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第1391章 用英雄打敗頑固
  因爲黎鞍這才登上了本該屬于他的舞台。

  他才是華人導演,乃至華裔電影人裏面正兒八經的奧斯卡第一人。

  李和信肯定是平京爺們兒那種繃着臉剛硬的站在那,後來給荊小強說不是爲了繃個面子好顯擺,真後悔上去。

  他就不适合這種美式風格的脫口秀台面。

  天海捧着小金人,也把舞台留給導演,她的靜态高冷顔值有雕塑感,很吸引鏡頭。

  可看似不起眼的導演卻三言兩語就把自己變成了視覺中心。

  他是在花旗讀的電影,之前拍的戲也是以華人在花旗的生活故事爲背景,跟荊小強一樣屬于冰雪芒果人。

  皮膚是黃的,心是黃的,但泡在白茫茫一片的西方社會已經很熟悉了。

  對着麥克風還能單手插兜:“上台前所有人都提醒我千萬要挺住,千萬不能百感交集,泣不成聲,雖然這樣很流行也很煽情,但我想說哦,你們太低估了一個無戲可拍,在家洗了六年碗,做了六年家務的男人内心有多麽堅強……”

  全場愣了下,就開始爆笑!
  李和信能聽懂,納悶兒,在家洗幾年碗需要多堅強?老子從來就不洗。

  天海不動聲色的拿手肘碰他,提醒跟着一起笑。

  黎鞍是那種軟軟的右岸腔英語:“我來就一直被恭喜,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說這種領獎被恭喜是什麽滋味,在這裏我最想分享這種恭喜的隻有一個人,當然我還是有職場情商的哦,敢這麽說,也是因爲我老闆今天有三十多個提名,肯定會多次上台,不會在意我這麽一點點私人小心思……”

  真的,他不緊不慢說起來,那種得體的幽默分明是知識過剩、讓人傾羨的體現。

  一句話恭維了頒獎組委會,恭維了老闆,擺正了自己位置,還逗樂觀衆。

  但在笑聲和掌聲中卻傳遞了真摯:“我隻想把這種恭喜跟我太太分享,是你給予我洗碗做家務的寬容空間,從來不催促我這個一事無成的男人要做什麽,總是支持我做些不知道該怎麽表達的鏡頭畫面……”

  斯坦尼康終于捕捉到了席位上那個看起來特别普通的中年華裔女人,大屏幕上的劇照被切換過來的瞬間,甚至會感覺那個女主角就是黎鞍太太的樣子。

  平凡,歲月留痕,卻笑中帶淚的不好意思遮自己臉。

  掌聲真是熱烈得發自内心。

  現場幾乎所有電影人應該都體會過,那種成名、出作品前的沉寂,讓人發瘋的沉寂。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需要打磨自己演技、技能,也許才有一片成名天下曉的幸運,但這個落差巨大得讓人心悸。

  哪怕是演二代、導二代,有父母長輩帶着入行輕松些,同樣面臨拿不出作品反而被人嘲笑裙帶關系走後門的窘境。

  電影行業這東西做不得僞,好就是好,不好就算使勁吹捧,觀衆看了,行家看了一樣會評價甚至反噬。

  所以誰都經曆過這種成名前啥也不是的倉惶,四處奔走上戲尋求機會,然後可能試鏡就被刷掉,跟人比外表,比演技,比才華甚至還要比潛規則。

  看似光鮮的電影圈,實際上背後是巨大的慘淡基數。

  羅斯庫勞今天能在《角鬥士》上揚眉吐氣,可之前二十年都是到處跑龍套,甚至不惜拍風月片混口飯吃。

  黎鞍卻精準的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這就是他的特點。

  就像當初甫一見面,他就能從細節指點出李和信、天海怎麽诠釋角色,現在他也輕易的把控住了全場電影人的共情。

  讓大家全都帶着心有戚戚的認同感在鼓掌,全都覺得這個最佳外語片實至名歸,這個華裔導演是有點東西的。

  結果那位主持人在送三位下台之後,才随口提示:“不會有人還不知道吧,這實際上還是《加勒比海盜》的導演,感謝您在洗碗的同時也構想出了這樣一場奇幻大戲……”

  剛落下的掌聲,不由得再次雷鳴般高漲。

  哦哦哦,如果說最佳外語片的設置,本來隻是給全世界其他文化一種來電影聖殿朝聖的施舍,其實一貫并不太重要。

  荊小強卻精确把控到這個缺口,用作自己港産西片的切入點。

  一旦《太平輪》沖破了這個缺口,後面源源不斷的電影都會沖擊這個薄弱點,以他選擇創作都是後來年度大戲甚至幾年、十年經典作品的檔次,這個最佳外語片的門類幾乎會被他把持。

  安甯這些熟面孔反複拿最佳外語片簡直是在嘲諷組委會設置,所以隻能把這種全程英語配音的華語片當做西語片參加更多獎項。

  這時候觀衆席上的電影人們已經看出輪廓了!
  這個說話幽默的華裔導演,并不是剛才大家以爲的《海角》隻是恰好演出了他跟太太之間的相濡以沫,才會拍得如此讓人感動。   
  人家拍商業奇幻大片,一樣手法娴熟,效果驚人!

