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埋葬大清》第559章
  第560章 朱皇帝的底氣
  PS:本章已經修改完成,可以訂閱了!
  無論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官天下還是自夏而始的家天下,謀反從來都是重罪,尤其是經過北齊的《齊律》和過隋代《開皇律》、唐代《唐律疏議》的進一步修訂,謀反更是直接成為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之一。

  所謂十惡不赦,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

  其中謀反和謀大逆、謀叛看上去很相似相近,實則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謀反指的是想要造反,而謀大逆則是指的毀壞皇室宗廟、陵墓和宮殿,謀叛指的是背叛朝廷。

  而胡聞洪和張希勁這些人的行為,往大了說可以算得上是謀反,往小了說則是謀叛——無論是謀反還是謀叛,反正都是牽扯到全家全族死光光的大罪,倒也確實沒什麽太大的區別。

  朱皇帝又接著說道:“還有,讓錦衣衛和東廠都給朕好好的挖一挖,看看胡聞洪和張希勁的背後還有些什麽人,還有其他大學的那些生員們背後,也要仔細挖一挖,朕不相信,單憑兩個商賈就敢鬧出這麽大的動靜?”

  當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後,曾誠頓時就坐不住了。

  實話實說,單憑兩個商賈確實搞不出來這麽大的動靜——大明四十多所大學當中,除了京師有五所、南直隸有三所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每個布政使司的省治有一所,想要搞定四十多所大學的生員,讓這麽多大學裡的生員們在約定好的同一天裡鬧騰起來,這事兒也確實不是區區幾個商賈就能搞定的。

  問題是已經不能再接著往下深挖了!

  四十余所大學的生員,即便是每所大學的生員們的背後都只有一個胡聞洪再加上一個張希勁,這可就是八十家豪商巨賈!即便每個豪商巨賈的族人都只有一百人,這也是足有八千人的大案了!
  而且這次被革除功名的那些生員僅京師就有三千多人,要是再算上其九族三代都不能為官、從軍的處罰,只怕又會牽扯到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掀起這麽大的動蕩來,對於大明真就是好事兒?
  而且這次朱皇帝他老人還有十分明顯的釣魚行為——那些豪商巨賈和鄉賢士紳們一直在努力往農會、地方官府甚至朝堂上摻沙子,這麽大的動靜即便能瞞過天下所有人,也根本不可能瞞過錦衣衛和東廠,然而朱皇帝他老人家卻硬是造反了放任他們胡來,一直等到胡言和張揚跳出來,帶著那些蠢蛋生員們哭宮叩闕了,朱皇帝才開始重手處置,這種行為不是釣魚是什麽?
  行,你釣魚就釣魚吧,反正咱曾某人也早就聽到了一點兒風聲,也早就看穿了你老人家想要釣魚的心思,可是您老人家現在卻要借著釣魚的機會直接把魚塘裡的水抽乾是什麽操作?
  只是想著想著,曾誠卻忽然回過神來。

  被朱皇帝給玩了!
  這一次,不光是自己這個大明首輔,包括劉鶴鳴這個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包括大明整個朝堂以及地方官府的所有官老爺們,甚至於包括整個大明所有的鄉賢士紳和豪商巨賈們,都被朱皇帝給玩了!
  其實朱皇帝的玩法還真就很簡單,就是先釣魚,再放水——其他人釣魚都是等魚兒咬鉤了之後溜魚、撈魚,而朱皇帝則是在魚兒咬鉤了之後直接把魚塘裡的水全部抽乾,因為朱皇帝不止要讓所有的魚兒都暴露在陽光下,他還要讓塘底的淤泥和雜草也暴露出來!
  曾誠越想越是心驚。

  大明朝廷有個戶部和工部,戶部和工部本身就已經掌握了許多事關民生的行當,而朱皇帝的內廷還有一個少府,大明隨便哪個行業裡也都有少府的影子,在大明朝廷看來,所謂的鄉賢士紳和豪商巨賈們其實屁都不是。

  既然如此,胡聞洪和張希勁等一眾豪商巨賈們又憑什麽能折騰出這麽大的動靜?
  很明顯,除了朱皇帝有意釣魚之外,更多的還是有來自於官府的暗中支持——這也就是所謂抽幹了水之後的雜草和淤泥!
  朱皇帝真正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那些生員還有鄉賢士紳、豪商巨賈們,而是官老爺們!
  只不過……這次涉及到的可不是一個兩個官老爺那麽簡單的事兒,也不是涉及到多少個貪官人頭落地的事兒,而是很有可能涉及到整個大明朝廷,甚至於連五軍都督府都難以幸免!

