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最風流》6 聞寇
  第一更。

  ——

  操練完後,荀貞回到亭舍,看戲志才的回信。

  回信裡沒什麽特別的內容,畢竟他兩人只見過一面,雖說戲志才對荀貞的評價頗高,但交淺言深,君子所戒,所以大部分都是客套話,有價值的只有一句:說他過些天可能會再去潁陰,如果荀貞方便,他可以繞道來一趟繁陽。

  把信看完,荀貞鋪開信箋,提起毛筆,磨開了墨,開始回信。

  他用的楷書,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寫得也很客套。客套話說完,作為對“戲志才將來潁陰”的回應,在末尾寫了兩句詩:“鳥嚶嚶兮友之期,念高子兮仆懷思”。這兩句詩出自本朝初年隱士梁鴻所作之《思友詩》,用在此處,正是應景,又在後邊寫道:“潁陰一別,如馬失群。君之風采,仆念至今,相別旬日,如隔三秋,聞君複來,喜不自勝。將備佳釀,懸榻相迎。”

  把信封好,他叫來程偃,說道:“阿偃,你有十幾天沒得休沐了,這陣子累得不輕。給你放兩天假,一則回去陪陪你家賢妻,二來你幫我把這封信送去陽翟,給戲志才。”

  程偃今兒陪許仲去了許家,剛回來不久,他接過信,恭敬應諾,遲疑了片刻,又道:“上次高家之事多虧荀君相助,若無荀君,便無小人夫妻。俺那醜妻早說想請荀君來家中坐一坐,雖無好菜好酒,有一片誠心實意。……。”

  不等他說完,荀貞笑道:“你我自家人,何需客套?你也看到了,才開始刀劍、手搏、射術的操練,正在著緊時候,委實走不開。這樣吧,等有空了,不必你說,我也定會登門叨擾。”

  程偃口拙,不會勸人,聽荀貞這麽說了,也隻得作罷。

  “君卿有沒有說他何時歸來?”

  許仲沒有跟程偃一塊兒回來。程偃答道:“他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回來。”

  “許母身體可好?”

  “挺好的。”

  “幼節呢?”

  “也挺好的。……,平時有江禽、高甲、高丙諸人常去,東鄉亭的亭長、求盜,大王裡的裡長也時不時地會去看看,許家被照顧得挺好。許母讓我轉告荀君,不必為她擔憂。”

  “那就好。……,你明天就回去吧,信一定要親手交給戲志才。若有回信,帶來亭舍。”

  “諾。”

  ……

  雪下了一夜,到第二天早上還沒有停,只是小了些。吃過早飯,將馬借給程偃,看他走遠後,荀貞站在前院門口極目遠眺。官道、田地都被積雪覆蓋,遠處的裡聚也盡被染為白色,遙遙可見一棵棵的樹上都披掛雪團,如瓊枝玉葉。時聞北風在田野間呼嘯而過。一派清冷景象。

  官道上一個行人也沒有,只有程偃騎走過去留下的點點馬蹄跡印,好似綻開的墨點,延伸到遠方,直到視線的盡頭。一點幽香飄來,卻是院內牆角的一樹黃梅開了。

  ——,這樹梅是荀彧遣人送來的,上個月才種下。隨樹同來的還有一封信,信中說:荀貞獨處鄉野,也許會不免寂寞,故此特送梅來,或者可為良伴。

  荀貞走過去,見那梅花、梅枝上都是茸茸的雪簇,盛開的黃色花瓣晶瑩剔透,將鼻子湊上,清香繚繞,使人心曠神怡,不覺吟誦道:“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轉眼瞧見繁譚縮著手立在屋簷下,將他叫過來,吩咐說道:“去把我的筆墨紙硯取來。”話音剛落,又改變主意,“不,別拿紙了,拿片竹簡罷。”

  繁譚很快拿來。

  荀貞便站在梅樹前,就著適才沒有用完的殘墨,提筆將適才吟誦的兩句詩寫在了簡上,並將後邊兩句也補充上去:“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落款處沒有署名,而是畫了一朵六處梅花。竹簡青翠,筆墨純黑,字為隸書,古樸可愛,再配上這一首千古流傳的五言詩,加上那一瓣水墨梅花。繁譚雖不識字,也覺得典雅別致,看起來甚有情趣。