  本以爲他隻是個但手熟爾的賣油翁,沒想到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高手。

  再看看正在相互打擂台的《角鬥士》、《贖罪》,又是兩位華裔導演在對決。

  而且老餘已經接連出了《生死時速》、《諜影重重》、《古墓麗影》、《速度與激情》這一連串高票房電影,獲得整個市場的高度認可。

  麥培薇那邊接戲接到手軟。

  荊小強都不再給老餘輸送劇本,更放手讓他自己帶團隊去賺錢,徹底帶動HK電影人開始成建制的走上行業舞台。

  資源要轉給其他躍躍欲試希望進入北美市場的HK導演。

  未來好萊塢,真的要被華裔制作團隊在荊小強的帶領下占領高端市場嗎?
  沒錯,實際上好萊塢目前對荊小強的抵制聲不大。

  除了因爲哥倫比亞影業、迪尼士影業、華納影業這些巨頭跟荊小強有合作,大公司大資本家們看到的都是這種合作隻會讓利益滾滾來。

  還因爲好萊塢實際上是個巨大的産業,年産三五百部電影,荊小強他們能輸送的不過在三五十部内,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且全都是奔着高票房去的大片,這對實際上的本土産業鏈影響并不大,包括相關的發行、制作等部門也跟着有生意,整個行業比之前更繁榮。

  被搶生意的其實是斯皮爾伯格、梅爾吉布森這類中高端頂尖的團隊成員,而這些大佬自己又不缺戲,甚至更享受這種高手過招的感覺。

  這跟之前焦盆制造輸入花旗之後,整個花旗汽車工業、電器制造業成半的坍塌,毀滅性打擊完全不同。

  所以好導演、好制作反而更願意用價廉物美的HK團隊來充實自己的創作,有競争關系的團隊那就我們避開競争做其他類型。

  電影工業還是比傳統制造業好轉型掉頭。

  更何況,這還是個電腦後期瘋狂進入市場的全新時代,有大量全新崗位在增加。

  不抵觸。

  馬上就有很多老闆在私下詢問黎鞍這個華裔導演有沒有檔期,老餘太搶手了,這個也行。

  這時候才開始介紹另外兩部最佳影片提名,中間間雜頒發了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視覺效果獎。

  除了最佳改編劇本獎沒有荊小強的提名,他簡直毫無懸念的拿走了《角鬥士》的原創劇本,《加勒比海盜》的視覺效果,《贖罪》的原創主題曲,甚至還上台演唱了這首歌。

  四座小金人!
  劇本、音樂、監制也就罷了,頻繁閃亮登場的荊小強是從《加勒比海盜》女主角的手中接過這枚視覺效果的小金人,當然也得了瑪索姐姐的香吻一枚,再簡單介紹下這部戲裏匪夷所思的骷髅特效的制作原理。

  瑪索姐姐也能像說相聲似的捧哏驚歎,我們拍的時候還不是這樣,原來後期是這麽制作啊。

  這是位于洛杉矶的“精靈之花視覺影像”制作團隊,目前有超過兩百人的高級工程師,外加在亞洲地區外包基礎工作的近三千人規模。

  電影特效産業已經進展到了一個全新時代!
  觀衆席上的好萊塢電影人們紛紛卧槽、牛逼!
  實際上沒有荊小強的話,首先是星球大戰那邊帶動的團隊從七十年代末就開始這種電腦後期的雛形,九十年代初那位蘋果教主在迪尼士的合作中逐漸帶團隊上路,然後把這個團隊以幾十億賣給迪尼士,他又反過去有資金有技術底蘊的開始推動新時代的蘋果改革。

  可這一切,從93年迪尼士CEO弗蘭克跟荊小強合作開始就沒了。

  荊小強那時就帶着嗦尼團隊展現出超人一等的電影後期制作能力,連卡登伯格都放棄了跟蘋果教主工作室的合作。

  等到弗蘭克意外身亡,迪尼士改頭換面,整個精靈之花影像制作規模突飛猛進,從《太平輪》開始之後一系列大片制作獲得豐沃經費滋養,就不是其他幾個好萊塢電腦後期工作室團隊還能比拟的龐然大物了。

  這個超級電腦影像後期公司,就在米高那個夢幻莊園裏,是标标準準的花旗公司,從管理到主骨架全都是歐美人,二三十個内地來的工程師都經常更換。

  隻有白菜價的外包活兒才會甩到亞洲去完成。

  可這也是動不動就幾百萬美刀的業務,比生産泳衣、紡織品甚至高級定制成衣都來錢多了!
  看看《角鬥士》等幾部“羅伯特系”的大片效果,的确在後期制作上有巨大領先優勢。

  這就促成所有好萊塢電影人都要思考下,未來的大片都要走這樣的電腦化之路嗎?

  還是有很多老頑固,固守老的電影制作方式不放。

  那就隻有用漫威片來教他們做人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