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埋葬大清》第531章
  第531章 這踏馬是想大明再亡一回?
  PS:本章已經修複,可以訂閱了。

  同樣是一國之主,但是一國之主跟一國之主是不一樣的。

  光格賤仁身為倭國之主,真正能控制的地盤也就只有倭國京畿以及近畿幾個親近倭國朝廷的藩,想要摸查整個倭國的麻風病情況,其難度不亞於登天。

  但是當朱皇帝決定要讓各個地方官府摸查麻風病的情況後,地方上的那些官老爺們就立即行動起來,官府裡的衙役們直接把消息帶到各地的農會,隨後再由各個地方的官老爺們整合消息,將之反饋到內閣。

  只是反饋回來的消息讓朱皇帝很是懵圈。

  大明有沒有麻風病?

  有。

  但是跟倭國那邊沒幾天時間就傳了一大片相比,大明這邊兒的麻風病就很迷。

  大明本土的人口密度確實不算高,畢竟只有五億多點兒的人口,佔據的地盤卻高達兩千多萬平方公裡,完全稱得上是地廣人稀,麻風病傳不起來倒也能理解。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大明的人口流動性可是要遠遠超出倭國的。

  隨著鐵路、公路的慢慢普及,大明百姓的流動性也隨之而增加,尤其是大明還廢除了路引製,這也就使得大明的人口流動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而人口流動性大,往往又意味著麻風病的傳播速度會增加。

  按照大明現有的人口流動性來計算,傳播性相當強的麻風病居然沒能傳播起來,這就真的很神奇了。

  直到拿著各地方官府的奏疏和錦衣衛的情況互相印證之後,朱皇帝才算是搞清楚了問題的關鍵。

  得益於朱皇帝摸著兔子過河的好習慣,各地方官府在發現治下有麻風病人出現的第一時間就會直接選擇封鎖村子,附近能夠調動的醫生、藥材和糧食直接堆過去,直到把麻風病人都治好才會解除封鎖,麻風病自然是想傳也傳不起來。

  更重要的是,大明百姓的生活條件比之大清要強出了無數倍。

  所謂生活條件方面的強,並不僅僅指的是糧食儲備方面,而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比如說衣,大清時候的農村,普通人的家裡別說人人有新衣穿了,一個五口之家能找幾兩件完好的衣裳都那純屬做夢,鞋子更是以只能草鞋為主,很多人在下地乾活的時候乾脆選擇赤腳,被草劃傷、被石子硌傷簡直就再正常不過。

  再比如說食,大清那時候一年到頭都見不到一點兒油腥,鹽也屬於死貴死貴的戰略物資,百姓長期處於缺油少油的狀態,就算家裡有隻老母雞,下的蛋也要拿去換其他日常所需的東西,身體的抵抗力自然也高不到哪兒去。

  現在的倭國就處於這麽一個階段——經常被劃傷,身體的抵抗力又不高,真要是出現麻風病傳染的情況當然就會一傳一大片,而大明百姓雖然離人人能穿綾羅綢緞、頓頓吃肉吃到膩的生活還有很大一段差距,但是卻也過上了人人有衣穿、偶爾能吃肉的日子,身體的抵抗力自然也要高的多。

  眾所周知,麻風病這玩意之所以被稱之為窮病,不光是因為這玩意能掏空患者的家底,貧窮地區多發也是其被稱之為窮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旦遇上大明這種百姓生活條件比較好而且官府還極其不講理的喜歡拿醫生、藥材砸人的氪金玩家,麻風病就算想快速傳播也沒辦法。

  當然,這並不代表大明百姓的生活都已經跑步進入了大同社會。

  現在的大明,也同樣存在富的地方比較富,窮的地方特別窮的情況。

  只是相對於後世十幾億的人口密度以致於只能各種精準對點扶持的情況,大明的操作手段就多少有點兒不講道理了。

  山溝溝裡交通不便,不好發展不好掙錢?

