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最風流》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
  劉鄧、潘璋部兵馬雖隻千余,而千余甲士行軍,加上隨行的輜重車,亦是聲勢不小,沿途所過,驚動了鄉中裡落的百姓。

  一則因為近些年來戰事頻生,盜賊叢起,便是十來歲的孩童也見慣了刀兵,再一個也是因笮融崇佛之故,下邳的鄉民百姓多年受其盤剝,實在窮困,家徒四壁,無有余物,也沒什麽東西怕被搶,故而百姓們倒也不是十分驚惶,大多只是與父母妻兒躲在家中,緊閉門戶而已,有自恃勇力,或自恃腿快的,更是連躲也不躲,或爬上房頂,或攀上裡中的桑槐,遠遠窺望。

  追擊下邳郡兵的陳即,很快就消滅了這股敵人,撥馬帶隊轉回。

  馳回到步卒的行軍隊伍中後,為方便接下來的戰鬥,陳即令部屬保持戒備戰鬥的隊形,不必再跟從在步卒的後陣行軍,而是改在了步卒的側翼前行,旋即,他來到中軍,找到了正驅馬行進的劉鄧、潘璋,策馬跟在他兩人身邊,給劉鄧簡要匯報了一下戰鬥的經過。

  “賊兵百余,戰力不強,見我等追擊,倉皇奔逃,亦無鬥志,我等以騎對步,勝得很輕易,除兩人負了輕傷,別無傷亡。”

  劉鄧久經沙場,對這種小戰鬥早已沒什麽興趣,聽陳即說完,隻問了一句:“可有擒獲?”

  “賊屯長逃跑時被石塊絆住,摔倒在地,追擊他的我曲騎士來不及勒馬,把他給踩死了,因而,隻擒了賊兵的兩個隊率。我已經盤問過這兩個隊率,他們說他們是下邳郡兵,聽他倆聲音,也的確都是下邳人,應是下邳郡兵無疑。據他倆說:笮融在盱台、高山一線,共布置了十屯兵士,主要都是用來巡邏警戒,沒有別的主力作戰部隊存在。”

  潘璋插口問道:“可有丹陽兵?”

  根據軍報,陶謙因調不動泰山兵,所以不得不遣丹陽兵來助笮融,到目前為止,已有數千的丹陽兵先期到了下邳。

  陳即答道:“沒有丹陽兵。聽那兩個隊率說,現入下邳的丹陽兵大概兩三千人,除約千人被笮融派駐到了淮水北岸,其余的都留駐在了下邳縣,淮水以南諸縣皆無丹陽兵駐守。”

  潘璋不覺笑了起來,對劉鄧說道:“陶謙部所能戰者,唯丹陽、泰山兩軍,今泰山軍遲遲不動,入援的三千丹陽兵,卻又被笮融不但都留在了淮北,而且三分之二的兵力還都被他留在了下邳縣,布置在淮水北岸的竟然只有區區千人,……這是陶謙和笮融要主動把淮南、淮水送給我軍麽?”說話的口氣中,充滿了對笮融的鄙視和不屑。

  劉鄧說道:“這想是因為他們沒有料到主公會在正月底就出兵進擊吧。”回答完潘璋,又問陳即,“那兩個隊率現下何在?”

  “那兩個隊率倒是比那賊屯長勇敢,那賊屯長和賊兵逃時,他倆卻沒逃,各帶五六死士,回迎我戰,雖被我曲騎士包圍,猶不肯降,所以隻好傷了他倆,因傷勢皆重,不便帶回,因而,問完話,我就下令把他倆殺了。”

  “既是勇士,不可暴屍荒野。”劉鄧回頭叫了兩個親兵過來,令道,“帶幾個人,去把那兩個隊率埋了。”

  兩個親兵應諾,自帶人去辦此事不提。

  陳即顧望路邊遠處的鄉裡,問道:“適才我回來時,遠見那裡中有百姓上房攀樹,往這邊眺望,想是已知我部乃廣陵兵馬,……校尉,該怎麽處置?”

  “出兵前,許將軍、樂相、荀校尉再三叮囑,不可擾民殘民,那笮融荼毒下邳多年,百姓恨之入骨,想來應也不會跑去給賊兵通風報信,……便是通風報信,他們那兩條腿又能跑過咱們麽?便隨之由之吧。”

  陳即應諾,又問道:“俘獲的賊兵甲、械如何處置?”

  “留一什兵士在這兒守著,等許將軍、樂相到至,交給他們就是。”

  “諾。”陳即撥馬轉走,去安排兵士留下看守繳獲。

  劉鄧、潘璋出兵前聞軍情匯總,說下邳沿邊的鄉民百姓中,頗有些逃入塢壁莊園的,這留在裡落中的,想應都是無有依靠的窮人,逃入塢壁莊園裡的則料應或是有些家財,或是和塢壁、莊園的主人有些親戚,換言之,用後世的話說,留在村落裡的都是貧民、無產階級,逃去塢壁莊園的則多是中農、富農,而至於塢壁莊園的主人,不必說,自然都是本地的地主階級了。

  得了下邳之後,將來治理縣、鄉,首先需要依靠的就是本地的這些地主,所以,對貧民秋毫無犯,對沿途經過的塢壁、莊園,除非他們主動挑釁,否則,劉、潘更是秋毫無犯。

  而那些本地的地主、士紳們,有的雖然信奉了浮屠,但真心信奉的實則寥寥,絕大部分都只是通過此舉來盡量地減輕些笮融的盤剝罷了,便是真心信奉的那極少數,也不會傻到以卵擊石,故而,雖是見到了劉、潘部隊的路過,他們中攔路出擊的卻是一個沒有,想著去盱台、高山、淮陵等縣通風報信的也是無有一個。

  相反,為此感到欣喜的卻是佔了多數。

  因為荀貞“仁政治郡、優待士人”的名聲早就傳遍了下邳、乃至徐州全境。當下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中,所謂的“仁政治郡、優待士人”,換個說法,就是“不盤剝、同時優待地主階級”,既然如此,那些地主、士紳為了個人的利益,又何必為“荼毒郡人”的笮融出頭?

  事實上,此次進擊下邳,廣陵兵就算是“擾民殘民”了,但只要擾的、殘的不是“地主士紳”,

  就算把下邳的“草民”殺個血流成河,只要能做到“優待士紳”,那麽,將來打下下邳後,依然是可以得到地主士紳們的擁護,可以很快就穩固住對下邳的統治的,——只是,做為一個飽受前世“世界觀”影響的人,荀貞可以在理智上優待士人,從感情上而言之,他同時也是萬萬做不到殘害百姓的,所以,才有了戰前給許仲、樂進的那道不許“擾民殘民”的軍令。

  劉鄧、潘璋率部疾行,入夜不停,從盱台、高山兩縣中插過,沿途除相繼消滅了三支下邳的巡邏郡兵外,對所經過的鄉裡、莊園皆秋毫無犯,直撲淮陵。

  次日上午,不到午時,兩人率部進至到了淮陵縣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