  “你替我把這支竹簡送去高陽裡,交給我族弟荀彧。告訴他,今天梅花獨開雪下,凌霜傲寒,十分高潔。為謝他贈梅之情,我故以此詩為報。……,記住了麽?”連說了兩三遍,繁譚才背了下來。

  “你也騎馬去吧,早去早回。”

  一個早上送走了兩封信。收信的對象不同,信的內容也不同,乃至“信紙”也有別。

  荀貞又將繁譚送走,看著他在雪下漸行漸遠,消失不見後,沒有立刻轉回舍中,而是在門口又站了會兒,正觀望雪景,官道上有兩個人騎著馬奔馳過來。行至近前,看得清楚,其中一個正是剛剛離開的繁譚,另外一人年歲不大,黑衣白裘,挾弓矢、帶長刀,卻是文聘。

  荀貞出門下階,迎上來,笑問道:“仲業,下著雪你怎麽來了?”

  文聘勒馬停在十數步外,利索地翻身躍下,牽馬走近,先給荀貞行了個禮,然後說道:“正是因為下雪,所以小侄才能得空。”

  “怎麽?”

  “仲通先生起了雅興,約了幾個友人,帶了伯旗和公達兩位兄長去潁水泛舟。小侄故此得空,才能前來問候。”文聘從馬身上解下一個布囊,雙手呈給荀貞,“前幾天小侄在市中見了件狐裘,覺得還不錯,便買了下來。天時日冷,還請荀君不要嫌棄,權作寒衣。”

  “你來就來了,還買什麽東西?”

  荀貞親熱地拉住他的手臂,示意繁譚接過狐裘。文聘因感謝荀貞將他引薦入了荀衢門下,三天兩頭地常來,每次來都必會帶些禮品,剛開始時,荀貞堅辭不要,等慢慢的兩人熟悉了,交情也漸漸深了,便就不再拒絕。不過所謂:禮尚往來,每收一件禮物,他也必會回贈一件。——有時候,互送禮品也是一種能快速拉近關系的好辦法,至少不會讓彼此覺得對方是外人。

  繁譚羨慕地接過包裹,問道:“狐裘?不便宜吧?”

  文聘笑了笑,沒回答他。好歹文聘也是“大家”出身,又是個有志向的人,十幾歲便遠來潁陰求學,自與繁譚不同,不會把錢財看在眼裡。繁譚雖沒得到文聘的回答,不覺尷尬,自說自話,說道:“前年冬天,俺見薔夫謝武穿了件裘衣,問他多少錢?好家夥,好幾萬錢呢!”說著,從懷中取出竹簡,交還給荀貞,“俺還沒出亭部,就碰見了文君,……。”

  文聘接口說道:“聽繁譚講,荀君有信給文若麽?雪下路不好走,小侄自作主張,叫繁譚回來了。等小侄回去,順道給文若捎去就是。”

  “好。”

  一個“自作主張”顯出了兩人日漸親近的關系,荀貞自無不允之理,一手拿著竹簡,一手拉著文聘進院。繁譚拿著包裹,牽馬隨後跟入。

  一進院門,文聘就聞見了一股清香,緣香看去,見到了牆角的梅花:“呀,文若送的這樹梅開花了?”

  荀貞順手把竹簡遞給他,笑道:“我給文若寫的信便是講這花開了。”

  竹簡冰涼,花香撲鼻。文聘把簡上的詩吟誦了一遍,讚道:“真是好詩!‘凌寒獨自開’,‘為有暗香來’。荀君,你這詩既是在詠梅,也是在自敘高潔之志啊!”這首詩的意思很淺顯,所以一讀之下,他就讀出來了其中的意味。

  荀貞哈哈一笑,說道:“臨雪草就之章,不足提也。……,仲業,來,一邊賞梅,一邊給我說說這幾天城裡有沒有什麽新聞?”

  “也沒有什麽新鮮事兒,一切都是老樣子。……,昨天縣君大約是因見下雪了,所以親自去了高陽裡拜見‘二龍’先生。前兩天聽說鮮卑又犯境了。……,對了,聽我叔叔說,這陣子縣中各鄉、亭的寇賊明顯變多,接連發生了好幾起劫案。”

  “劫案?”

  “對。大多都是劫道,最嚴重的一件發生在南鄉。南鄉一個富戶的幼子被兩個外地來的盜寇劫持了,勒索錢財,驚動了遊徼。結果被劫持的那個富戶幼子被殺,兩個盜寇被抓。”

  “人質死了?”