  再聯想到此前朱皇帝忽然冊封皇長子為太子、皇次子遼王、皇三子為吳王的行為……

  至於朱皇帝之前所說的什麽錦衣衛裡出了蛀蟲,什麽東廠也要好生整頓,估計也是魚餌!

  想到這裡,已經被嚇到驚駭欲絕的曾誠當即忍不住噌的一下站起身來,向著朱皇帝正色拜道:“陛下三思!”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聲道:“三思?曾卿讓朕三思什麽?”

  被朱皇帝這麽一句,剛剛還憋了一肚子話想要勸諫的曾誠卻忽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說你朱皇帝釣魚是錯的?還是說伱朱皇帝釣魚是對的,但是不能想著抽水清塘?

  怎麽說,都不對!
  遲疑了好半天后,曾誠才吭吭哧哧的說道:“陛下,現在倭國那邊兒正在為了麻風病而頭疼,臣聽說光格賤仁與寬宮惠仁父子有將麻風病傳入大明的狼子野心,且大明正在奧斯曼用兵,再加上那些生員所牽連起來的大案……若是由錦衣衛和東廠一直追查下去,只怕會……只怕……”

  只怕了半天,曾誠還沒敢直接說出江山動蕩這四個字。

  然而讓曾誠沒有想到的是,朱皇帝卻呵的笑了一聲,反問道:“只怕什麽?只怕江山動蕩,處處烽煙?”

  曾誠沉默了下來,然而朱皇帝的臉上卻掛起了一絲充滿嘲諷的笑容:“這天下是朕的,也是千千萬萬大明百姓的,朕要做的是為千千萬萬的大明百姓和他們的子孫後代謀福利,百姓會反對朕?只要百姓不反,那些鄉賢士紳、豪商巨賈,朕就是由得他們反,又能如何?”

  眼看著曾誠和劉鶴鳴還是一副心驚膽戰的模樣,朱皇帝卻是乾脆搖了搖頭,說道:“你們也用不著擔驚受怕的,大不了就是再上一次孟良崮。”

  曾誠鼓足了勇氣,反駁道:“陛下能再上孟良崮,可是天下百姓還願意跟著陛下再上孟良崮嗎?陛下是對的,但是百姓就一定會知道陛下是對的?或者說,陛下能再上一次孟良崮,天下百姓也願意跟隨陛下再上孟良崮,可是就算陛下再上一次孟良崮,難道就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情況?”

  這一回,反倒是朱皇帝沉默了下來,因為曾誠說的也是事實。

  現在的大明是什麽情況?
  雖然有這些鄉賢士紳和豪商巨賈們想要折騰,但是大明百姓的日子卻還算是好的,雖不能每天大魚大肉,但是偶爾也是能吃得上肉的,過年也能穿得上新衣,說一句能吃得飽也能穿得暖也完全不過分。

  對比起所謂的糠錢剩世,這已經是千千萬萬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已經能過上好日子了,那還會有百姓願意再亂起來嗎?

  朱皇帝不會過分低估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但是也不敢高估老百姓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朱皇帝也沒辦法保證,就算全天下的老百姓願意跟著他再上一次孟良崮,下一次就能完全避免類似的情況。

  說白了,現在大明朝堂和地方上那些參與進來的官老爺們,他們原本不也有很多都是跟著朱皇帝上過孟良崮的?
  人心,是會變的。

  同樣是沉默了好一會兒後,朱皇帝才淡然無比的說道:“朕現在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能成功,但是朕唯一不擔心的,就是天下的老百姓是否能理解朕。”

  大唐太宗李二曾經說過,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重八也說過,四民之中士最貴,民最苦。

