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最風流》12 一檄引得泰山驚
  先是三道表文,造好了政治上的輿論,繼之部隊、糧械亦準備妥當,出征的主將、從屬選定,軍事上也做好了準備,攻取泰山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荀貞一令之下,各方面齊動。

  為不給應劭應變的時間,頭天傳檄,次日即出兵,兩路共進,同入泰山。

  卻說頭天下午傳的檄,入夜後應劭收到。

  收到檄文當時,應劭大驚失色,本來他已就寢,不覺穿著單衣從床上跳下,連呼室外,叫立刻召主簿羊秘來。

  羊秘與羊琮同宗,兩人是從兄弟的關系,羊續之父便是名臣羊續,加上羊續,其先八世二千石,族為泰山冠姓,其人頗有謀略,深得應劭信用。

  中平六年,也即大前年,時靈帝在朝,先拜時任南陽太守的羊續為太尉,羊續清廉,無禮錢可出,複改拜為太常,靈帝特恩許其不用出“左騶”,即禮錢,然而羊續尚未赴任,即得病而卒,羊秘兄弟趕去南陽,扶柩歸鄉,守孝三年,於今年方受應劭之辟,出為郡府主簿。

  羊秘今日不當休沐,在郡府的官舍裡邊宿眠,得了應劭的急喚,不多時他就趕到。

  應劭已經穿好了衣服,在臥室側邊的塾裡轉來轉去,心神不寧,見羊秘來至,忙就把手中的徐州檄文遞給他看,頓足不已,說道:“果如車騎所言,鎮東竟真的要來犯我境了!”

  羊秘沉住氣,看完了檄文,恭敬地還給應劭,說道:“此檄中,荀鎮東只是言借道而已,明公何需慌張?”

  應劭說道:“什麽借道?荀鎮東之心,誰人不知?這明明是托以借道,要來取我郡也!”拿著檄文拍打手心,氣急敗壞,說道,“卿說這道我是借不借給他?如借,他必假道滅虢;如不借,恐他將即明攻矣!左右為難,不知適從。……,卿可有高見,以良策教我?”

  當年應劭到任泰山太守日,泰山郡內黃巾甚眾,應劭督率文武,將盤踞在郡中各縣、各山中的黃巾各部一一掃平,或剿或逐,亦是“指揮若定”,小有戰功,而今卻僅僅才是荀貞的一道檄文送來,兵馬猶未入境,他便已經又驚又惶,失去了方寸,——由此可見荀貞聲威之盛。

  羊續去世時只有四十八歲,羊秘雖是他的長子,年歲也不甚大,未及三旬,然因出自簪纓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日常接觸多高士名臣,很懂得些鎮之以靜的道理。

  他不慌不忙,對應劭回答說道:“府君不必焦急。先前車騎將軍來書後,府君已調動兵馬,扼守泰山與徐州沿邊的各重鎮要地,劉源、韋溫、魏永諸校尉皆昔從府君討定黃巾者,俱知兵果勇,縱是如府君所言,荀鎮東托以借道,而實意在攻取我郡,只要諸校尉固守邊境,佐以我泰山之險,料彼亦無功而返。”頓了下,又道,“真如事急,劉兗州、鮑濟北與我唇亡齒寒,料必不會坐視,定來援我,郡有山河之險,外有劉、鮑之援,兵精糧足,荀鎮東便來,何需懼哉!”

  應劭說道:“卿之意是:要我回檄徐州,拒絕其借道的請求?”

  “正是。府君可即回檄,拒其此請,同時傳檄劉源諸校尉,令他們嚴加守備,以防荀兵強攻。”

  應劭尚不放心,遲疑地說道:“鎮東善戰,威震海內,部將如荀成、許仲、徐榮、辛璦諸輩,皆戰功顯赫,非易與之輩,劉源諸校尉雖嘗從我擊黃巾,亦知兵者也,然吾恐猶他們非荀成諸輩之敵手也。將不及之,我泰山郡郡兵之精怕是亦不及荀兵。戰如不勝,奈何?”

