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車廂峽
陳長梃遭到張順和李信一番鄙視,哪裡還有臉讓張順幫忙說媒,此事隻好作罷不提。
正好張慎言等人先後到來,眾人開始談起了正事。
張順命李信將事情簡單介紹一下以後,這才說道:“這興安州在何處,地形地勢如何?不知義軍可有突圍的機會?”
結果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點傻眼了。
那張慎言出身山西,多在京師附近任職,不曾去過此地。宋獻策走南闖北,卻多在豫東附近走動。其余諸人更沒有人能夠知曉此地之人。
無可奈何,張順隻好命令李信出去問詢問詢,有沒有知曉興安州路程之人。
結果等了半晌,紅娘子在箭跟隨下走了過來。她才懷孕三個月,肚子還不甚明顯,看起來和平日並無區別。原來這義軍上上下下,居然只有紅娘子熟悉此地情況。
紅娘子也不是那扭扭捏捏之人,既然來了,便大大方方的講解道:“興安州地處漢中之地,位於陝西漢中府以東,湖廣鄖陽府以西,四川夔州府以北,陝西西安府以南,距離盧氏在八百到一千裡之間。”
“若果如李信所言,五省總督陳奇瑜據漢中府,鄖陽巡撫盧象升據鄖陽府,川兵及土司兵據其南,陝西巡撫練國事據東南商洛之地,義軍唯有北上,進入西安府方有一線生機。”
眾人聞言不由一驚:圍三闕一?不負張順多次向大家講解兵法,眾人瞬間便反應過來了。
甚至張順、張慎言和宋獻策幾人已經隱隱約約感覺到此戰應當早已勝負已分,只是消息尚未來得及傳過來罷了。
張順心中急躁,卻不敢顯露出來,只是追問道:“這興安州情況如何?若是從興安州北上,有幾條道路可走?”
紅娘子沉吟了片刻,才繼續說道:“興安州原名金州,萬歷年間方改名興安州,下轄石泉、漢陰、紫陽、洵陽、白河和平利六縣。此州之地,四面皆山,東西可有漢水相通,南北唯有山間小道可有通行。”
“若想北向,唯有子午道相通。只是此道狹窄崎嶇,隻單人獨騎穿越數百裡深山老林,方可抵達西安府。”
“子午谷奇謀?”張順聞言大驚。後世他也喜歡論壇灌水。關於三國時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水貼甚多,多少也有點印象。
據說當初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即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由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則率領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由於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凶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當時,張順還記得有人博證旁引,舉出“闖王”高迎祥就走此道,結果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活捉的例子。
一念至此,張順這才想起來當初與自己爭權之人,不正是那“闖王”高迎祥嗎?壞事了,莫非義軍就要就此覆沒了嗎?
這時候紅娘子又猶豫了片刻,才說道:“其實此地亦有一小道,亦可通往西安府。從興安州北,溯傅家河北上,到達興安、洵陽和鎮安三地交界之處,從南山小路可直達西安府。”
張順等人聽了,不知道義軍處境如何,也沒想出來什麽主意。
這時候,張慎言才建議道:“義軍生死攸關我軍安危,只是如今地處千裡之遙,即便我等有心,亦是無力。若我所料不差,官兵與義軍之間,勝負已經分矣。我軍當及時派遣斥候,打探雙方勝負如何。”
“若是義軍不幸戰敗,我軍當及時與其潰兵接觸,準備接收其他殘部,以爭強我軍實力。”
其他人也沒有太好辦法,紛紛表示讚同。張順沒有辦法,隻好讓大家散去了,只是叮囑李信務必往鄖陽、興安多派遣士卒,打探情報。
話分兩頭說,話說“闖王”高迎祥、“闖將”、“八大王”、“活曹操”、“滿天星”、“過天星”等人和張順分別以後,分兵攻略湖廣諸地。
剛開始一路高歌猛進,所攻者破,所破則降,一路攻下了除了鄖陽府之外的其余六縣。
當時為崇禎六年臘月二十三日,義軍假扮香客,巧取鄖陽府以西的鄖西縣城,二十五日,往西攻佔上津。遂後義軍又深入大巴山中,逐次攻破竹溪、竹山、房山、保康四縣,殺知縣王振聲、俞宵。
然後又分兵三路,分兵攻略陝西、歸州、奉節等地,直達長江北岸附近,聲勢一時無兩。
不料樂極生悲,朝廷分別任命五省總督陳奇瑜、鄖陽巡撫盧象升對義軍進行圍剿。
義軍所佔據之地,為秦嶺山脈和大巴山脈之間的廣大山區。乃是明朝中期,荊襄流民所興盛之地。
後來荊襄流民為明朝所平定之後,為了預防流民東山再起,特意設立鄖陽府,以統轄陝西、河南、四川和湖廣之間的廣大山區。
這鄖陽府正好處於秦嶺山脈和大巴山脈之間,又有漢水交通東西,連接漢中和襄陽。如同一根魚刺卡在義軍的喉嚨之內,使得義軍非常難受。
“闖王”高迎祥和“闖將”等人不是沒想過拔除這個戰略要地,奈何盧象升文武雙全,剿撫並用,很快便穩定了鄖陽府的形勢。
義軍被盧象升和陳奇瑜逼迫的沒有辦法,只能慢慢退入到漢中之地。遂後陳奇瑜入漢中府,義軍被被圍困在興安州之內了。
此地“闖將”於崇禎二年曾經來過,故而熟知此地地形地理。他雖然沒有像張順那樣系統的學習過兵法,好在也是士卒出身,再加上天賦不錯,他也深知“圍三闕一”的道理。
當時“闖王”高迎祥和其他義軍,準備走子午谷北上西安府。他便反對道:“官兵四集,乃是為了剿滅我軍。如今官兵三面羅網,隻網開一面,定是料定我軍必從此路北上。我若從之,定然為官兵所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