  “是啊。去年天子頒布了新的律法:‘凡有劫質,不許用財寶贖回,皆並殺之’。因而那遊徼不敢答應盜寇的要求,揮卒強攻。盜寇見無路可走,竟就將人質殺了。”

  按照律法,劫人或者圖謀劫人求錢財,不管劫到錢沒有、也不管劫到人沒有,皆棄市,吊死後,曝屍街頭。並罪其妻、子,以為城旦、舂。這兩個盜寇就算不殺人質,犯下這等大案,也是死定了。

  “如此窮凶極惡,必須得嚴懲。”

  “縣君已遣人上報郡中了,只等郡裡覆核批示後,就要立刻下令將此兩賊棄市。”縣裡的司法權隻包括死刑以下,凡是犯下死罪的必須要上報郡中,得到批示後才能判決、行刑。不過,通常來說,秋主刑殺,殺人大多是在秋天。荀貞愣了下,問道:“‘立刻處死’?”

  “是的。小侄聽叔叔說,每當入冬,鄉間的寇賊便多。縣君擔憂這兩個寇賊的行為會被別人仿效,所以決定早點將之處死,以一警百。”

  荀貞默然。

  “每當入冬,寇賊便多”這句話說得沒錯,他操練裡民的借口也正是“以備冬寇”,但為何“每當入冬,寇賊便多”?這些寇賊中固有真正的賊盜,但卻也不乏走投無路的窮人,與其饑寒而亡,不如拚上一死。隻殺人,不治民生,此為舍本求末,實乃飲鴆止渴。

  他想道:“如今國家積弊已深,根子全在‘天子’、‘朝廷’。有識之士豈會不知此實舍本求末?只是奈何無能為力。我一個後世來的人,亂想這些也無用處,至少今之縣君還算清明,總要強過那些閹宦子弟、貪官暴吏。……,罷了,遠的管不了,隻說說眼前事,別的鄉、亭寇賊多起,我這裡雖然暫時尚且平靜,但也不可大意,需要早做準備了。”

  ……

  他正想著,聽見有人從屋裡出來,踩在地上積雪上,吱吱作響,轉過身,見是杜買、繁尚。

  “你兩人哪裡去?”

  “巡查亭部。”

  荀貞停下思忖,透過院門望了望遠處的裡落,心道:“正說要早做準備,便該巡查亭部。”說道:“我和你們一起去。”

  杜買陪笑說道:“雪還沒停,冷得緊,路上不好走。荀君,俺們去就行了。”

  “這是今冬第一場雪,下了一天一夜了,也不知諸裡中有無裡民受凍挨餓。除了安定裡外,別的裡中有好些人家住的都是茅草屋,萬一被積雪壓塌,麻煩就大了。且方才聽仲業說,別處鄉、亭近日來盜賊多起,咱們這兒盡管還太平,但也不能不細加巡查。……,走吧,咱們一塊兒去各處看看。仲業,你也隨我一起。”

  荀貞又叫上陳褒,留下黃忠、繁譚看門,幾個人即出了舍院,前去諸裡。先去了北邊的春裡、繁裡、北平裡,繼而轉去南邊,又去安定裡、敬老裡、南平裡。

  幾個裡轉下來,凡裡中孤寡貧窮,荀貞一家一家地慰問,見有缺衣少食的,便或多或少地留下幾個錢,又交代裡魁務必要組織人手,幫那些住著茅草屋的人家及時清理屋上積雪。

  一圈走下來,大半天過去了。

  冬季天黑得早,因下雪,天又陰沉,所以雖然還不到薄暮,天色卻已冥暗,裡中很多人家開始做飯,炊煙嫋嫋,落雪紛紛,巷中悄寂,不聞人聲,雖在裡間,恍惚令人如遺世獨立。

  最後去的是南平裡,從裡中出來後,荀貞本想再去一次敬老裡,——剛才去時,沒能見著原盼,聽敬老裡的裡長說,好像是“大賢良師”張角又有什麽書傳下來,本縣的太平道頭目都去了鄰鄉相聚,原盼作為本鄉數一數二的首領,也去了。

  荀貞對這個消息很感興趣,只是還沒等走到敬老裡,才從南平裡出來沒多遠,遠遠地見有個人披著蓑衣,帶著鬥笠,獨自走在前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