  羊秘說道:“秘有一計,獻給明公。”

  “噢?何計也?快說,快說。”

  “昔陶恭祖逐徐州黃巾,多賴臧霸等泰山諸都尉之力,荀鎮東奪徐後,先是調臧霸出琅琊,複又裁編孫觀、昌豨等部,吾從弟羊琮在荀鎮東府下,觀其來書中言,昌豨諸徒似對此久心懷不滿。荀鎮東若果來攻我郡,明府可遣使暗往見臧霸、昌豨等,許以重利,說其叛徐,一旦彼輩反叛,徐州內亂,荀鎮東又哪裡還有余力攻我泰山?此釜底抽薪之計也。”

  應劭大喜,立即采納了羊秘的此計,然後沉吟片刻,問羊秘道:“卿從弟在荀鎮東府下,可能為我用否?”

  羊秘搖了搖頭,說道:“吾從弟雖書生,而性廉直,既已從荀鎮東,必不會改歸明府。”又道,“此前他來書中,之所以言‘昌豨諸徒’雲雲,是因徐州與我泰山時尚相安無事,故他才言之,今如荀鎮東真與我郡開戰,吾從弟定不會再與我言有關徐州的軍政半字。”

  “不能試一試麽?”

  “試之則辱。……且吾從弟在徐州,雖為州府從事,而僅勸學罷了,亦不關軍機,便是一定要問,亦無用也。”

  “試之則辱”是一語雙關,既是侮辱羊琮的人格,也是應劭、羊秘自討欺辱,會被羊琮看不起。

  應劭也是名士,知道名士風骨,聽得羊秘此言,遂不再強求。

  當下,應劭傳檄邊地的劉源諸校尉,令加強防備,又連夜書就一道檄文,回復徐州,於次日一早遣人送出,回絕荀貞的請求。

  檄文送出之後,還沒到中午,接連兩道檄文分從南城、蓋縣傳來。

  南城在泰山郡的最南邊,西與徐州東海郡的合鄉接壤;蓋縣在泰山郡的北部最東,東與徐州琅琊郡的東莞接壤。南城的守將是劉源,蓋縣的守將是韋溫。兩道檄即是分由此二人加急傳來的,檄文的用詞不同,意思一樣:徐州兵忽然越境,攻入防區。

  南城倒也罷了,離泰山郡的腹地、郡治較遠,其間山、河不少,險要亦多,徐州兵便是進攻此地,也斷難在短時間內對應劭形成大的威脅,蓋縣卻不同。

  泰山郡的郡治奉高也在泰山郡的北部,離蓋縣只有二百余裡地,此其一;泰山郡內大的河水有武水、沂水、汶水等幾條,都是南北貫通泰山郡內,蓋縣在沂水北岸,此地如被攻克,則從蓋縣到奉高之間便再無大的河水相隔,只有臨樂、梁甫、尤來等幾座山巒可以用之設阻了,此其二。簡而言之,也就是說,攻蓋縣的這一路徐州兵雖才入境,已對應劭形成嚴重威脅。

  應劭用羊秘之計,即刻遣人潛去合鄉、諸縣等地,以及進兵至南城縣外的臧霸營中,欲說服這些原為泰山兵的諸校尉叛徐,——劉源、韋溫在檄文中已經說得清楚,南城這裡的徐州兵打的是臧霸之旗號,蓋縣這裡的徐州兵打的乃是荀成、孫觀、吳敦等之旗號,孫觀、吳敦在荀成軍中,不好遣人暗往去見,所以暫且舍棄了他們兩個,主要先說臧霸、昌豨等叛。

  羊秘深知蓋縣之重要,自告奮勇,請去蓋縣前線督戰,應劭許之。

  羊秘出奉高縣,星夜兼程,一路東行二百余裡,於次日下午到了蓋縣城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