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最風流》62 其猶穿窬之盜也
  補上100月票的更。

  ——

  次日,郡府傳出消息:李鵠及其佐吏暴病身亡。

  這個消息一出來,郡縣吏員、士子、豪傑或拍手叫好、或暗自生疑。

  魏郡治下十余縣,各縣固有阿附權貴之徒,亦有清流士人,李鵠阿附趙然,平日貪贓不法,早就被不少清正剛直的士子痛恨,今聞其“病死獄中”,這些士子無不奔走相告,為之歡喜。

  當今之世雖是權宦當道,然輿論之中卻是以清流為主,清流士子們既然為李鵠之“病死”而拍手叫好,那麽郡縣中縱是有懷疑李鵠及其佐吏並非是因病而亡的,也只能閉嘴不言了。

  荀貞知郡縣裡必會有人懷疑李鵠及其佐吏的死因,為了免得日後的麻煩,他傳下檄令,命把“李鵠承認遣吏刺死李驤”的供詞以及搜集到的李鵠以往貪贓枉法、殘民害人的罪行全部書寫成文,懸榜府外,又令郡吏抄寫了幾份,送去郡中各縣,令各縣也分別將之懸掛縣寺牆外。

  這篇類同“誅賊檄文”的文書是由主記史陳儀寫的。

  陳儀文采斐然,一篇文下來,李鵠簡直成了“古之四凶”的化身,罪大惡極、狗不如的人間渣滓,其罪罄竹難書,其人天理難容,便是對他本有點好感的人在看過這篇文後也得說一聲:這人該死。

  趙然獲知這個消息的時間比較晚。

  趙宅的人恐他再暴怒,不敢對他說,最後還是一個小奴嘴快,說漏了嘴,被趙然得知了此事。

  出乎奴婢、門客們的意料,趙然聞知後,並沒有當場再次暴走,而是一臉驚愕的模樣。

  郡裡有別人能夠看出李鵠及其佐吏可能不是因病而亡,趙然自然也能看出,政治鬥爭從來都是血淋淋的,抓了政敵、將之下獄、然後再讓他死在獄中,這本就是閹黨對付黨人的常用辦法,亦也有黨人用同樣的辦法回敬過閹黨,比如光和二年,時任司隸校尉的陽球在收捕了中常侍王甫及其子王萌等人後,先是親自拷掠王甫等,“五毒備極”,隨後“使以土窒(王)萌口,棰樸交至,父子悉死杖下”,這與荀貞收拾李鵠及其佐吏的辦法幾乎如出一轍。

  只是有一點不相同的地方,荀貞沒有陽球那麽“酷烈膽雄”。

  陽球對付王甫父子是“光明正大”地悶殺、杖死,而荀貞則是暗地裡令人將李鵠二人悶死。陽球殺死了王甫父子後,又“僵磔(王)甫屍於夏城門”,而荀貞則沒有這麽乾,不但沒這麽乾,而且對外托辭李鵠二人是病死的。

  之所以荀貞和陽球的行事有這點不同,卻是兩個緣故。

  陽球其人,“性嚴厲”,乃是不折不扣的一個“酷吏”,他年輕時,“郡吏有辱其母者”,他遂“結少年數十人,殺吏,滅其家,由是知名”,在性格上荀貞與他不同,荀貞雖然“剛健”,但“剛健”是外在之表現,究荀貞之本性,他更多的是一個低調細密的人,此其一。陽球殺王甫父子時是司隸校尉,司隸校尉號稱“臥虎”,權威極重,荀貞現今只是一個郡太守,權力、地位遠遠比不上陽球,所以自也就不能像陽球那樣“殺伐無忌”,此其二。

  陽球在“僵磔甫屍於夏城門”的同時,還在王甫的屍體上邊“大署榜曰‘賊臣王甫’”,荀貞令陳儀寫下“誅賊檄文”,懸榜各地,這一點與陽球之所為卻又是有相似之處了。

  趙然萬萬沒有料到荀貞居然這麽狠辣,六百石的郡丞說殺就殺了,就在前兩天,他的一個門客還對他說:“李丞乃州郡六百石,豫州兒便是想殺他,一時也殺不了,少君可徐徐救之不晚”,殊未料到,不過幾天過去,李鵠就死在獄中了。

  如果說李鵠被捕下獄、老史被捕下獄等事讓趙然感到受辱、因而憤怒的話,李鵠及其佐吏死在獄中這件事則讓他頓感背脊發涼。

  這麽多年,趙然這是頭次遇到荀貞這樣的對手。

  之前的那些年裡,歷任的魏郡太守中雖然有和趙家不對付的,但他們卻誰也沒敢這麽乾過,“誣陷郡丞下獄”已是“膽大妄為”了,再“擅殺郡丞、對外托以病亡之名”更是“膽大包天”。

  趙然沒有和荀貞正式地見過面,但遠遠地看到過他,他回想荀貞的模樣,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如隻觀其形貌,給人以儒雅之感,可就是這麽一個外貌的人,卻有膽子乾出這等事來?

