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宋成祖》第472章 無情的趙官家
  第472章 無情的趙官家
  趙桓要做的事情就是債務置換,把老百姓從士紳大族的掌控之中,解放出來。

  沒錯,就是解放!
  大族對下面的掌控真的是相當嚴密,水潑不進,針扎不透。

  首先是土地,一家人都要租種人家的土地,沒有田地,誰也活不下去。

  其次,遇到了各種事情,家裡沒有積蓄,就要像大戶拆借,才能渡過難關。

  再之後,大戶還控制著下面的私塾學堂,掌握著家廟祭祀,宗法權柄,是非輿論……大事小情,都要請族老長輩,在祠堂做主,宗法是在國法之上的。

  這一套東西下來,就像是層層枷鎖,牢牢鎖住了每一個人,到了這一步,普通人又有什麽選擇呢?
  自然是乖乖被士紳地主掌控,而朝廷也只能同士紳合作,維持脆弱的統治。

  “官家謀劃深遠,方略高明,只不過老臣還有些擔憂。”

  趙桓輕笑道:“你是擔憂重蹈王舒王青苗法的覆轍?”

  趙鼎用力點頭,“確實如此,倘若舊債不去,又添新債,地方上百姓受苦,終究是害了他們。當初青苗之法也是立意良善,只是在施行之後,竟然有官吏逼著富戶借貸,甚至有城裡的百姓借錢,官府盤剝勒索,無所不用其極。偏偏王舒王又是個執拗的性子,一意推行,弄得整個新法都走了樣。”

  趙桓頷首,“這話沒錯,說到底,還是咱們大宋的執行能力太弱了。”趙桓感歎道:“農村盡是豪紳地主掌控,他們壟斷貸款,又怎麽會放青苗錢下鄉?城裡反而沒有如此緊密,自然要欺負普通市民。還有一些胥吏和地主聯手,利用青苗錢,去坑害一些富戶,這就是公報私仇了。如此情形,青苗法焉能推動下去!”

  趙鼎眼前一亮,官家還真是難得清醒,幾句話就把事情說明白了。

  做任何事情,不要覺得立意良善,推動下去,就一定能成功,還必須考慮社會結構,現實情況,歸結起來,就是實事求是。

  沒有弄清楚這些,就算是好的措施,也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國初做事為什麽容易?
  還不是經歷了戰亂,鏟除了大部分的地主豪強,又由於人口減少,地方空出了太多的資源,有了閃轉空間。

  而且國初的時候,往往會選拔一批全新的官員,他們和舊時代沒有那麽多瓜葛,可以忠實執行命令,放手施為。再有從戰亂走出來的人,經過殘酷的歷練,能力和操守都相對過硬。

  這麽多優勢加在一起,所有很多朝代在立國之初,都能萬象更新,煥然一新,當然,像西晉那種立國既亡國的,還真是奇葩。

  現在的問題,就是大宋有沒有推動變法的能力呢?
  “趙卿,朕以為還是有希望的。首先,咱們推動了土斷,清丈,攤丁入畝,均田,又遷居了不少豪強大族……做到了這一步,地方的豪強勢力已經不比從前。甚至可以說解除百姓債務羈絆,是咱們對農村改革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如果不能順利推行,前面的變法早晚也會功虧一簣。”

  趙桓感歎道:“李太師替朕維持住了大局,到了呂相公手上,攤丁入畝,清丈土地,立在當代。到了趙卿的手上,推行錢引,消除百姓枷鎖,可謂是利在千秋啊!”

  趙鼎努力繃著臉,可一顆心已經砰砰亂跳,老臉微微漲紅,明顯心動了……趙桓整體執政,還是相當有章法的。

  從李綱到呂頤浩,再到現在的趙鼎,正是走了三步,先是求生,接著是求勝,到了趙鼎這裡,就是求治!
  對於趙桓來說,是努力讓這個國家變好。可是對於趙鼎來說,也是名留青史,實現胸中抱負的最好機會。

  天時地利,機會難得。

  “官家這麽說,臣真的要拚老命了。”趙相公憋了半天,終於矜持回答。

  趙桓微微一笑,“也不要硬拚,還要有技巧。趙相公,你說這些年,陸續退役的老兵有多少?興建的學堂又有多少?”

  趙鼎略沉吟,就報出了一個數字,“官家,從靖康三年算起,陸續退役的老兵,差不多八九萬,最近一次,就退役了五萬多人。至於學堂,河北興建的學堂超過了兩千,南方卻是少一些,只不過南方原來的學堂就多一些。”

  趙桓頷首,“這就是咱們能用的力量,說是不少,其實也不多,但總比當初王舒王要好多了。趙卿,你有把握勝過王舒王嗎?”

  趙鼎失笑道:“臣可不行……只是官家聖睿,遠非神宗可比啊!”