  沒關系,直接把人轉移到交通例利的地方就行了,反正大明現在別的沒有,就是手裡的土地特別多而且人特別少,把人都聚在一起,不光能讓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興許還能提高人口增長速度,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各個地方的官老爺們上下其手,壓迫的百姓生活困難?
  這就更不是個事兒了,畢竟朱皇帝給官老爺們的俸祿並不算低,甚至可以說是歷代之冠,而且大明律還有貪腐六十兩白銀就要剝皮實草的祖製,另外還有錦衣衛、東廠的那些密探,禦史衙門和都察院的那些禦史們也恨不得拿著放大鏡盯住那些官老爺們,再加上各地農會以及各種工會的存在,官老爺們想要伸手撈點兒銀子還真就沒那麽容易。

  對於朱皇帝和大明朝廷來說,能花錢解決的事兒那就不算個事兒。

  這種趴在整個小破球上吸血然後反過來給大明輸血的感覺,實在是爽到無法言喻。

  唯一讓朱皇帝感覺到鬧心的問題,就在於錦衣衛這次回報上來的問題比較多。

  眾所周知,朱勁松朱皇帝並不多麽待見商人,畢竟前有八大蝗商聯手給建夷輸血賣大明,後有馬不愛錢轉嫁幾萬億的風險,中間還有一賜樂業的老爺們各種玩弄德國然後又各種賣慘博同情,甚至連當時的中國都差點兒被他們給禍害掉,要想讓朱皇帝給商人或者說資本好臉色看,那也確實太為難朱皇帝了。

  但是朱皇帝不想給資本好臉色看,資本也同樣不太喜歡朱皇帝——面對這種隨時隨地都能影響甚至奪走自個兒身家性命的皇帝,哪個商人不得小心翼翼提防著?

  讓那些商人直接舉起大旗造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君不見一賜樂業老爺們都混成那個鳥樣子了也沒有造反,君不見馬不愛錢被敲打之後多老實?

  說白了,資本這個玩意從出生那一天起就隻注意利益而不是打打殺殺,操控著資本的商人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推動別人打打殺殺。

  就比如現在,大明的這些商人們已經很不滿意朱皇帝一直以來的霸道作風——不允許私設錢莊,不允許放息子錢,不允許商人開賭場,不允許福壽膏進入大明,不允許工人加班,不允許商人開設報紙,總之就是一大堆的不允許,而且商稅規定的還特別高,這豈是明君之所為?
  既然不是明君,那就只能是昏君。

  既然是昏君……

  直接舉旗造反的膽子是沒有的,但是把昏君想要辦的事情搞砸,搞到民怨沸騰的膽子不光有,而且還很大。

  比如說這次的麻風病。

  想要治療麻風病,光有足夠的醫生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還是得有足夠的藥材——大明朝廷儲備的藥材就算再怎麽多,也絕不可能多過商人手中的儲備量。

  除了想要在麻風病這件事情上給朱皇帝添堵,某些狗膽包天的家夥甚至打算扶植倭國與英格蘭的一眾蠻子們,準備複刻當初八大蝗商向建夷輸血的老套路。

  畢竟你朱皇帝和朝廷再怎麽封鎖書籍外流也無法徹底封鎖住人吧?

  另外還有一群手頭本錢比較雄厚的豪商則是盯上了房子。

  或者說,他們盯上的根本就不是百姓買不買房子這事兒,而是盯上了地方的規劃——隨著大明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小縣城原本的城牆和坊市之類的存在不僅不能提供正向助力,反而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許多地方官府現在也正為這個事兒頭疼。

  這種起步就涉及到一個縣城的變動,對於任何一個商人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商人們對朱皇帝不滿,朱皇帝倒也不會太在意這個事兒。

  真正讓朱皇帝感到不滿的,還是當初跟著他打天下的那些老兄弟,很多人都有一種“打天下時我流過血,治天下時我流過汗,如今國泰民安,也該讓我享受享受”的心態。

  更讓朱皇帝不爽的是那些老兄弟的家人,尤其是他們的子侄輩。

  有些比較老實的倒還好,有些性子比較野的就已經開始鮮衣怒馬、走狗鬥雞,更有一些自覺高人一等的混帳東西乾脆欺行霸市,甚至還有膽敢強搶民女的。

  這踏馬是想大明再亡一回?
  當然,以上商人和那些老兄弟及其子侄子們乾出來的破事兒,多少還在朱皇帝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畢竟這些人充其量不過是作大死,滿足了他們作死的愛好也就是了,問題還不算太大。

  真正讓朱皇帝無法接受的,是各地的農會和工會也開始出現變質的情況——說一千道一萬,農會和工會還是需要人來運行的機構,而某個墮落文人曾經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人就會有私欲。

  趁著丈量土地的機會給自己家多量一分地算是常規操作,收到禮物之後再替工人出頭也算是常規操作,不靠能力而是靠送禮多少往上爬還是常規操作。

  大明亡了是不是也屬於常規操作?