  卻也不怪趙然對此不敢置信。

  說到底,還是因為荀貞是從後世來的,他能看到未來的走勢,趙然卻看不到。荀貞知道宦官將亡、漢室將傾,趙然不知道。因為荀貞知道,所以他敢這麽乾,因為趙然不知道,所以在趙然看來:荀貞這是完全罔顧前程、性命。

  趙然心中想道:“難道豫州兒就不怕將來事泄,受朝廷顯戮麽?”他喃喃說道,“瘋了,瘋了。”

  本以為趙然會再次暴怒,卻見他呆呆坐在席上,侍奉堂上的奴婢、門客們心中不安,一人輕輕喚道:“少君?”

  “啊?”

  “李丞暴病死在獄中,底下該怎麽辦?”

  “對,對……,我要寫信給洛陽!我要寫信給常侍!”趙然一疊聲催促奴婢,“拿筆來,快拿筆來!”

  人不怕一個正常的對手,但如果碰上一個“瘋狂”的對手,他就會害怕了。趙然便是如此。李鵠被關在獄中了十幾天,誰知道荀貞都從李鵠的嘴裡問出了什麽?誰知道李鵠會不會供出趙然的不法罪行?依荀貞這般“瘋狂”的行事風格,如果他知道了趙然的罪行,他會怎麽辦?

  想及此處,趙然遍體生寒,他打了個哆嗦。

  “少君?”

  “啊?”

  “筆。”應命去拿紙筆的大奴奉上紙筆。

  趙然卻沒有立刻去接,他目光渙散地看了會兒放到案上的紙筆,猛然抬頭,說道:“快給我備車,備車!”

  他這句話沒頭沒尾,堂上的奴婢、門客們莫名其妙,一人小心翼翼地問道:“備車去哪裡?”

  “去縣外的莊子!”

  “天將至暮,少君如想出城,何不等到明日?”

  “等不了,等不了!”

  “……。”奴婢、門客們面面相覷。

  趙然見他們呆立不動,大怒說道:“沒聽到我的話麽?快去給我備車!……,把宅裡我養的劍客、死士、食客都帶上,叫他們都抄上兵械,現在就出城去縣外的莊園裡!”

  有機靈的門客明白了趙然的意思,這分明是害怕荀貞來捕拿他,所以要逃出城外,避入莊中。

  想想就在幾天前,趙然還氣勢洶洶地要帶著人去攻打郡府,而忽然之間,別說去攻打郡府了,他連留在城裡的勇氣都沒有了。這卻正是應了一句話:穿鞋的怕光腳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不過話說回來,荀貞悶殺李鵠實是不得已之舉,李鵠晚死一天,他誣陷李鵠的事就會多一點泄露的危險,故此李鵠是不得不死。他悶殺李鵠本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卻也是“萬萬沒料到”,落入趙然的眼中,這卻竟然成了他“瘋狂”的表現。

  如今把守城門的俱是荀貞麾下之義從,荀貞的消息很靈通,就在趙然一行大隊人馬踏著暮色、倉皇出城後不久,他即獲知了此事。

  知道此事的當時,荀貞唬了一跳,說道:“趙然出城了?”

  “是。”

  “往哪兒去了?”

  “門卒悄悄地跟了他一行車騎一段路,看其方向,像是要去縣北的莊子。”

  “他那莊子裡有族兵、徒附多少?”

  趙家在魏郡和魏郡周邊各地都有莊園,別的郡不說,隻說在魏郡的,共有十一個莊子,其中兩個在鄴縣,一個在鄴縣西,一個在鄴縣北。鄴縣西的莊子較小,有徒附二三百,鄴縣北的莊子較大,有族兵、徒附兩三千。

  來報之人答道:“族兵三百余,徒附兩千余。”

  荀貞提心到口,心道:“趙然忽然離城趕去鄴北莊子,他這是想幹什麽?”急書軍令一道,命送去縣外兵營、交給許仲,命許仲立刻戒備,並命他馬上派人去趙家鄴北的莊外覘候。

  待來報告此事的這人退下後,侍坐堂上的程嘉低頭尋思了會兒,忽露齒一笑。

  “君昌,緣何發笑?”