  趙桓竟然也不知羞,還煞有介事點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理所當然!”

  趙鼎實在是無言以對,還是老老實實乾活去吧,免得尷尬。

  趙鼎去落實這些事情,趙桓也絲毫閑不下來。

  鄆王趙楷的案子,可沒有這麽容易結束。

  宗室親王,違背旨意,私下裡放貸,而且數額還那麽大。

  這個案子要怎麽結?
  事實上跟趙楷乾一樣事情的,還真不少。

  前面抓起來的鄭家兄弟,還有許多豪門大戶,都是如此。

  該怎麽辦吧?

  革除王爵,幽居思過。

  刑部遞上來的意見到了趙桓手裡,結果批下來只有兩個字:太輕!

  怎麽辦?
  三天之後,刑部又拉上了宗正寺,提出了建議,剝奪宗人身份,追查贓款。

  送到了趙桓面前,趙官家隔了一天,又是那兩個字:太輕!
  到了這時候,大家夥都傻了。

  總不能砍了鄆王的腦袋吧?
  政事堂諸公再度聚集,包括各部尚書,一個不拉,全都來了。

  “鄆王生死,無關緊要……只不過以放貸獲利為名,砍了鄆王的腦袋,以後要怎麽辦?是不是所有放貸的,都要被殺?這樣一來,豈不是天下大亂了?”胡閎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隨後林景貞也道:“的確罪不至死,看官家的意思,莫非要發配?”

  胡寅咧嘴了,“發配哪裡?嶺南?那可是和殺人差不多了?”

  這時候張浚突然道:“要不發配海外吧?”

  此言一出,眾人齊齊吸氣,整個政事堂陷入了詭異的氣氛……作為趙桓的近臣,有幾個人還是很能揣測官家心思的,發配海外,趙桓指定會同意。

  可問題是發配海外,跟直接殺人又有什麽區別。

  真是還會鬧個客死異鄉的悲劇。

  鄆王到底是太上皇骨肉,官家的親弟弟。

  就算官家不在乎,他們這些人怎麽辦?難道讓官家留下罵名嗎?

  就在這幫人沉吟的時候,突然有人急匆匆跑進來送信,大事不好了,別討論鄆王了,鄭太后已經在寧德宮服毒……死了!
  這下子可把所有人都嚇壞了。

  不管怎麽說,鄭太后都是趙佶的正牌妻子,也算是趙桓的嫡母,如今她服毒自殺,後果不堪設想。

  趙鼎不得不匆匆結束政事堂會議,招呼李若水和徐徽言,三位宰執相公匆匆入宮,求見趙桓。

  奈何他們到底晚了一步,趙桓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而且把趙佶請到了宮裡,三位宰執沒法子,只能等在外面。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趙佶突然從裡面走出來,三人立刻行禮。

  “太上皇節哀!”

  “請太上皇節哀。”

  聽到了這話,趙佶眉頭皺了皺,好像還有點不適應……節哀,傷心嗎?

  根本沒有啊!
  說起來以往的時候,兩個人就那麽回事。

  靖康之變以來,更是十年連面都沒見。前面趙桓提議,把鄭太后接過來,趙佶還反對呢!

  “那個……諸位相公,國朝是講法度的,萬不可以人情亂了國法……人,人走了,傷心是要傷心的,可傷心之後,還是要按律法做事。老夫,老夫就不多說了。”

  趙佶直接揚長而去,乾脆離開了燕京,出去散心了。趙佶能去哪呢?
  去行台,看孫子去!

  趙諶那邊可比燕京好玩多了。

  騎馬射獵,幹什麽都行。

  而且聽說大石還送了一批西域的舞女,她們的身段長相,那可是不用說的。

  雖然人老了,但是看看也好!
  趙佶又一次當了甩手掌櫃的,不過大家夥卻生氣不上來,甚至還有點喜悅,能如此識趣,真的給大家夥添了不少方便。

  “太后是病故的,和亂七八糟的事情沒關系,讓禮部按照規矩安葬就是。鄭家的案子卻是不能等閑視之,一定要繼續查下去,他們可不只是擠兌皇家銀行那麽簡單!”

  趙桓吸了口氣,又道:“鄆王的案子,也需要嚴肅對待,身為宗室,罪加一等!”

  三位宰執,只剩下沉默了。

  這爺倆一個拋棄妻子,一個不在乎兄弟,還真是一對絕妙的搭配。

  事到如今,誰也沒辦法了。

  首先是鄭家兄弟,他們的罪行主要是盜賣物資,逃避國稅,總金額超過了一百萬貫,他們在開封周圍,光是莊園就有三處之多,價值巨萬。

  毫無疑問,他們都違背了最高田畝限制。

  到了鄆王這裡,情況就更嚴重了,由於放貸的問題,光是查出來的人命案就有二十多個。

  趙桓禦筆批示:觸目驚心,立斬不赦!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