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真的狠。
典型的黑色幽默,而且內涵非常豐富。
電影開始就借裴魁山之嘴說:“我們為什麽來這兒搞這個鄉村教育實驗,是為了改變中國農民的貪、愚、弱、私。”
所謂知識分子看不起農民,俯視他們,自詡教化。
可到頭來,這幾個搞先進教育試驗的老師們,一個個都變成了他們曾經鄙夷的貪、愚、弱、私——校長孫恆海貪、周鐵男愚、張一曼弱、裴魁山私。
最後,幾人居然還煞有介事地繼續自己的教育事業。
《驢得水》批判了知識分子的虛偽,可也沒放過農民。
農民階級的代表小銅匠,得勢之後對張一曼的迫害更加嚴厲。
逼一個女人當眾剃掉自己的頭髮,而且是陰陽頭,當年搞迫害用的就是這個。
諷刺完了知識分子和農民就完事了?
他連當權者——特派員也一並瞧不起。
表面光鮮,人模狗樣,其實一肚子草包。
自稱從英國留學歸來,卻根本不懂英語。
來三民小學考察,還自帶茶具裝腔作勢。
連富麗堂皇和堂而皇之都能用錯。
整部電影惟一的正面人物是銅匠的老婆,面對銅匠的背叛,她敢於站出來鬥爭;面對婚禮上的槍口,她敢上去奪槍。
她是整部戲裡唯一不懼武力和強權的人,最後也是她破壞了婚禮,揭開了整出鬧劇的真面目。
但是,沒有人喜歡她。
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特派員本人,都在極力維護表面的光鮮和繁榮,銅匠老婆就像那個說國王根本沒穿衣服的小屁孩。
而影片的宣傳口號也很有特色:“講個笑話,你可別哭。”
看來是要將黑色幽默講到底。
這是開心麻花的第二部電影,開心麻花本想延用原話劇陣容。
但遠程沒答應,其他本子就算了,《驢得水》這麽好的故事,遠程的製片團隊看了都流口水,硬要塞人進來。
不過遠程也沒太過分,就要了一大一小兩個女角色,張一曼讓袁全演了,孫校長的女兒佳佳給了公司新人宋藝,算給她刷刷臉。
袁全之前看話劇的時候就喜歡張一曼這個角色,去年拿到劇本,說讓她演電影版張一曼,更是喜不自勝。
話劇女主任素西就是有不滿也沒話說了,袁全這種大咖,無論是影視還是話劇,都是對她降維打擊。
袁全還覺得愧疚,但她實在喜歡這個角色,不舍得讓出去,為此還給任素西說了不少好話。
《驢得水》的成本控制得很好,除袁全外,其余都是電影新人,拍攝成本沒超過1200萬,後期宣發也就五六百萬而已——這片子公司只打算收回成本就行,在宣發上給的支持力度不大。
總成本加起來不超過2000萬,票房有一億,開心麻花和遠程就都有的賺。
兩家公司對影片盈利前景還是很樂觀,成本不高,壓力就不大,袁全這種文藝咖雖然不具備扛票房能力,但怎麽算也比自己原定的純素人陣容要好的多。
而且,程玉安和劉一菲雖然沒能到首映現場助力,但夫婦二人紛紛在微博上自發為影片宣傳。
這給影片增加了很多熱度和關注。
劉一菲更是說這部電影是她“今年國產最佳”。
更是鼓動了不少人去看這部電影。
讓《驢得水》首日即收回拍攝成本——3440萬。
不多,但已經令劇組很滿意了。
“這種片子大賣不了的。”程玉安在開心麻花決定做這部電影的時候就給劇組打過預防針。
…………
之前程玉安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跟章紫衣說過要約她明年的檔期。
章紫衣開始沒怎麽放在心上,被程玉安遛了這麽些年,她早就麻木了。
但當人真找上門,她才知道程玉安所言非虛。
這幾年的好鄰居沒白做,果然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可章紫衣看完劇本就疑惑了,整個故事完全不是程玉安的風格:“不是玉安拍嗎?”
“不是,這部影片導演是莊聞強,而且也不遠程影視的,是嘉禾娛樂的重啟之作。”工作人員把話說清楚。
章紫衣猶豫了,如果是程玉安親自導這部戲,哪怕演鑲邊女主她也願意,但莊聞強她就要猶豫一下了。
陣容是非常嚇人的,發哥和郭富成已經確定出演。
章紫衣猶豫就猶豫在這兒,阮文這種鑲邊女主不是不能演,但要看導演是誰。
但是發哥+郭富成的陣容很好,而且看劇本,故事也很好,是一部很值得加盟的戲。
章紫衣手裡還有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待上映,除此之外她就沒存貨了。
於是她口頭答應了嘉禾的工作人員:“我再看看劇本,三天以內一定給你答覆。”
而另一邊,楊密這幾天很活躍,她聽從劉一菲的建議,努力緩和與公司老人的關系。
這大半個月來,她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任和諒解。
《盜賊》系列已經活過來了,再加上一些人的有意牽線,沒什麽過不去的。
這天,公司一個總監告訴楊密:“公司現在成熟的系列片都有固定的演員陣容,總不能把你安插進去演配角吧,估計你也不會演。這樣,嘉禾那邊有一部《無雙》,發哥和郭富成主演,缺個女主角,戲份不多,但也不少,不比你演那什麽《寶貝兒》要好?
“你要不嫌角色小,主動去問問。”
楊密一直說自己接不到公司的戲,現在有一部女主送上門,哪能不接著。
鑲邊女主就鑲邊女主,她在電影圈的口碑已經爛了。
現在不是她剛離開遠程的時候了,10億女主的金身,電影隨便她挑,現在已經由不得她了。
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先去問問。
她現在急需挽回觀眾的信任。
至於《寶貝兒》這部電影,怎麽說呢,她和劉捷算是各懷鬼胎,各自都有花花心思。
楊密想拍部文藝片,向外界表達自己還有認真拍戲的想法和態度,以期求得觀眾和資方的重新信任;劉捷想借楊密人氣為自己和自己的影片爭取關注和曝光。
兩人互相利用,心思都不在電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