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國萬歷》第153章 無為
  第153章 無為
  歷史上,張居正是支持俺答封貢的。

  一則認為韃靼部連年征戰,已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爭。二則認為明廷亦需要修生養息,恢復國力。

  草原上,人不耕織,地無他產,生產資料的單一性,決定了其依賴中原的物資。

  如果不讚成俺答封貢,那麽戰爭就必須要延長下去,因為中原的物資是草原的必需品,韃靼諸部哪怕再困難,也不得不打。

  從這個思路中,張居正並沒有對韃靼抱有和平的期望,內心並沒有超脫時代。

  仍然把韃靼當做大明最需要警惕的對象,哪怕韃靼的俺答汗多次表示了誠意。

  兩百年來,從上到下的這份共識,讓大明把大部分的力量都投入到了九邊。

  相當於法國修建的馬奇若防線。

  萬歷朝每年合計上千萬的物資投入到這條防線中,不光白費了力氣,還把大明拖入了深淵。

  也可以解釋,為什麽戚繼光和李成梁,同樣靠攏了張居正,歷史上卻落到了兩個結局。

  戚繼光晚年淒涼,李成梁卻穩坐如山。

  因為大明仍然還認為九邊最重要,清算了張居正後,不能讓張居正的余孽勢力呆在薊鎮。

  而遼東的話,在大明朝廷眼光中,並不重要,屬於蠻荒角落,只要不出事即可。

  所以李成梁才輕易的躲過了清算。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並不是人力可以扭轉的局勢,而朱翊鈞卻不同,知道大明的重心應該要更改了。

  不是因為努爾哈赤,而是因為女真部落繁衍幾百年來,實力已經恢復了。

  窮山惡水出精兵。

  韃靼諸部也窮,但是被大明拖垮了,同樣,大明也被拖垮了。

  李成梁雖然也打擊女真部,但是同樣受到時代的限制,打擊女真部的同時,也在支持女真部,以聯合打擊東遷的韃靼部。

  到了晚年,李成梁才愕然發覺,關外女真諸部的實力,竟然已經發展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

  為什麽他支持努爾哈赤呢,因為努爾哈赤還聽他的話,如果換了努爾哈赤,女真部不會聽他的。

  而他的遼東鐵騎,已經無法做到消滅女真部。

  朱翊鈞最近翻閱了關於遼東的奏報,從他登基以來,遼東連年不是打韃靼,就是被韃靼打。

  而關於女真的奏報,這些年來,隻萬歷二年才有。

  也就是說,這好些年了,李成梁只打過女真部落一次而已。

  韃靼要打,女真部也不能放任。

  這也是為何朱翊鈞要選梁夢龍為薊遼總督,還派了兩千京營去協助他。

  還是難受。

  大明上下目前都認為韃靼乃是心頭之患,他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只能通過時間來轉變態勢。

  兵部又上奏,請求修大同邊牆,預算二十六萬二千六百六十八兩四錢二分。

  甘肅五道也上奏,請派一萬一千一百四十余兩修邊。

  戶部上奏,各邊地買糧草銀,需派發宣府客兵七萬兩,主兵一萬兩。大同主兵兩萬兩,客兵八萬兩。山西主兵兩萬兩……。

  客兵沒有地方收入,全部有朝廷供應,而主兵有軍田,本來應該夠的,如今還需要朝廷增派。

  雖然看上去不多,實質上還有攤派,以及各自軍田所出,戶部所奏之事,地方需要的耗費不下百萬兩。

  這還只是部分,士兵的糧餉還沒算,武器軍備也還沒算。

  全是常例,朱翊鈞沒有理由不發,難道他告訴眾人,不需要繼續建設九邊防備韃靼,韃靼不會入侵大明的。

  理由呢?
  朱翊鈞招來石茂華等人。

  “朕登基以來,百姓皆苦,實不忍心,所以九邊費用,除了士兵糧餉,皆減半。”

  石茂華愣了,有點懷疑自己聽錯了,皇上這些年可不是這麽幼稚的人啊,如今怎麽會說這種渾話?

  “各地軍工也不要修了,先緩兩年,等國庫充盈後,在修不遲。”

  “這……”

  石茂華無語。

  修建九邊工事,本來就是以防萬一的事,誰知道韃靼會不會入關,不入關當然是好事。

  但是要是入關呢?
  等韃靼入關,再想到九邊各堡要修,豈不是悔之晚矣。

  幾千裡的防地,韃靼騎兵來去如風,誰也不知道從何處入,為何九邊要用衛所幾十萬兵?

  因為攤開在幾千裡的防地,還是不夠用,只能加強工事,修建堡壘,用數以百計的堡壘,來延緩韃靼騎兵的腳步,給九邊軍鎮集結兵力的時間。

  九邊軍鎮集結士兵需要時間,但是做不到韃靼騎兵的來去如風,少部騎兵去打那是送死。

  只有靠著堡壘延緩韃靼騎兵的腳步,消減了韃靼騎兵的速度,才能讓九邊士兵趕上韃靼大軍。

  “陛下,此議大謬。”

  石茂華第一次態度堅決的反對朱翊鈞,不光如此,連馬芳都不認可,他可不想在韃靼騎兵屁股後面吃灰。

  這在戰略上,叫做被敵人牽著鼻子走,最容易被敵人分而殲之。

  如果是這樣的戰略,馬芳覺得還不如以前。

  以前韃靼入關,九邊不敢打,躲在城堡裡,都比如今不修葺工事要強。

  沒有九邊多如牛毛的大小剁堡為依仗,就是讓九邊的士兵出來送人頭。

  以前不敢打,放任韃靼劫掠地方,至少九邊士兵還在。

  不能打的士兵,有和沒有,是兩個概念。

  “張師傅多次教導朕,要以民為本,考察法施行多年,地方擾民過甚,雖有好轉,但是大明連年征戰。

  如今各處戰事平,何不趁這兩年,讓百姓們喘口氣,好好的種田積蓄。

  朕決定了,不光九邊的工事不要輕動,各地三年內都不準輕易征役,地方如要修路之類的事務,一樣不準,鼓勵地方鄉紳修建。”

  大明的百姓,限制在地方。

  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去過縣城。

  走南闖北的都是什麽人?

  大多數不是官員就是讀書人,不是讀書人就是商人。

  至於道路損壞不利於行商。

  如今大明已經有商貿司去杜絕私卡,商人官稅又低,道路破舊能忍受就忍受,忍受不了就自個去修路,還能落個好名聲,入個地方志。

  地方上的行商,需要用馬車牛車來運貨,對道路有要求,這種規模的地方行商,說穿了就是鄉紳。

  這條法令好不好,當然不好。

  朱翊鈞如何不知道,但是此一時彼一時,這三年裡,朱翊鈞要讓大明無為而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