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第234章 我有我的特殊方式
  第234章 我有我的特殊方式
  八十年代港劇港片進入內地市場。

  初期幾乎全都是民國、古裝劇,真正引入內地第一時裝劇是86年拍攝,兩三年內在內地陸續播出的《流氓大亨》。

  劇情裡男主角跟家人說買一套樓需要20萬元港幣,當時內地觀眾驚掉了下巴,因為當時內地城鎮人口的月收入普遍都在一兩百元,萬元戶寥寥無幾。

  萬元戶感覺就像現在的億萬富翁。

  HK一套房,居然需要二十個萬元戶。

  就等於現在要花幾十億去買套房?

  資本主義果然是萬惡的。

  內地人根本沒有買房的概念。

  可也恰恰是從84年簽署了港英條約,敲定回歸時間,五十年不動搖。

  也就由此拉開了整個HK地價飆升的歷史大幕。

  一直漲到了眾所周知的97年亞洲金融風暴為止,包括很多明星都是在這個階段炒樓,然後賠得一無所有。

  這個節點荊小強和全國人民都知道。

  從後來的歷史研究看,就是歐美國家不甘心HK要回歸,鉚足了勁惡炒房價,各種遊資進入HK炒作,然後吸走資金,就像白蓮婷在臨走前夜榨乾荊小強一樣。

  而根據事後複盤,這十三年的暴漲中,HK房價從8400港幣漲到了10萬出頭均價,12倍。

  類似於00年左右到十幾年後的滬海,也是從七八千,到十萬出頭的漲幅。

  其中最重要的暴漲階段,就是91年到94年,整個八十年才慢慢漲到兩萬出頭,直接從91年開始一年漲兩萬,三年翻了三次, 到均價七萬多。

  剩下三年再從八萬往上每年漲一萬左右。

  所以在1991年1月20號來到HK的陸曦, 隨口這麽一句話。

  荊小強根本就不知道價格,聽了助理說現在HK房價到處都在猛漲,卻覺得,傻人有傻福, 為什麽不可以呢?
  老子在HK有公司, 又不限購。

  因為他的思路很簡單,我不管97之後先跌後漲有多少, 我不貪, 就持有到97年高位出手。

  就這五六年間,絕對比內地漲幅猛烈多了。

  國內還在各種限購, 各種慢慢升溫, 自己最近接連現金收入,看起來是很多,但如果拿去修音樂劇院是不夠的。

  恰恰就是這幾年用HK市場的房價來放大下。

  不就有了?

  這恐怕就是最基礎的資本運作了, 如果拿去交首付還貸款就是加杠杆。

  初級選手,兜裡也就幾百千把萬資金,以荊小強的性格本來絕對不會搞這種極限操作。

  但他和所有參與港島炒房人不同的就在於,他知道這個擊鼓傳花的節點在哪。

  他又跟其他所有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知道哪怕真的玩脫了,這個房價在97穩定之後會慢慢爬起來, 繼續爬升到全球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

  所以風險不太大。

  問題就在這個過程中, 很多在97崩掉的人,都是因為前期用貸款的方式買了不少樓, 承擔了巨額房貸。

  一旦市場崩了,自己的收入下滑就沒法負擔起房貸,從而破產。

  所以荊小強的態度就很簡單, 買現房付全款。

  玩的就是短進短出的操作。

  哪怕有房產稅,擺在那放到97年出手就是。

  因為這筆資金目前放在自己手裡, 根本不知道怎麽發展增值, 拿來HK炒房獲利, 幾年後投入到歌舞中心的建設剛剛好。

  天底下的高利貸恐怕都不如這個來得賺。

  低聲問了下陸曦現在手裡有多少現金, 這姑娘用雜志遮住嘴小聲:“一千三百四十萬……嘻嘻,這回我算好了的, 有二十萬是你的品牌使用權……”

  荊小強差點從座位上嚇得摔下去!

  緊接著就是巨大的挫敗感!

  他最近又有點膨脹了,光是那盤青歌會專輯兩次進帳,不算給余舒凡的,收到手裡買房買車花錢, 現在還剩下七百萬左右!

  加上廣告公司新收入的一百多萬, 回去找老孔收收運動內衣的錢, 還有第四張《祖國》專輯他還是要得大頭,算算能輕松湊一千萬。

  結果跟陸曦一比, 還是差點!

  “怎麽還有這麽多?!不是已經把登喜路的品牌使用權賣掉了嗎?”

  原定十二月下旬就要決出誰賣得好就拿走登喜路品牌使用權,因為荊小強忙著歌舞劇。

  這事兒就完全交給陸曦自己操作了, 直到荊小強去了平京,才聽說已經給了家實際上是四家聯手的企業,勉強贏過了那個雪狼,已經開始運作了呀。

  陸曦理所當然:“對呀, 可除了登喜路、雪狼,其他牌子繼續在我店裡掛著賣, 全滬海市民都認我這個店呀, 元旦那天買了一千七百多萬!聽說從周圍幾個省都來人買呢……”

  荊小強倒吸口氣!

