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挽狂瀾》第347章 求情
  第360章

  “這都是既定的規矩,你隻管照做便是。”

  陸雲禮很能理解小妹對不公的質疑,也深知漕糧征繳和運輸的方略,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可這些方略,都是在大周開國之初由先帝所定,又以戶部為首,從上到下執行至今。

  想要作出改變,絕非朝夕之事。

  誰知,陸挽瀾竟是有更大的質疑在等著。

  “既定的規矩,就一定是對的嗎?”

  她旋即正襟危坐,揚頭直視陸雲禮,稚嫩的小臉兒忽而泛起一絲倔強:

  “這一次,是因為時疫讓運河上出了亂子,進京的漕糧是實打實地翻進了運河裡,需要補繳的折銀數量自是有據可查。我們按照規矩補上,就算再不情願,好歹心裡是有一本明白帳的。”

  “可再看前兩年的帳目,卻不是那麽回事兒了。”

  陸挽瀾說著,又從小喜手中接過其他的帳冊,遞給陸雲禮:
  “漕糧運輸本就耗時,這中間還需寄囤調運,哪樣出了差錯都會有不小的損耗。轉運環節無人監督,漕軍便將這些損耗記在‘正糧耗米’的名目上,說是算作運費。不過這倒也罷了,就是這‘鼠耗米’和‘過湖米’的名目,我是怎麽都想不明白。”

  “鼠耗米?”聽見這兩個名目,陸雲禮不禁疑惑,“什麽是,鼠耗米?”

  “掌櫃們說,就是字面的意思,老鼠吃的和湖水衝走的。”

  陸挽瀾生怕陸雲禮找不到,特意跑到他跟前,指出自己在帳冊上圈出的名目,兩條彎眉擰成一團:
  “我就是想不明白,送上漕船前還是好端端的三百石糧食,怎麽在這運河上走了一遭,到了京城就變成了兩百四十石?少了的那六十石去了哪裡?押運的漕軍不管,戶部的算手不管,卻要繳糧的百姓來承擔?”

  陸雲禮沒有回復,隻緩緩合上帳冊,繼續聽陸挽瀾碎碎念:
  “那些負責征繳的州府官員又不是傻子,既然戶部定準了規矩,算帳時候又總有差錯,他們自然會額外征繳一些。可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對不上的帳目,如果找不出問題所在,便只能糊裡糊塗地自認倒霉。”

  “反正負責押運的漕軍沒有責任,他們若真的盡忠職守還好,若是暗中動了什麽手腳,誰人又能知曉?”

  嬌聲細語的分析雖不全面,可還是引起了陸雲禮的重視。

  關於漕糧帳目混亂、征繳困難的事,他早有耳聞。

  以前隻當是戶部吹毛求疵,官員偷奸耍滑,可從來沒有想過問題會出在,負責押運的漕軍身上。

  不過。
    漕軍諸事,自有漕運總兵薛稟桓節製。

  此人別號河叟,軍中將士又稱他“漕帥”。

  是原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保,早年與風家平定西南之亂,後隨總兵霍映樓征討瓦蒙、平叛關西七衛。十二年前入漕運衙門,修治運河,革新漕運。

  既總百萬之兵,又漕百萬之粟,是真正的位極人臣、封疆大吏。

  如今水師出組建即,聖上必會對其加以仰賴。若單憑這些揣度漕軍失責,實則有些小題大做。

  更何況,臨水十二城的漕運生意還要仰仗其關照。

  此時將他和漕軍放在對立面,百害無一利。

  可見陸挽瀾一臉正氣,似乎對此事頗為上心,陸雲禮隻沉了沉心思,便想著說通她別管此事:

  “你說得有些道理,可到底也是猜測。沒有證據,話不可亂說。”

  “我是沒有證據,可也不是胡亂猜測。”

  陸挽瀾說著,便起身拉著陸雲禮行至長案前,指著運河輿圖道:
  “從以往的押運路線來看,從浙江、江西運至京城的漕糧,需由各布政司官員先運至淮安的水次倉,漕軍統一接收,再進行轉運。而山東的漕糧則直接運送入京便可。只是這一次,陸家這部分來自浙江、江西的漕糧,在淮安沒有卸貨,隻停了一日,便被送去了臨清。後又足足停了十五日,才與山東其余的漕糧一同押運入京。”

  說到此處,陸挽瀾柔荑已點中位於山東布政司的臨清。

  陸雲禮耐心解釋:

  “那些加征明目多有不妥,我自會與戶部姚大人商討此事。不過,臨清是南北都會、漕舟必經之地,又是運河上七大鈔關之首,四方貨物均薈萃於此,將漕糧聚於此地再一同入京,並無不妥。況且,此次意外也是因時疫而起……”

  本想打斷這一話題,可他見陸挽瀾言之鑿鑿,便還是選擇聽下去:
  “……那小妹你,怎麽會覺得這裡有蹊蹺?”

   今日就更這麽多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