  朱皇帝面無表情的將錦衣衛遞上來的題本甩到柯志明身前,皮笑肉不笑的說道:“錦衣衛內部先自查一遍吧,看看有多少有已經忘了他們的身份。”

  柯志明心中一驚,隨即便躬身應了下來。

  皇帝陛下既然這麽說了,那就說明隔壁的東廠已經察覺到了些什麽,很可能已經抓到了錦衣衛的小尾巴——錦衣衛和東廠從來都是互相配合以及互相製衡的關系,兩者在對外的時候還能做到團結一心,在陛下他老人家面前的時候就恨不得立刻弄死對方好獨得寵信。

  柯志明有時候都搞不清楚,當今皇帝明明只是出身農家,怎麽這些帝王心術就玩的那麽溜?

  只是再怎麽想不明白,柯志明也只能慢慢去想甚至不敢去想——當務之急還是趕緊讓南鎮撫司好好查一查錦衣衛,真要是等到陛下他老人家把東廠派來調查錦衣衛,那可就徹底完犢子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東廠、禦史台、都察院等衙門。

  或者可以這麽說:大明現在出現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並不僅僅只是一部分,而是整個大明都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問題,甚至連五軍都督府也未能幸免。

  “蛀蟲啊,”朱皇帝長歎一聲,望著曾誠和劉鶴鳴說道:“大明立國至今不過三十載,就已經出現了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要是再過上幾十年,朕都不敢想象他們能乾出什麽事兒?”

  曾誠和劉鶴鳴沒敢接茬。

  只是再怎麽不敢接茬,曾誠和劉鶴鳴也不可能一直裝死——曾誠身為內閣首輔,乃是大明的文官之首,劉鶴鳴身為五軍都督府大都督,乃是大明的武將之首,現在文官系統出問題,武將集團也出問題,曾誠和劉鶴鳴這兩個文官武將集團的扛把子自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靠裝死根本就躲不過去。

  沉默了好半晌後,曾誠才無可奈何的躬身拜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當派遣禦史台與都察院眾禦史加強巡視,同時請錦衣衛和東廠配合,嚴格按照京察來辦。”

  劉鶴鳴也跟著躬身拜道:“臣請陛下派遣錦衣衛和東廠協助審查軍府。”

  嚴格意義上來說,曾誠和劉鶴鳴這也算是慫了——無論是文官體系還是武將集團,正常情況下即便有問題也該是自個兒處理,比如文官體系的要由禦史台和都察院來辦,五軍都督府當然也有類似的機構,並不存在主動引入錦衣衛和東廠調查的情況。

  眾所周知,錦衣衛和東廠雖然都算得上是天子親軍,但是無論哪個都算得上是臭名昭著,主動引入錦衣衛和東廠去調查,曾誠和劉鶴鳴這兩個文武官員的扛把子可算是丟了大臉。

  可是這話又說回來了,眼前這些破事兒都擺著呢,不主動引入錦衣衛和東廠調查,難道要等錦衣衛和東廠直接繞開禦史台和都察院一類的機構,把所有官員的罪證都擺到朱皇帝面前?

  真要到了那時候,丟臉不丟臉的另算,要是再掀起一場洪武年間的大案才是真要命!
  然而讓曾誠和劉鶴鳴沒有想到的是,即便是兩人認慫了,朱皇帝的臉色也沒有絲毫的緩和。

  朱皇帝的心裡很清楚,現在的問題並不僅僅只是朝堂上或者五軍都督府當中的一些人,而是包括錦衣衛和東廠在內的整個大明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