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宋成祖》第86章 勝利進軍
  第86章 勝利進軍
  韓世忠的勇猛,始終是讓人放心的。

  兀術早敗,宗望大營被突破,一平兩敗,金兵不得不選擇後退。

  他們沒有退回胙城固守,而是選擇逃往白馬津,從此過河,退往河北。這麽選擇,確實是合乎常理的。

  此戰之後,金人斷然沒有在河南立足的道理。

  但這又不太符合人設……畢竟宗望一向身先士卒,不管刀山火海,都敢闖一下的。

  趙桓豎起了龍纛,宗望並沒有親自出戰,而隨後又乾乾淨淨撤走,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位太子郎君的成色……

  好在趙桓是無暇思索這些了,他提著寶劍,策馬向前衝鋒。

  馬術是他最近才學會的,談不上多熟練,最多能保證不掉下來。而且長時間在馬背上觀戰,趙桓的兩腿發麻,並不是看起來那麽從容愜意。

  更可怕的卻是心理上的疲憊,有種抓狂的感覺。

  西軍加上禦營,五倍的兵力,卻打得這麽艱難。

  大宋到底是怎麽了?
  曾經趙桓不止一次看到宣揚大宋富庶無比的文章,甚至還煞有介事,計算大宋有多少GDP,只是這些高人怕是忘了一個前提,不管大宋的商品經濟多發達,終究是個農業國。在農業國裡,交易越多,市面越發達,往往代表農民被盤剝得更徹底,也意味著流民越多,國家越不穩定。

  並不是什麽值得驕傲的事情。

  倘若大宋真的財政那麽充裕,技術那麽發達,武器裝備也舉世無雙,似乎一切都很簡單了,只要拿出錢財,招募勇士,然後製造神臂弩,床子弩,猛點科技樹,發展出火器……剩下就是平推了,有什麽艱難的?

  你趙官家正事不乾,成天嘴炮,你丫的在幹什麽?
  站在看台上,只要不下場,就可以隨便批評運動員的表現,觀眾永遠都是最懂的那個。

  可是真正置身其中,趙桓才知道這裡面的複雜可怕。

  吹噓大宋財政收入如何如何多的人,多半不會告訴你另一件事,除了王安石變法的短暫時期,一百年來,大宋財政一直入不敷出。

  也就是說,收入雖然多,但支出更多!

  大批的官吏,越發膨脹的宗室,雜七雜八的費用,尤其讓人頭疼的軍事開支……把這些必須的項目都支付以後,就會悲哀發現,趙桓這個皇帝,並不比吊死在煤山的那位富裕,甚至還要更加窘迫。

  有人或許要說,開源節流啊,裁撤官吏,削減軍費,暫停河工學堂一類的開支,總還弄湊出一點錢吧!
  說困難的,絕對是無病呻吟。

  可是這些舉措不是沒人乾過,在太平年月,王安石、呂惠卿、章惇……這些人前赴後繼,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也沒有改變多少。

  金兵壓境,大刀闊斧改革……談何容易!
  就算想點科技樹,且不論能不能弄出來,就算真的可以,原料哪裡來,工匠哪裡來,生產的成本幾何,生產出來,裝備給誰?如何確保這些人聽你的安排,又如何確保不會有人掣肘添亂……

  一百多年的發展,大宋已經形成了複雜龐大,彼此勾結,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

  為了維護這個利益集團,身在其中的人,並不需要跟皇帝對著乾,也不需要故意使壞,弄出什麽大動靜。

  他們只需要什麽都不做,或者稍微偏差那麽一點,層層落實下去,就已經和政策初衷,大相徑庭了。

  這就是身在體制內,搞砸一件事,遠比辦成一件事容易多了,甚至不需要什麽表態,單單是不作為就足夠了。

  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能迅速找到破局辦法,並且什麽事情都辦成,比用嘴炮奪權,還要玄幻一萬倍!
  就拿大宋的禁軍來說,這絕對是一筆糊塗帳,官方的數字也未必比民間準確多少……姑且就拿八十萬禁軍來算。

  由於和契丹議和之後,主要戰場在西北,大批禁軍精銳被用來對付西夏。

  保守估計,也有二十萬以上的兵馬,如果看糧餉支出,還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西北還有許多敢戰士,弓箭社的民壯,地方的廂軍,加起來怕是五十萬都不止。

  但是對不起,全都是紙面上的。

  這一次勤王,從趙佶到趙桓,兩代皇帝,朝堂宰執,拚了老命催促,西軍也就來了二十萬。

  可問題是這二十萬,並不都是真正的禁軍,其中有各地臨時招募的民夫,有聞訊趕來的敢戰士,有地方豪強的家丁,還有那些將門的私兵部曲,林林總總,湊了二十萬。

  實際的禁軍,或許也就十萬以上。

  如果跟朝廷在冊的數目對比,至多不會超過三成。

  在大宋朝,完全可以這麽說,朝廷假裝發餉,士兵假裝從軍……軍餉全都落到了各級官吏,以及統兵將領手裡,給的再多,士兵也是苦哈哈,甚至說,乾脆就是空餉,錢花了,人卻沒了。