  “君侯,以我料來,這趙然忽離縣出城,應不是欲圖不軌。”

  “噢?”

  “君侯試想,他又不是不知道守衛城門的俱是君侯之義從,他帶著那麽多車騎踏暮出城,門卒必會來報與君侯,他要真是圖謀不軌,不會這麽不謹慎,況且再則說了,他如真是欲謀不軌,也不必等到今日。”

  “……,卿言甚是,然以卿之見,他為何忽然離城?”

  “這邊李鵠剛病死獄中,他那邊就帶眾離城。”程嘉笑道,“嘉鬥膽,敢問君侯,他為何離城?”

  “你是說?”

  程嘉笑著點了點頭。

  荀貞忖思片刻,覺得程嘉言之有理,不由失笑:“趙然素來跋扈郡縣,不意卻竟膽小如鼠。”

  殺李鵠本是不得不殺,然能換來如此效果,卻是意外之喜了。如真如程嘉所言,趙然現如驚弓之鳥,那麽可以預見,所謂“收集荀貞黑材料”這件事,趙然必是無心去做了,荀貞希望通過“捕拿李鵠下獄”來“化被動為主動”的目的也就算就此達成了。

  程嘉笑道:“‘色厲而內荏者,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如趙然之徒,好比仗勢之犬,本即色厲內荏之輩,遇到軟弱之長吏便即輕慢之,而碰上君侯這樣的英明長吏他自然就只能落荒而逃,如喪家之犬也。”

  陳儀也在堂上,聽了程嘉這句話,不覺看了他一眼,心中大讚,想道:“君侯固是英明長吏,而如程君昌者,也可謂是善阿諛奉承之人了,這幾句阿諛之辭實在是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最妙的是充滿真誠,如發自肺腑,使人聞之則喜,也難怪他其貌不揚,卻能得君侯的信愛了。”

  程嘉好拍荀貞的馬屁,這件事不但辛璦、高素、岑竦等舊人知道,欒固、霍衡、陳儀等新得荀貞寵信的諸人也都已經知道了,事實上,荀貞也知道,不過荀貞和辛璦等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很理解程嘉為何拍自己的馬屁。設身處地地站在程嘉的立場上設想一下:程嘉貌醜身短,在“以貌取人”的年代裡,他的這副尊容、身高讓他先天得就吃虧,再不拍拍馬屁他更是難討人歡喜了,拍馬屁大約是他在不知不覺中自發形成地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吧。

  趙然既然深恐荀貞會對他下手,“自保不暇”,那麽眼下看來,是不必再憂其會收買荀貞帳下的諸人了,荀貞之目的既然達成,那麽捕殺李鵠一事至此可告一段落,如今唯一可憂者,是趙然受此“驚嚇”之下,也許很快就會給洛陽的趙忠寫信了。

  趙忠在知道了魏郡的這些事後會有何反應?

  荀貞心道:“我已給陰修、袁紹、孟德、皇甫公、六龍先生等人寫了信去,接下來可能會出現的事情就不是我所能掌控的了。最好的局面是趙忠雖然憤怒,對我卻一時沒有辦法,我繼續做我的魏郡太守,等待合適時機再誅趙氏;最壞的局面是袁紹等人保不了我,趙忠說動今天子,下詔降罪於我,如出現這種局面,我也只能倉促誅趙了。”

  不管是最好的局面、還是最壞的局面,答案出來至少也得是幾個月後了。

  魏郡離洛陽千余裡,趙然的信在路上少說得走半個月,信到洛陽,趙忠如想收拾荀貞,那麽就得與袁紹等人爭鬥一番,趙忠固然勢大,袁紹等也非弱者,這番爭鬥怎麽說也得有個一兩個月才能出結果,也就是說,如果出現的是最壞的局面,荀貞還有兩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為誅趙做最後的準備。

  誅趙最難的就是罪證之搜集,荀貞想到這裡,對程嘉說道:“君昌,近日可有見魏光?”

  “四五天前,我去了趟梁期,不過魏光閉門杜客,我未能見著他。我打算這兩天再去一趟。”

  “要多下點功夫。”

  “是。”

  正說話間,院外衛士來報:有數人求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