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第318章 我沒想做音樂教父的
  第318章 我沒想做音樂教父的

  進入到這種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模式。

  怎麽可能沒有交集。

  余舒凡很快就把自己的唱片公司辦公室挪過來了。

  畢竟,這邊寬大許多許多,還有個小型錄音室,成本跟樓下無菌實驗室差不多。

  貼滿了各種吸音材料的十幾平米小空間裡,無論樂器排練,練歌練唱,錄點小樣做點試驗品,效果都很棒。

  最主要是整個三四百平米的三樓,全都打通做成藝術家最喜歡的那種開敞式LOFT風格。

  蜿蜒靠牆的大沙發,十幾米長大工作台,散布在各個角落的咖啡桌小椅子,都充滿了芝加哥工業風的簡約時尚。

  除了能容納二三十人的辦公區,其他就是巨大的排練廳和聽音室。

  荊小強的審美還是專業的,在百老匯這樣藝術薈萃的地方浸淫二十年。

  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故意留下的工業牆面、水泥地板,管道通風頂棚,再加上精美的玻璃、木製隔斷,還找成叔要了不少他的黃花梨、紫檀木門扇、桌椅、案幾過來擺放點綴。

  通透又有范兒。

  學藝術的都喜歡這種感覺,晚上住徐園,白天這邊上班,余舒凡覺得這輩子的人生舒暢不過如此了。

  beyond四子和陳丹尼也喜歡,畢竟他們還是習慣了HK的環境,這裡更符合他們創作習慣。

  荊棘吧那邊畢竟是個對外開放的商業環境,總不能天天坐在大堂或者雪茄吧寫歌吧。

  迅速轉移到這邊來,沒事兒就聚在這邊。

  陳丹尼還聽了聽荊小強買的那套音響,托朋友從HK給他搬了兩套高級音響器材過來,其中一台單聲道後級就價值四十萬港幣!

  余舒凡這音樂學院研究生,都是第一次聽見課本上無數次提到的這些世界名曲最經典的版本。

  CD金碟,發燒線材,從膽機到碟機,真正詮釋玩音樂就是燒錢的真理。

  余舒凡連忙又去找了套隔離紅繩,把半開敞的聽音室給拉起來,因為整個荊棘叢中笑音樂唱片公司,迅速在滬海產生巨大吸引力。

  好多人都在朝著這裡聚集。

  音樂學院的學生之前還只是探頭探腦的到荊棘吧,去感受科班之外的音樂聲音。

  一定要記住,這個年代的資訊極其不發達,大家對音樂的感知還很狹窄,再有天賦的好苗子,看不到廣博的音樂世界,注定都是井底之蛙。

  不過酒吧消費不便宜,學生們除了極少數跟著樂隊蹭台邊,大多只能站在酒吧後台邊欣賞不同音樂展現。

  看著那些外國人瀟灑寫意的喝酒聊天,時不時還有妖嬈的國產細眼睛腆著臉去迎合洋鬼子。

  感受還是蠻複雜的。

  音樂公司這邊就純粹了。

  自從余舒凡帶了學生來這邊感受,大家都一股腦把重心移過來。

  哪怕坐在聽音室外面的地板上,聆聽幾個小時的交響樂、鋼琴曲、搖滾,都是莫大享受。

  但他們還不是主力,主力是滬海各大高校,甚至中學還有社會上的搖滾青年。

  阿拉滬海的小強都成了全國搖滾音樂總舵主了,滬海寧肯定要給他捧場。

  每天都有很多年輕人過來聚集,到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封閉排練廳裡輪番展現自己的音樂。

  也有人擠在辦公區那邊,看荊小強、陳丹尼、黑仔他們經常癱坐沙發上聊音樂,談創作構思。

  只要不打擾到他們就行。

  屋頂不是給木板圍欄起來了麽,余舒凡到郊區農場去找人來種了滿滿的花卉瓜果,搭上棚也能喝茶聊天彈奏唱歌,同樣對所有年輕人開放。

  沒有限制,沒有區別,只要在樓梯口身份登記以後,都能把這裡當成音樂體驗中心。

  有些搖滾青年說,有點像少年宮的感覺。

  排練廳關起門來不打擾外面,聽音室的名曲回蕩在整個大廳。

  門口黑板上還會列出未來一周的音樂播放清單,並接受大家的推薦投票,在喜歡的音樂後面畫正字就行。

  這就是荊小強的態度。

  對包括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在內,那種一貫高高在上態度的否定。

  可以說整個文藝戰線,從音樂、美術、文學等等一系列官方門檻,都在樹立階層限定,非富貴者不配談文藝。

  民間藝術?

  那不算藝術。

  以此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

  哪怕歷史上絕大多數文藝創作者本身並不大富大貴,明明絕大多數藝術成果是不太富貴的文藝工作者創造。

  就是要拉出個門檻,普通人不得入內的圈層。

  自己就有逼格了。

  很多人信了,覺得藝術好高端,我們搞不了,那個太燒錢。

  那些人的目的就達到了,藝術特別奢侈,凡人免進,要進也可以,燒錢來學,這玩意兒特別高雅,風雅貴人才配玩,你燒了錢就能跨進這個階層。

  是不是有內味兒了?

