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國萬歷》第131章 太平
  第131章 太平
  禮孝是大明的政治綱領一般的存在,教科書篇幅有限,雖然記載的比較少,但是確實不可越過的一項事實。

  國家這個概念還沒有健全的時代,是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

  禮部官員對於此事非常的慎重。

  同樣的,司禮監也很忙綠。

  按照祖製,司禮監為內廷之首,掌印太監一員,秉筆隨堂太監不定,或四五員,或八九員。

  皇爺登基以來,掌印太監已經換了三個,權勢最盛的馮保,資格最老的張宏。

  馮保和張宏都去了南京養老。

  馮保盛氣凌人,仗著自己的才能,不喜放下身段籠絡下面的人,最後在南京落了個自殺的局面。

  張宏為人忠懇,對屬下寬宏,名聲好,乾兒子也多,同樣是去南京養老,局勢卻大不一樣。

  這就是人性,不分何朝何代,任你多雄才大略,誰也不可能杜絕。

  大明承平已久,官職僵硬,官員們越發的喜好結交。

  人情往來多了,托請就會多,今日你求人,明日人求你,公務就會懈怠。

  一代代下來,無人追責,公務早就成為了可有可無的事,只有能結交關系的人,才能升官快。

  而不懂結交,埋頭做事的人,從這個地方任滿,哪怕政績盎然,卻仍然得不到好的京察定級,平調到另外的地方繼續苦乾。

  而名聲大,關系深的官員,什麽都沒有做,前程卻一路千裡,把那些老實任事的官員遠遠甩在身後。

  哪怕如自稱自己奇偉之士的張居正,也脫離不了這個圈子,他也是從這個圈子中才脫穎而出的。

  在這個關系網中,禦史和給事中雖然品級低,但是權利大前程高,管理天下事,出則地方巡撫,入則六部部臣乃至內閣。

  各方都會巴結,成為托請官網中的重要節點。

  不管是內閣,還是皇帝,都只能從各地各處的往來公文中了解全國大小事務。

  這個鄉裡死了人,佔了田,鄉紳不報,縣衙官員則奏報沒有死人沒有佔田,言官也說沒有死人沒有佔田。

  那麽朝廷只能知道此地清平。

  唯一的後果就是,稅賦不足,百姓有民怨。

  而百姓的力量,雖然早就有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是那說的是河水,而不是水滴,誰又會在乎水滴呢。

  對河流又有河流的治法。

  所以皇帝用錦衣衛廠衛,來監督官員們串通一氣,但是錦衣衛也是人,到了地方可能危害更甚。

  張居正變法,最重要的就是言官。考成法督促地方按照祖製條例做事,拒絕拖請。

  地方有沒有做到,需要言官來監督。這就要割裂言官和地方之間的交情,打破那張無形的大網。

  杜絕私學,是對言官最大的打擊,所以反抗最為激烈。但是言官其實又是最容易解決的事。

  來自內部的分裂,讓他們的反抗一下子失去了力量。

  新政司的建立,更是在言官是身上割了一大塊肉。

  有個詞,叫做陣痛。

  後世八九十年代常用的詞。

  熬過去了,則順暢。

  熬不過去,則完蛋。

  今年各地事情一件接連一件,奏疏一事接一事,按下此事另外數事起來。

  當廣西的亂民被平之後,所有的事情突然又沒了。

  目前的掌印太監是孫隆,權勢和資歷都比不上前任,甚在勤勉,一切事務以皇上的旨意為主。

  司禮監的規矩很重。

  每日申時交接公務,輪流該正,上班值日的人,設有象牙小牌一面,長寸余,以此物為憑證。

  全國匯聚到內閣的奏疏,經過批複,再傳到內廷的奏疏,多之又多。

  處理這些奏疏,需要才能通達之士,不然連奏疏都看不懂,談什麽治理。

  所以司禮監的太監們,基本上都是出自內書堂,從小學問觀政。

  如果有不是內書堂出身的太監,在司禮監任職,那一定是高位,因為此人必定是深受皇帝信任,提拔進司禮監的。

  例如梁大忠,雖然極少在司禮監出現,但是卻領了司禮監秉筆太監一職。

  這種事在外朝就不可能出現。

  不管多麽受到皇帝信任,除非出身翰林院大學士等,才有資格進入內閣,各部提拔也有規矩。

  就像何文書,哪怕朱翊鈞如今越發的看重,哪怕朱翊鈞大破常規,建立個勞什子新政司,在吏部卻仍然沒有品級。

  這事朱翊鈞沒有較真,因為不能說這項制度是錯的,只能說時機不同。

  司禮監掌管外朝所有奏疏一應事宜,當然不只是想象中的很簡單的事情。

  對各地各處的奏疏,各種事務都需要查詢。

  所以設立了經廠,文書房等等,大到各類書籍,名畫,冊頁,手卷,往年奏疏等。

  小到筆墨,紙研,絹布,紙劄等等。

  又設司禮監提督一職,監工,掌官,佐理,監官,典薄等一眾人員。

  很多事情需要專業人士才能懂,才知道如何應對,又設六科廊掌司六員或八員。

  分東西兩房,官精微科目內外奏疏等等。

  可以說,離開了這些,朱翊鈞也玩不轉全國奏疏。

  舉個例子,工部要修一工事,需要征多要徭役,用多少料,耗費多少銀子,這種事朱翊鈞能懂?
  就說修個道,需要多少工序,朱翊鈞也不可能懂每道工序需要哪些人,專業的人士告訴他該怎麽樣,他才能知道個大概。

  這都需要外朝的奏議,內閣的批複,司禮監的分類意見,朱翊鈞通過這些專業的意見,來決定如何批複。

  朱元璋的時候,這些事情都管的很細,連茅房怎麽修,方向在哪裡都要管。

  朱翊鈞自問沒有這個能耐,早就放權給了司禮監了。

  孫隆穿著貼裡,先鬥牛大紅蟒服,作為司禮監第一人,司禮監掌印太監,這麽重要的職位,所以他是有私臣協助的。

  上至掌家,管事,上房,掌班,下至茶房,廚房,打聽官等一套班子皆全。

  他在內府騎著馬,到了內宮下馬而行,身後跟著一行人,趕來乾清宮。

  春江水暖鴨先知。

  所以,他特意趕來乾清宮報喜了。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到乾清宮磕頭,驚動了朱翊鈞。

  “奴婢們恭喜皇爺,賀喜皇爺。”

  “喜從何來?”

  “天下如今太平。”

  朱翊鈞笑了。

  “天下怎麽突然太平了?”

  “奴婢等掌司禮監,久無地方亂事奏報,皆平矣。”

  “賞。”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