  說來說去,就是一件事,大宋腐朽了,從上到下,從裡到外,不管是文武官員,還是尊貴的官家,都失去了號召能力,沒法動員足夠的力量,也集中不了資源,組織調度能力,蕩然無存,國家處於癱瘓狀態。

  所以看起來大宋依舊財政收入很高,經濟總量嚇人,科技水平高不可攀,軍隊龐大無比,文明絢爛,如燈塔照耀東方。

  但是對不起了,裡面完全空了,十幾萬金人殺進來,朝著這個破屋子,輕輕踹了一腳,緊接著就是呼啦啦大廈傾倒。

  說起來也諷刺,假如歷史上金人沒有掠走徽欽,沒有抓走那麽多貴人,而是把他們留在大宋,繼續讓他們作威作福……或許連完顏構的偏安一隅都做不到,直接就亡國了。

  在一個大爛攤子上,變法改良,總是要比推倒重建難得多。

  這就是開國君主,往往能夠大刀闊斧,為所欲為,而末世之君,往往什麽都乾不成。

  是雙方才智能力有差距嗎?
  或許是吧!

  但更為重要的是,雙方解的根本不是同一道題。

  說了這麽多,看似跟這場戰鬥毫不相關,實則卻是有著骨肉般密切的聯系。

  大宋贏了!

  趙桓贏了!

  既保住了開封之後,官家又以自己的力量,擊退了金人。

  戰場上的死傷,戰鬥過程的艱難,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只有一點。

  趙桓又贏了!
  不但是贏了,還是身先士卒,親臨戰場,在血雨腥風中,拚出了勝利。

  從這一刻開始,他擁有了超乎想象的威望,也有了一大群願意追隨他的士兵。

  畢竟皇帝在戰場上,龍纛迎風飄揚!
  什麽種家軍,姚家軍,哪裡有趙家軍來得威風響亮!
  從這一刻開始,趙桓真的能做點士氣了。

  面對看不慣的臣子,也不需要低聲下氣,威逼利誘了……一句話,終於可以挺直腰杆做天子了。

  也就是說,可以放開手腳,去改變這個讓他鬱悶憋屈,想要吐血的無能朝廷!
  趙桓縱馬馳騁,從最初的憤怒,到漸漸坦然,再到逐漸凝重……他終於緩緩勒住了戰馬,停了下來。

  好巧不巧,就在馬蹄下面,泥水溝裡,一面皺巴巴的金人旗幟,被趙桓無情踐踏。

  如果有人能夠把這一幕照下來,絕對是名場面。

  “官家,闍母退了,宗望跑了,咱們大獲全勝啊!”吳敏興衝衝道。

  趙桓抿著嘴角,淡淡道:“吳相公,咱們的死傷有多少?還有,婁室那邊有消息嗎?”

  伴隨著趙桓的提問,李邦彥突然變顏變色,趕了過來,在他身後,有一個背上插著好幾支箭的士兵。

  “官家!婁室擊敗了河北兵馬,正在急速殺來,距離不過三十裡!”

  轟!
  驚雷炸響,趙桓的手腳迅速冰涼。

  高昂的心氣一下子跌落谷底。

  婁室的可怕,還在宗望之上。

  如果說宗望是金國綜合能力第一人,那麽婁室就是戰場的第一將!
  三十裡!
  如果婁室能早一個時辰,或許失敗的就是大宋了。

  即便是現在,宗望也可能回兵,殺大宋一個措手不及!
  “官家,老臣願意領兵,阻擋婁室!”

  請戰的是種師中。

  此刻小種的臉色極為難看,趙桓並沒有把指揮作戰的任務交給他。已經是對種家的懷疑,偏偏楊志那個沒骨頭的,居然成了戰場上唯一帶頭潰敗的將領,險些要了趙桓的命!

  無論如何,都是種家的罪。

  現在婁室又來了,各部兵馬,又是他們種家相對完整,不派種師中,又能派誰?

  趙桓思忖片刻,終於點頭。

  “種卿,你帶著趙哲,孫渥,集合五萬兵馬,務必要阻擋住婁室……其余諸軍,加緊追擊宗望,一定要盡快把他們趕到河北!”

  趙桓又看了看老種,還有李吳兩位相公。

  “隨朕前往胙城。”說完,趙桓徑直催馬,身後龍纛飛揚……

   這一章不是小的灌水,基本上這就是整本書的調子了,豬腳接下來的路,也就是全面治療,再造山河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