  奢侈品、文玩、藝術品、各種文藝門類,都有這個套路。

  可去特麽的蛋。

  好在九十年代初,還屬於被打垮的這些套路重建中。

  除了藝術院校根深蒂固,社會上還沒那麽嚴重,大家都還在琢磨賺錢嘛。

  所以這還真是個有可能扭轉的節骨眼。

  荊小強不說,但默默的做。

  老子要讓音樂成為所有人的精神慰藉。

  其實這一點,從他當初結識成叔他們這幫老克勒的時候就顯現出來。

  對美好、體面生活的向往,和財富無關,哪怕財富很大程度上會決定體面,但精神上的體面可以貫穿一生,和貧窮富貴無關。

  藝術就能讓每個人都成為精神上的富翁。

  藝術本來就不屬於某個特定職業或者階層,而是屬於投入了愛跟興趣的每個個體。

  所以這裡還只是個相對於未來“音樂歌舞中心”的縮小版試驗平台,未來要爭取在那六十公頃的音樂歌舞中心延伸,繼而推廣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上。

  這就是荊小強和陳丹尼、黑仔經常談天說地的內容。

  兩位HK明星,震撼於大陸仔的開闊視野。

  可這不過是荊小強糅合了歐美的文化自由氛圍跟國內的共同平等精髓,自己向往的樣子。

  陳丹尼的心胸就更進一步打開了。

  其實抑鬱、內向的人,一旦跨過這一步,會迸發出很大的能量。

  接連十來場演唱會,場場爆滿,凱蒂滿意得不得了,帶隊回HK去張羅曹晴雯。

  留下陳丹尼這段時間算是休假,跟荊小強商量年底再從東北三省一路向南到HK這麽搞演唱會。

  同時荊小強的歌舞劇高校巡演依舊並行。

  現在就看beyond的演唱會什麽時候開。

  黑仔創作欲滿滿,從高原雪域就拿出一系列的歌曲,在小錄音室裡跟隊友排練準備。

  由東向西的巡演之前,他們推出那張歷年精選集+《海闊天空》的專輯,賣了二十萬張,小收八十多萬分成!

  這還是在荊小強之前出過beyond精選集,賣了一百萬張的前提下。

  粵語版本還是能產生不少擁躉。

  所以加上翻唱專輯的尾款,beyond來到內地小半年,也拿到一百多萬。

  別以為HK藝人能賺多少錢,賺大錢的只有極少極少的金字塔尖那幾個人,大多數也就是比HK的中產稍好,甚至還不一定。

  所以現在他們愈發堅定要出新專輯,上演唱會。

  扎根內地耕耘。

  敲定這些事務之後,陳丹尼又背起背包帶了司機兼保鏢還有助理去周圍遊山玩水,主要是去看看當初住過的山裡廢棄農舍,他還是想買下來改建下以後去度假。

  而周晴雲過來看到的音樂唱片公司,就是這樣一種動靜皆宜,生機勃勃的模樣。

  走過二樓的時候,老教授也好奇的在玻璃門外看了看裡面白大褂、化驗室高科技的樣子。

  更對樓道上前台背後牆面“荊棘之花”巨大商標,旁邊品牌科研中心的字樣感到有些吃驚。

  做音樂已經是非常需要投入精力時間的藝術創作了。

  荊小強還花費這麽多來搞科研,做商業。

  加上樓下看見那一排頂著襯衫、化妝品的專賣店門頭。

  是不是有點不務正業呢?

  三樓前台背後,就是“荊棘叢中笑”的品牌字樣了。

  走進來看見,幾乎整個樓層都是或坐或站基本保持靜態的年輕人。

  無論是在翻看那些陳丹尼從HK搬運來的音樂書籍,還是坐在沙發跟地板上聆聽音樂,基本都很安靜。

  辦公區說點什麽都是輕言細語的低聲,不破壞整個氛圍。

  也能讓每天都有新來的音樂青年,迅速感受融入。

  既然是個公共空間,首先要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如果光是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就要周圍人忍受不太理解的聲響折磨。

  那叫自私。

  想鬧騰,就到排練廳裡去。

  只要拉開那厚厚的排練廳大門,撲面而來的“噪音”,就看圍觀的搖滾青年們受不受得了。

  周晴雲肯定受不了,差點被聲波撞倒了。

  荊小強趕緊扶著去辦公區那邊坐。

  沿途有不少音樂學院的學子,恭恭敬敬給教授敬禮。

  很多音樂學院的教授老師很反感學生沾染這些亂七八糟的社會雜音。

  周晴雲卻頻頻點頭,傾聽荊小強的態度:“什麽時候,建築工人、販夫走卒,都可以吹拉彈唱自得其樂,能自己畫幾筆開開心心,大家也不會投以詫異的眼光,那才是相對正常的生活方式,我更向往的社會模樣。”

  老教授肯定滿意極了。

  荊小強這是比做音樂更高的層次。

  多少年輕人都會出自他的門下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