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數馬以對
要建騎兵,首先要有馬。
連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都說過:“昔人問國之富,即數馬以對者何?”
“蓋事在戎。其戎始軒轅,其馬載甲士,代涉勞,備邊禦辱,足折衝,斯力之大,斯功之美,可不愛育乎?”
“所以古人先馬而錢糧,故數馬以對。馬之功不但備戎事耳,若使君有道,則馬之力牽犁耜駕糞車,辟土沃田,其利甚焉,所以古重之者為此也!”
啥意思?就是說先前的人問一個國家的財富,先算一算擁有戰馬有多少匹。
所以,張順決定建立騎兵以後,便向洪承疇問道:“敢問甘陝戰馬幾何?”
“明之馬政始於洪武,成於永樂,其先後設陝西、甘陝行太仆寺,最盛之時設六監二十四苑。”洪承疇聞言不由從頭講述道。
“其中上苑牧馬一萬匹,中苑牧馬七千匹,下苑牧馬四千匹。分別設恩軍、隊軍牧養。”
張順一聽頓時口水都下來了,這莫不是有十幾萬戰馬?
目前他麾下也就十余萬士卒,不說一人分得一馬,但就組織十萬精騎,天下又有何人能擋?
“及弘治年間,馬政大壞,只剩二監六苑,原草場一十三萬三千七百余頃,只剩六萬六千八百余頃。”洪承疇又繼續道。
“後經名臣楊一清整治,陝西行太仆寺下轄長樂、靈武二監,共督七苑馬場,常牧戰馬三萬三千五百匹。”
“一共三萬三千五百匹?”張順不由一愣。
“對,一共三萬三千五百匹!”洪承疇肯定的道。
妮瑪,張順眼睛都綠了。
原來二十四苑馬場,按照中位數七千匹計算,尚且有十六萬匹戰馬,結果現在連零頭都沒有了?
“至正德初,清點陝西諸苑馬寺共馬並駒一十一萬八千余匹。及正德十年,只剩馬、駒及種馬一萬一千六百余匹。”
“及嘉靖初,官馬已不足用,不得不發太仆寺銀買馬。時置靈州大小鹽池及花馬池鹽池,‘不勞人力,水澤之中雨水少,因風則自然而生矣’,‘為利甚博,取之無窮’,遂輔之以茶鹽易馬。”
“故而嘉靖十四年,三邊固原鎮全用騎兵。及至隆慶五年,馬政大壞,陝西行太仆寺戰馬攏共不足八千匹矣!”
隨著洪承疇的述說,張順的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聽到最後實在聽不下去了,他不由打斷道:“舊事暫且不提,你就說現在還能收攏出來多少戰馬吧?”
“估計.估計不足一一營之數!”洪承疇不由吞吞吐吐道。
張順聞言不由兩眼一黑,差點背過氣去。
這妮瑪,大明開國之初僅陝西之地便能養馬十六七萬,難怪能追逐漠北,五伐蒙古。
現在官營馬場特麽連一營騎兵都組建不起來,難怪你們能讓李自成、張獻忠和羅汝才等義軍縱橫北方四省數千裡,無人能製。
感情戰馬都被你們霍霍完了,兩條腿當然跑不過人家四條腿!
其實張順不知,這還多虧他這一次來早了。要是真等到崇禎十四年攻入陝西,就會出現以下奇景:
“陝西七監原牧丁一萬六千余,至今不滿三千。黑水苑原有馬七百五十二匹,今剩七匹;開城苑原有一千零九十二,今剩二十六匹。”
以至於整個陝西的七處養馬苑,不過剩余百余匹而已。
張順皺了皺眉頭,半晌才道:“原本請先生為我推舉人才,恢復西安府秩序,如今此事已大體完畢,不知可否請先生為我重整鹽馬二務,恢復昔日之盛?”
恢復昔日之盛?洪承疇聞言臉差點也綠了,你這是多看得起我?
明初陝西養馬近二十萬匹,這特麽誰能做到?
洪承疇囁嚅了一下,不由應道:“秦王有令,臣當勉力為之。”
“奈何人力終有窮,天道終有定,吾恐未必能及昔日之數。”
好吧,特麽現在一營人馬都組建不起,還說什麽十萬二十萬之數?
張順連忙勸慰道:“那只是將來之數,若是數年之內恢復楊一清清理馬政之數,吾心足矣!”
好吧,這麽一聽,這事兒還成!
洪承疇暗自盤算了一番,如今官營草場應該有五萬頃之數,而諸藩王早已經被義軍驅逐屠戮,不足為懼,當有可收回萬頃之數,若是再清理大小士紳、官宦,估計怎麽也能湊足八萬之數。
想到此處,洪承疇連忙點頭應了。
長遠的打算暫且定了下來,只是當前緊缺的戰馬怎麽辦?
張順皺了皺眉頭,開始盤算如今義軍手裡還有多少銀兩可以用來充當買馬銀,不以卻看到洪承疇欲言又止。
他不由奇怪道:“洪先生不知何以教我,為何又吞吞吐吐?”
“臣有一事,不知當說不當說!”洪承疇看來一眼屏風後面,試探著問道。
張順何其精明,頓時明白了洪承疇應該是有什麽顧慮,不由笑道:“唯有馬氏在此,別無他人。”
馬英娘出身在洛陽,雖然執掌軍校,其實和陝西本地利益無涉。
果然,那洪承疇聞言不由松了一口氣道:“其實舜王若要用馬,何不尋你那老丈人?”
“榆林將門資財豐厚,每家怕不是有三五千匹良馬,奈何來路不正,不能深究!”
“喝兵血?”張順頓時反應了過來。
“雖不中矣,亦相差無幾!”洪承疇不由點頭道,“除了侵吞戰馬以外,其實邊牆亦多馬場。”
“大明國初,軍力之盛,韃虜不敢南下而牧馬,皆為邊軍牧地。”
“及後邊患不斷,襖兒都司部侵入河套,邊牆牧地遂廢。另外寧夏鎮靈武所轄諸苑因為逼近胡虜,多被盜搶,先後裁撤、廢除,亦是一大草場。”
“故而多有將門侵吞此處草場,私下放牧,蓄養馬、駒數千不等。”
張順聽到這,眼睛都紅了。
我去,原來榆林將門這麽肥?
我看他們沒有吞並多少屯田,還以為他們比較清廉呢,結果擱這等著呢!
若不是自己在陝西實在沒有根基,張順恨不得親自提刀,一刀一個,把這榆林將門殺個乾淨。
到時候奪了他們的草場、戰馬,好歹自己也能組織萬余騎兵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