  日銷幾千件皮草……

  八個營業員不從早到晚都在不停收錢?!
  但他能說什麽呢, 之前無心之作的讓皮草商們在陸曦那個店打擂台, 真是無形中讓那個店積累起了貨真價實的銷售口碑。

  而且八折售價讓生產商可以接受, 消費者趨之若鶩。

  嗯,其實就是直接去產地拉來滬海賣,省掉了所有中間商。

  幾乎等同於把一個皮草批發市場濃縮到那麽大點個店。

  賣家省心,買家放心。

  打擂台完了之後,賣家發現這裡賣得快又不費心,自然是要求繼續掛著賣,消費者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口碑和慣性,買皮草去什麽百貨公司專櫃當冤大頭啊,直接來這家店。

  如果是普通商家這麽開店,沒準兒三天不到就死翹翹,前面蘇京路上的百貨公司們有一萬種辦法叫你滾蛋。

  偏偏陸曦嘛,已經在市裡面工商聯掛號的她, 您好好做買賣呢, 我就穿個貂站在店門口當模特笑眯眯的招呼維護秩序。

  您要是做什麽手腳, 不好意思, 兩個看起來憨厚可靠的營業員馬上就把櫃台下的軍裝翻出來穿上,到門口換了老板, 誰來說話都不好使,什麽工商稅務衛生消防,你推我一下試試看。

  信不信分分鍾綠色卡車幾車人過來。

  所以了解打聽了下這位年輕的百萬女富豪是什麽來頭。

  立刻煙消雲散了,還很慶幸,人家已經很給面兒,隻開了這麽小個店面隻買皮草,哦,還有運動內衣跟進口化妝品。

  要是真搞棟樓來開百貨公司,你還不是只能看著。

  好好研究下,為什麽別人能賣得這麽好!
  向工商聯的先進個人學習!
  陸曦還去做了兩場報告呢,稿子都是找余舒凡幫忙寫的。

  每天營業額的一成是她的收入,六七十萬是常態,偶爾周末摸高就是過百萬!
  房是自己的,營業員千把塊一個月。

  特麽哪家百貨公司能有她這樣的高利潤、低成本?

  照章納稅,在沒有階梯稅制的年代,就是固定比例的工商營業稅。

  譬如元旦那天,就繳了兩百多萬的稅!

  實際上皮草商拿到五六折貨款,本來就是他們提供給百貨公司、供銷系統銷售的常態,沒品牌可不就是這樣。

  陸曦如此高調積極的納稅,其實羊毛都不出在她身上。

  稅務是按照營業總額收錢,最終不過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無論多高,只要她這裡處在供需缺口的瓶頸上,她都是天天賺錢。

  搞得一幫研究稅務和工商的專家天天來這邊考察!

  但誰都不能說她收入是非法的,而且陸曦除了偶爾喜歡穿個貂,其他時間都跟營業員吃住在這裡,除了下班一堆人逛街都樸素得很。

  時不時到橫山路酒吧耗一晚上,進出都起碼三五個人以上,沒有任何不良嗜好。

  滬海灘出了名的小白臉、拆白黨們都得掂量下。

  因為剛剛公審了一起車匪路霸,說是涉及到了滬海某部文工團,被全部敲了沙罐。

  真是插了標在綠色卡車上遊街的那種。

  這位滬海文工團團長女兒,惹了試試看,人家一定會不死不休的咬到死為止!

  所以你說陸曦發財靠了家裡麽,沒有。

  但她沒有家裡行嗎,不行。

  這年代起家的那些位厚著臉皮說自己自力更生的各種大佬們,大多如此。

  覺得腦仁青痛的荊小強問了問助理,請他進入市區後下車買幾份報紙。

  兩人就翹著二郎腿好好分析研究了下廣告上的各種宣傳。

  因為經常飛這邊,和港台同行打交道,陸曦認繁體也還行。

  HK是按照尺算的,四五十平米都叫豪宅了。

  還有港幣現在更值錢,換算下兩萬三左右的均價,一套房也就百來萬。

  以兩千萬資金來算,還是買個十來二十套小房子吧。

  平時方便出租自住,出手的時候也好零碎拆開賣,沒準兒還能留套過來落落腳……

  公母倆說得稀松平常,好像在翻老農籃子裡的毛桃。

  司機和助理在前排聽得心臟都要驟停了。

  大陸人都有錢到了這種地步嗎?
  連凱蒂姐都聽說了荊小強豪橫如斯,連連問是不是真的要做置業打算,她安排專業置業顧問來配合。

  收費合理保證專業,更主要是保證售後一條龍,您買了出租收租金維護物業啥都能幫忙乾。

  荊小強頓時覺得這不是讓陸曦學習的好機會嘛?

  她已經在滬海擁有二十多套房了,未來沒準兒就是滬海收租婆,好好學習專業套路呀。

  陸大熊隻心不在焉:“談完沒,談完了我們去逛街,晚上還要去酒吧玩,你回來就好了,平時出來都要一堆人進進出出,好麻煩的!”

  她就從來沒在意過那一千多萬是自己的。

  荊小強佩服她這樣的心態可能才是能賺到更多錢的源泉吧。

  還不是老子腦瓜子轉得快。

  特別是馬上趕來的地產置業顧問問到他:“那您的資金是用什麽方式從內地調離?據我們所知這種成本非常高……”

  啊?我有特殊的方式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