  從李二和朱重八所說的話就不難看出,李二和朱重八都知道百姓的生計艱難,也都看到了百姓才是江山社稷的最大基本盤,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李二利用門閥世家和科舉來治天下,朱重八利用科舉和鄉賢士紳們來治天下。

  歸根結底,問題就出在了信息的傳遞上面。

  朝廷與百姓間的信息傳遞需要滿足兩個要素,一是信息本身,二是信息載體。

  信息本身這四個字很好理解,但是擱在李二或者朱重八那年代,信息本身就是一種可以玩弄手段的存在——原本是人人都能明白的白話文信息,經過加工就可以變成只有少數人能看懂的文言文信息,解讀權自然就掌握在那些讀書人的手中。

  別說朱重八經常用白話文的聖旨,因為朱重八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全部都用白話文聖旨的形式明發天下。

  而信息載體同樣也很關鍵。

  大唐雖然已經有了紙張,但是造紙術不夠先進,產量低,紙貴,這傳播速度能快得起來嗎?

  大明也同樣沒好到哪兒去,因為大明雖然有了活字印刷術,造紙術也有所提升,就連識字率也在不斷上升,但是大明……窮,且倒霉。

  不斷的對外打仗要花錢,推廣社學要花錢,那些讀書有所成的讀書人再反過來跟朝廷作對,教育權再一次被那些鄉賢士紳們把持在手裡……

  所以,即使你李二和朱重八就算再怎麽重視百姓又能有什麽用?老百姓知道嗎?老百姓不知道!無論是朝廷定下了什麽政策,都需要讀書人向百姓傳達,朝廷想要籠絡百姓,就得先籠絡住那些讀書人,籠絡住那些掌握了教育和輿論的世家門閥、鄉賢士紳們!

  這也是李二和朱重八明知道百姓才是最大的基本盤,卻又不得不利用、依靠那些世家門閥、鄉賢士紳們的原因所在。

  而朱皇帝現在最不擔心的就是這個,因為朱皇帝的手上掌握了歷史上其他任何一個皇帝都沒有掌握的兩個大殺器。

  識字率。

  電報。

  識字率是個很神奇的東西。

  比如說唐詩,這玩意兒確實稱得上是千年文華當中的一顆明珠,可是這玩意兒在當時又豈是人人都能讀的?又豈是人人都能懂的?

  再比如說宋詞,雖然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可是深究下來卻也不難發現,宋詞的載體是歌聲,很多老百姓能夠唱得了宋詞,但是你把宋詞寫成文字再讓他們讀出來?還真不一定!
  即便是拿來讀的明小說,也並不是所有的大明百姓都能夠讀懂。

  更關鍵的是,識字率只能保證百姓能夠看得懂皇帝想要說什麽,但是卻無法解決信息傳遞的速度問題。

  比如說李二在長安城裡下達一條命令,就算是日夜不停的用快馬傳遞,也得花上好幾天的功夫才能到西域都護府。

  再比如說朱重八在南直隸下達了“操起刀子殺他娘”的聖旨,等傳到沿海地區的時候,人家倭寇已經搶完殺完回家了。

  再再比如說朱皇帝這一次遇到的問題吧,如果換到李二或者朱重八那時候會怎麽樣?因為信息傳遞速度的問題,李二和朱重八會不斷接到地方上傳來生員們鬧騰的消息,有可能一天接到幾個地方的,也有可能隔幾天才會接到一個地方的,總之,這種接連不斷的壞消息傳來,很容易就會給李二和朱重八造成天下已經處處烽煙的錯覺!
  這就是信息傳遞速度所存在的問題。

  而朱皇帝自從佔據了孟良崮的那一天開始,就在不斷的推進社學的普及以及掃盲,現在的大明雖然不敢說已經完全沒有了文盲,但是絕大多數的百姓都已經有了基本的識字能力,哪怕不會寫,也多半能讀。

  電報的存在更是解決了最後一塊短板——通過電報發送消息然後再各地分別印刷的方式,朱皇帝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內,把他想說的話傳遍整個大明,最多兩天的時間,百姓就能知道朱皇帝到底說了些什麽,幹了些什麽。

  這才是朱皇帝最大的底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