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相》第248章 入職
  第248章 入職
  在跟他們三個分開後,林晧然沒有直接去翰林院報道,而是到了一間酒樓。

  徐渭和毛惇元已經在這裡等候,亦是穿著嶄新的七品官服。三人見禮後,簡單地吃過一頓飯,便一起前去翰林院報道。

  相對於林晧然的淡定,徐渭和毛惇元顯得要激動很多,兩人對入職翰林院似乎無比期盼,眼睛綻放出興奮的光芒。

  翰林院位於東長安街,大門向北開,緊挨著皇城,隔壁是大明的翻譯機構——四夷館。

  身穿著青色官袍的三人來到門前,仰頭望了一眼翰林院的牌匾,然後向守門的官差出具了吏部給的官牒,便通行無阻地進入裡面。

  三人才剛進到庭院,已經得知消息的修撰諸大綬和曹大章走出來熱情迎接。

  諸大綬是嘉靖三十五年的狀元,曹大章是嘉靖三十二年的榜眼,二人都是正經的三甲進身,算得上是三人的前輩。

  “哈哈……文長兄,我早說在翰林院等你了,如何?”諸大綬看到徐渭,顯得極為高興地拱手,如同喝了酒一般。

  二人都是山陰縣人,又年齡相仿,早就已經結識。不過徐文長少年成名,但科舉不順,反倒是諸大綬這個後輩卻在上一次就中得了狀元。

  如今在翰林院成為同僚,諸大綬是打心底的高興,方才還特意跑到門口瞧了幾次。這聽著人到了,僅是急匆匆而來。

  “端甫……兄,我汗顏!”徐渭在稱呼上猶豫了一下,最後沒有選用官場上的稱呼。

  “文魁之名,如雷貫耳,我是諸大綬,字端甫,跟文長兄是同鄉,亦聽說過你!”諸大綬又朝著林晧然拱手,眼睛透露著興奮的光芒。

  林晧然看著這跟徐渭體形相仿的人,便知道是一個直腸子,亦是拱手回禮。只是從他的眼神中,仿佛對自己所有事跡都已然知曉。

  雙方見禮和簡單地自我介紹後,由二位前輩作為前導官,領著三人進了二門。原本顯得極熱情的諸大綬,這時亦是沉默了下來。

  在大明這個崇尚儒學的國度裡,繁文縟節卻是萬萬不能少的。雖然沒有地方官那般隆重,這裡也沒有城隍廟,但亦有著一套固定的流程。

  進了二門後,三人跟著兩位前輩往左邊走去,到了聖人祠行香,朝孔聖人進行隆重的拜禮,再次感謝孔聖人的栽培之恩。

  在謝過孔聖人後,又被引到了昌黎祠,昌黎祠供奉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不過在拜禮上卻要少上兩拜。

  林晧然心裡卻犯起了嘀咕,這感謝孔聖人倒還說得通,怎麽還要感謝韓愈?或許是沒生活在那個時代,所以他沒能體會到韓愈在當時讀書人心中的神聖地位。

  在拜完兩祠後,他們跟著兩名前輩穿過三門,進入了署堂。

  堂西是講讀廳,俗稱講官廳,即正六品的翰林待讀和翰林待講的公廨;堂東為修檢廳,俗稱史官廳,是從六品修撰和正七品編修、七品檢討的公廨。

  單是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林晧然這個次六品的翰林修撰應該是進門往左,辦公地點在修檢廳,而工作內容是修史。

  翰林院設有正五品的翰林學士一名;從五品的侍讀學士和侍講學士各兩名;正六品的侍讀和侍講各兩名;從六品的翰林修撰五名;正七品的翰林修編若乾;從七品的翰林檢討若乾;正八品的五經博士九人,這九人都是世襲,一般是孔孟的後人擔任。

  翰林院學士是禮部尚書吳山,不過並不在翰林院內,怕亦很少出現在這裡。另外還有一個兼著吏部左待郎的侍講學士,今天亦不在翰林院內。

  正是如此,處理具體事務的是翰林院另一位侍讀學士李春芳。

  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狀元,四十多歲,字子實,南直隸揚州興化人。雖然沒有兼職,隻頂著一個從五品的頭銜,但任誰都知曉,他的前程遠大。

  在翰林院系統裡面的官員,時常會有“積厚薄發”的翰林官“一鳴驚人”,僅僅幾年功夫,竟然就能入閣拜相。

  林晧然三人被領到了李春芳的面前,三人亦是恭敬地朝著他見禮。

  李春芳面容和善,亦沒有擺上官的架子,跟著三人講解一些注意事項,然後便將話題引向了重點:“汝等三人先熟番一下院內的事務,你們具體工作我亦沒權分配,還需掌院大人來定奪。”

  “下官遵命!”

  林晧然跟著徐渭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眼睛看到一絲隱憂。

  按說,禮部尚書吳山哪怕忙得無法過來,亦得提前給他們安排一些工作。但卻是沒有想到,人不僅沒有到場,竟然連工作都沒有交待下來,直接將三人曬著。

  “應該沒事的,我們總歸都是他的學生,或許還有什麽事情得跟我們提前交待呢!”在離開講讀廳後,徐渭壓著聲音說道。

  “希望如此吧!”林晧然勉強地笑了笑。只是卻想起了那次拜師的不愉快經歷,想起吳山跟尹台的“仇怨”,心裡卻是樂觀不起來。

  不過他亦不害怕,翰林官的人事權不在吏部,亦不全部掌握在翰林學士手裡,而是取決於內閣和皇上。

  在見過李春芳後,三人又隨著兩名前輩來到了修檢廳。

  林晧然無疑是這裡的頭目之一,只是在這個極講究資歷的時代,跟著後世的官場一般,他的排名得在五位修撰之後。

  這些修撰的出身可謂五花八門,有庶吉士出身的“老翰林”,亦有跟他一樣直接授官的狀元郎,還有一些從探花、榜眼升上來的。

  像曹大章,是嘉靖三十二年的榜眼。當年的狀元是陳謹,在出京辦事的時候,因為生病超期,被禦史參了一本,最終被“外放”了。

  由於陳謹被外放,而翰林有保留五名修撰的傳統。曹大章有著嚴蒿這個靠山,最終擊敗了其他對手,提前升遷到從六品翰林修撰,資歷比諸大綬還要老。

  不過在五名翰林修撰中,資歷最老的是年近四十歲的徐遠平,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

  他看著三人進來,便從座位上站起來笑道:“原本應該由我去迎接你們三人的,但端甫和一呈卻再三請求,他們沒怠慢你們吧?”

  “沒……沒有!”毛惇元急忙擺手,仿佛真擔心給諸大綬二人招來責怪般。

  林晧然跟著徐渭對視一眼,若不是對方的官服,而且事先亦對翰林院有所了解。還真以為來錯了地方,進到翰林學士的衙堂。

   更新遲了,抱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