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未雨綢繆
張順看了來信之後,當機立斷,讓王錦衣喊來張慎言、呂維祺、宋獻策和紅娘子四人前去政務大廳議事。
這幾日張順沉迷於女色之中,他們四人不由心急如焚,連日進諫。
大意不外乎自古聖明之君,泄一次火,賢者時間能持續很多日;像你這樣泄火泄的沒完沒了,實在是商紂夏桀一流的人物。
張順好容易抽出時間增進夫妻感情,除了安慰了即將臨盆的紅娘子以外,對他們三個只是虛與委蛇罷了。
這三人眼見張順“失了雄心壯志”,不由既惋惜又痛惜,頗有些心焦。
這一次三人突然接到張順的召見,簡直是喜出望外,連忙整理一下衣衫,匆匆忙忙的趕了過來。
等他們趕到議事廳的時候,張順正拉著懷孕八個月左右的紅娘子的手說一些體己話。
三人見張順不知避諱,不由乾咳了兩聲,以示這裡還有三個人呢。
張順奇怪的看了他們一眼,心道:我這規規正正,有沒有動手動腳的,你們這是怎麽了?
這正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我們夫妻拉個手,你們三個老不休就能想歪了?
張順便旁若無人的放開紅娘子的手,向張慎言、呂維祺和宋獻策笑道:“我知三位心焦,其實我亦和諸位一樣的心情,奈何時機不到,故而引而不發。如今戰機一現,你們且看看如何!”
言畢張順便把剛剛得到的書信交付給三人查看。
那張慎言伸手接了,呂維祺和宋獻策不由伸著脖子去看。
他乾脆便讀出聲來:“闖獻曹諸義軍已破中都鳳陽,隨即分道揚鑣。‘八大王’張獻忠欲走廬州,‘闖將’‘活曹操’欲合力破淮安,還請舜王早作定奪!”
“這……消息可靠嗎?”雖然他們三人沒有張順那麽敏銳的戰略觀。
好歹張順已經把關鍵拍在他們臉上了,他們多少也咂摸出其中的意味了。所以他們第一反應,便是先證實此事真偽如何。
“此信由可靠之人傳來,絕對沒有問題。更何況一般人也不知其中深淺,怎會篡改、傳播虛假消息?”張順聞言笑道。
說實話,古代情報的保密工作在張順看來,簡直和沒有一樣。
閣老、尚書關於朝廷大計的疏櫝堂而皇之的被人裝訂成冊,到處發賣,有時間甚至比張順麾下的金鼓衛得到的消息還要快。
當時,張順在洛陽書市看到兵部尚書張鳳翼“八門金鎖”圍困洛陽的疏櫝的時候,差點沒有驚掉了下巴。
依照這個時代的保密觀念,張順不認為有人摸清自己的思路,在反過來借機坑自己一把。
於是,他便對眾人說道:“義軍雖然新破五省總督洪成疇,猶須時間整合人馬,趁機攻城略地。”
“然而,朝廷實力猶在,一個不小心,便會面臨朝廷大軍圍剿的下場。”
“河南府不比遼東,地處內腹,交通糧草便捷。假以時日,朝廷組織十萬二十萬人馬,亦屬尋常。”
“故而,吾不得不分其兵,務必使其不能專心對付我等。”
“那李鴻基、羅汝才和張獻忠諸人本就是我的牽線木偶,還妄圖擺脫我的控制。”
“他們故意不從我言,不去奪取漕糧,反倒襲擊中都鳳陽府,真是取死之道。”
“義軍與官兵戰,勝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如今義軍東出,官兵無備,正合輕取徐州或淮安,獲其百萬石糧草,以募天下饑民,當可為翟讓、李密,成一方諸侯。”
“彼輩素無遠見,反倒務虛名而處實禍。到時候朝廷大軍一到,彼輩必不能久。”
說到這裡,張順就有點想笑。原本他計劃讓李自成、張獻忠和羅汝才奪取漕糧,聚攏十萬大軍,糜爛天下局勢。
這樣便會吸引官兵主力過去,至少也能把圍困洛陽的洪成疇主力引誘過去。
當然,於此同時張順也考慮了萬一他們實力過強,反過來壓自己一頭的問題。
他認為那李自成、張獻忠和羅汝才皆非久居人下之輩。當他們處於困厄之時,猶能團結一致,以求生存。
等到他們發展壯大之後,必然矛盾重重,獲或分道揚鑣,或相互火並。
只要他能趁機發展壯大,到時候再各個擊破不遲。
可他萬萬沒想到,不等他們成事,自己率先破了五省總督洪成疇。
而後他們不取漕糧,反破中都鳳陽府。
這下子義軍實力沒有增長多少,反倒拉起了朝廷的仇恨。
這對張順倒是有一利亦有一弊。
其利處在於,攻破中都鳳陽,威脅漕運,其實和義軍奪取漕糧一般無二,一樣會引起朝廷大軍圍剿。張順製造朝廷分兵的目的就達到了。
其弊端在於張獻忠、李鴻基和羅汝才沒有獲得實際利益,根基不穩,應該很快就會被朝廷擊破。
留給自己的時候不多了,到時候朝廷大軍雲集,又是一場惡戰。
所以張順這才著了急,連忙喊來諸人商議對策。
張慎言、呂維祺、宋獻策和紅娘子還沒有從張順宏大而又充滿算計的戰略中醒悟過來,登時又被潑了一頭冷水,頓時也有點慌了,不知所措。
“慌什麽?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張順不由呵斥道,“當務之急,是如何在朝廷反應過來之前搞些好處,以備朝廷下次來攻!”
張慎言稍微冷靜了一下,這才應道:“如此義軍正在緊鑼密鼓攻略諸縣,以我之見,不若棄之。反正朝廷大軍一到,也未必能守住。不如並力西向,再度攻入關中,奪其精兵以為根基!”
“胡說八道!”張順看張慎言有些迷糊了,不由呵斥道,“自古以來,所謂根基者,斯土斯民,不聞有以兵馬為根基者。”
呂維祺見張慎言都有點支持入關陝西頓時也有些急了不由建議道:“關中雖好,非一日之功。張公所慮者,不過乏兵罷了。既然如此,主公何不趁機襲取南陽?”
“此地亦多‘毛葫蘆’精兵,即可為洛陽羽翼,又可在與戰不利之時,或南下奪湖廣,或深入荊襄群山之中,不亦樂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