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長隨》第428章 局面
  第428章 局面

  怎麽讓我接旨?”……

  “怎麽讓我接旨?可卿也接旨?”……

  隨後帶著層層疑問,探春一邊吩咐小嬋兒、寶珠去擺香案,一邊匆匆換了她那身五品的誥命夫人服。

  俄而秦無傷帶著很濃諂媚氣息的公鴨嗓響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金陵知府李桂秉公執守,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國為重,辛苦操勞……故而特此嘉獎其子裡苦兒為雲騎尉,秦氏可卿為五品誥命夫人,令獎勵薛氏、王氏、風氏、白氏,以及其子愁兒、興兒、運兒金錁子兩對,銀錁子兩對,欽此。”

  實際上雍元帝對李桂的賞賜並不高,除了幾對小孩玩物似的金銀錁子,其余的都是虛的,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雍元帝雍元帝清楚賞賜實際是國家治理的重器,不可以輕施;第二個也是雍元帝性格的緣故,不可否認,作為一代帝王,雍元帝在賞賜方面是比較小氣的,要是泰寧帝金銀錁子一出手最少六個,吉利數,當然這也是因為雍元帝比較窮的緣故。

  第三點則是攤丁入畝才剛剛開始實施,還沒見效果,這時候也不宜重賞——要是下面攤丁入畝推行的不理想,要是重賞了豈不是個笑話。

  不過雍元帝賞賜的虛的雖然居多,但是這虛的卻正是秦可卿、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玉釧所需要的,也可以說是最需要的。

  因為這裡面所牽扯的是嫡庶之分——誥命夫人自然是正兒八經的夫人,那她的子女自然成為嫡子、嫡女。

  而嫡子、嫡女以後所受的待遇是不一樣的,縱然李桂給予嫡庶一樣的待遇,他的嫡子、嫡女與庶子、庶女也會受到不一樣的待遇,這份不一樣是外界給的,比如在婚姻上,以後苦兒可能很容易娶到門當戶對的嫡女,單愁兒就有些難度,同理庶女也是如此。

  一句話在很多方面,李桂或許可以左右李府的事情,但卻左右不了其他人!
  如果雍元帝不冊封秦可卿、薛寶釵、晴雯、以及後來知道的玉釧和王熙鳳會默認並恪守眼前這個局面,但是雍元帝對秦可卿的冊封卻像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面對李桂,她們可以不在意名分,但是為了子女,她們卻不會甘心,特別是現在雍元帝打開了這個潘多拉魔盒的情況下。

  “皇上能冊封她……她本來就是皇家中人,估計是皇上照顧的,但這裡也有老爺的功勞,不,應該這要是老爺的功勞,老爺的功勞再大些,會不會冊封我?差不多,畢竟這也是個先例,老爺回來我得給他說一說,幾品不幾品的沒什麽,只要是個夫人就行!”

  隨即晴雯、鴛鴦伶俐的想著,後來傳到薛寶釵、王熙鳳耳朵裡,她們兩個也是如是的想著,心裡都恨不得李桂馬上立下天大的功勞。

  而因為晴雯與鴛鴦有了希望,秦可卿實現了從沒敢想的希望,接完聖旨之後,眾人歡天喜地,喜悅之色飛盈於眉梢,歡天喜地的把秦無傷接到了中堂,秦可卿一高興,讓寶珠拿了五百兩銀子的體己,然後親自遞了過去……

  而秦無傷是知道秦可卿的身份的,即使不知道秦可卿的身份,以現在李桂如天的聲勢,他也不敢接!
  推脫之際,秦無傷那顆陽中有陰的小心臟上上下下的!
  而探春對此也沒什麽嫉妒、或者說憂慮。聖旨中很明顯,僅僅苦兒被封了雲騎尉!

  探春是敏感的,清楚這點區別是雍元帝承認她在李府後宅老大的位置,或者說維護正統性。

  有了以上的認識,探春反而覺得秦可卿的被冊封給李府增添了榮光。

  ……

  秦無傷告別之後,探春破例開了家宴,然後派小嬋兒去請薛寶釵,而當薛寶釵聽完小嬋兒的嘰嘰喳喳後,不由自主的將手放在了只是微微隆起的小腹上……

  ……

  而在李桂回金陵的途中,一封封書信也由京師往金陵飛去……

  這些書信都是京中百官以及京城附近的士紳發出的,而信的內容也都是關於“攤丁入畝”的態度,這個態度就是靜觀其變,但萬萬不可做出頭鳥,主動申報土地數,而即使事到臨頭,也要管事及時來信,土地數量要酌情申報。

  當然也有態度強硬的,直接指示管事不要配合。

  這些人中有吳貴妃的父親吳天佑,又南安郡王許壽。

  許壽是不會配合的,緊緊以他的認知——歷代帝王莫不靠士紳支持,攤丁入畝是從來沒有之事,他就不會配合,更何況他對李桂還有著一股子氣,因為氣,很多人明明知道很多事不可為而為之,何況許壽認為攤丁入畝之事不可為!
  而京師之所以信如雪花,其實這與此時的土地狀況有關,封建地主的土地並不是集中在一個地方的,比如賈家,以前世代金陵,但在東北都有莊子,過節時送了很多野味毛裘。

  而江南水土豐盛,土地肥沃,產量高,所以也就成了百官買地的首先,實際上不僅僅是京城百官,北方的富貴士紳在南方大多數也有田產,甚至宅子。

  其實這也是雍元帝讓李桂去主持金陵的攤丁入畝事宜的原因之一,也是把王子騰調去金陵的原因之一——在他想來,只有這樣的至親,才會對李桂不遺余力的鼎力相助!

  ……

  而其時不僅僅是京城百官的心飛向了金陵,雍元帝的心也飛去了,九月二十三日,半夜時分,雍元帝批完折子,看了看桌上的歷表:“他也該到了吧,他會怎麽做?”

  對於如何核查土地,雖然已經建設了普查辦這個機構,但是普查辦如何進行卻沒有具體規定,這也不是不想規定,而是這具體到操作方法需要在實踐中摸索,這也是雍元帝派李桂打頭陣的原因。

  有了經驗、有了先例,以後就可推行。

  ……

  九月二十八日,李桂、玉釧、妙玉一行人回到了金陵城,比雍元帝預料的足足遲了五天!時近十月,雖然南方氣候溫和,但是也是有了些許的涼意。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