汗的化身,為全蒙古的大汗。
俺答汗也是沒有辦法才出此計策。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他靠著兵強馬壯打下了韃靼右翼,從一個普通貴族,一躍成為西部韃靼的可汗。
但是他卻無法成為草原共主,這些年他已經用盡了力氣,卻仍然無法完成他的夙願。
草原上自成吉思汗之後,上下形成的共識就是認可黃金家族的統治。
哪怕土木堡之時,草原上最為強盛的瓦剌部,仍然不敢自專,也只能扶持韃靼的脫脫成為名義上的大汗。
一直到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孫,率領察哈爾重新崛起,統一了韃靼,強勢打壓瓦剌。
按照他的祖先成吉思汗的制度,分封同姓血親子弟,把韃靼分左右兩翼,每翼各三塊,三個萬戶。
而察哈爾是大汗親屬萬戶,其余五個萬戶都要尊奉察哈爾為共主。俺答所在的土默特部,原本只是鄂爾多斯萬戶下的一個鄂托克。
俺答是有能力的,陸續吞並了右翼三個萬戶,逼的左翼韃靼東遷。
但是,他仍然只能是俺答汗,而不是草原的大汗。所以為何要接受大明的順義王,就是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
可惜,身份上的短板,讓他還是不能做到。
所以他盯上了宗教。
他老了,打不動了,就像草原上的狼群,當頭狼老去,就要面對其余強壯的狼的挑釁。
有時候他真的很羨慕漢人的制度,可以代代傳下來。
不光是為了他自己,也是為了韃靼部落,草原每一次權利的交替,都伴隨著一場毀滅。
他不願意自己的事業就這麽消亡了,他希望他死後,韃靼能繼續輝煌下去。
這也是他這些年,沒有趁著強盛的軍力繼續征伐,而是選擇埋頭治理的原因所在。
良好的權利交接制度,才能保證韃靼不再走上老路。
可惜他不是正統,做不到這一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