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家請我當皇帝》第1248章 目標太原
  第1248章 目標太原
  就在洪太在遼東如火如荼“上尊號”之際,張順正率領楊承祖、張如靖和王忠三營近萬人馬向太原方向趕去。

  而剛剛趕到霍州的射塌天李萬慶連忙向張順諫言道:“山西巡撫楊文嶽駐守潞州,以阻我軍。”

  “如今義軍克靈石,通祁縣,正合繞道此處,前後夾擊以破此賊。”

  “此賊若破,上黨之地盡歸我手。如此大明之地雖廣,則山西不足恃,天下不足守!”

  原來靈石縣內的靈沁可以向東通往沁州,而祁縣境內的賈令驛站則是從潞安府、沁州北上大道的必經之地。

  這也是為何孫傳庭帶領義軍剛到賈令驛,就遭到朱燮元阻擊的原因之一。

  若是被義軍全據了祁縣,則潞州不保,潞州不保則沁州、遼州不保。

  澤潞沁遼四地乃古之上黨也,上黨不存,義軍則高屋建瓴,威脅順德、廣平和大名三府。

  此三府若失則真定不保,真定不保則京師之地危在旦夕矣!
  雖然如今雖然祁縣不在義軍手中,不過靈石卻早已落在義軍手中。

  如果這個時候張順揮師東進,走靈沁小道夾擊楊文嶽,斷其羽翼,將和楊文嶽、楊嗣昌、朱大典等人對峙的南路軍釋放出來,那麽太原自然不足為慮。

  只是只是若隻從大明疆域而論,李萬慶的提議乃是十拿九穩之策。

  若是以天下而論,此乃延誤戰機之策。

  因為若是從傳統戰略角度來看,義軍取了上黨一府三州,然後取太原、河北,自然是釜底抽薪,北京順天府只能坐以待斃。

  但是,如果加入遼東女真這一股勢力,那自然是另當別論。

  因為後金以遼東為腹地,以朝鮮、察哈爾、土默特部為兩翼和明軍宣大薊遼對峙。

  如果在義軍奪取明朝腹地之時,反倒讓後金佔據了宣大薊遼等要地,就等於整個北方都要暴露於後金鐵騎之下。

  所以張順在制定東征戰略之初,設定的最低目標就是奪取太原。

  如果說由澤潞沁遼一府三州之地的上黨地區乃“天下之脊”,那麽太原便是“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天下肩背”。

  昔日唐天寶年間爆發安史之亂,太原留守李光弼堅守太原城,大敗叛軍史思明、蔡希德十萬大軍,為後來唐軍收復兩京,平定叛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其後的宋朝雖失燕雲十六州之地,同樣能夠依托太原,重建北方防禦體系,佔據天下核心區域。

  而等到靖康年間,太原一失,北方之地盡棄。

  北宋再也不能像大唐那般重整天下,恢復河山,遂成南北二朝矣!

  據此,張順深刻的認識到太原的戰略地位。

  正所謂:“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太原在則山西在,山西在則北方安。

  故而上黨地區的澤潞沁遼雖然重要,但是不及太原遠甚。

  想到此處,張順不由搖了搖頭,笑道:“山西巡撫楊文嶽不過一營人馬而已,如今駐守潞州已經是勉力支撐,何須動用這許多人馬?”

  “何況南路軍主帥洪承疇、左帥李信皆非庸人,如此兵力優勢,又何須相助?”

  你道張順為何有這般說辭?
  原來當初計劃之初,張順、洪承疇等人便制定了“緩攻上黨,速奪太原”之策。

  對義軍而言“太原重而上黨輕”,對明軍而言則“上黨重而太原輕”。

  義軍亟需奪取太原,和陝西邊地連成一片,重整北方防禦體系。

  而明軍則亟需將義軍據在上黨以外,以保證北直的安危。

  太原對明軍來說,不是不重要,而是由於太原城距離宣大三鎮較近,精兵銳卒環衛,自認不懼義軍圍攻罷了。

  所以戰前,張順故意和洪承疇、李信約定“緩攻澤潞,示敵以弱”。

  讓大明朝野上下產生僥幸心理,認為義軍士卒戰力不足,“順賊”野心不大,以動搖其決戰決心。

  實際上這一戰略欺騙非常成功,雖然大明先後派遣了左柱國朱燮元、兵部尚書楊嗣昌作為督師對抗義軍,實際上重心一直在義軍和後金之間搖擺不定,至今也未曾大規模調動宣大薊遼四鎮精兵入關對抗義軍。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如此大好機會之下,張順若不趕快奪取太原,難道還等大明、後金動員起大軍再作計較不成?

  在稍作了解當前形勢之後,張順便對射塌天李萬慶下了死令道:“霍州為我軍要地,靈石為我軍退路。將軍須分兵千余駐守霍州,自領士卒兩千死守靈石。”

  “此戰過後,靈石在則封侯可期,靈石失則提頭來見,請君慎之!”

  李萬慶聞言一凜,萬萬沒想到張順居然下達如此命令。

  人常言“柿子撿軟的捏”,那山西巡撫楊文嶽麾下不過一營人馬而已。

  實際上他之所以提這個建議,並非是想讓張順親率大軍夾擊潞州楊文嶽,而是想自提兵馬東進,以便建立些功業。

  結果如今只需駐守一縣,便能白得如此功勞,哪有何必冒險行事?
  想到此處,李萬慶連忙顧不得衣甲在身,三叩九拜,口稱萬歲道:“靈石在則萬慶在,靈石亡則萬慶亡。李某誓與靈石共存亡!”

  眼見得到李萬慶反覆保證,張順這才放心的離開了靈石,率領大軍一路北上搜尋孫傳庭等部。

  大軍行了兩日,不曾想卻突然聽聞義軍在祁縣境內與明軍發生大戰,張順便連忙催促士卒馬不停蹄一路向祁縣趕去。

  結果趕到祁縣,戰事卻早已結束,孫傳庭率魏知友、張大受部退往交城去了。

  於是,兩軍合兵一處,張順見了孫傳庭,述說其離別之事,這才知道。

  原來當日,孫傳庭背水列陣和左督師朱燮元率領明軍萬余精銳鏖戰許久。

  明軍“炮不如人”,屢次被義軍擊退,討不得便宜。

  等到傍晚,雙方筋疲力盡之際,孫傳庭命令用船隻載張大受部騎兵五百從汾河上遊登岸,猛衝明軍右翼。

  明軍抵擋不住,不得不往後退卻。

  義軍騎兵借機而出,砍殺明軍炮手,奪取明軍火炮二十余門。

  朱燮元見事不可為,這才整隊而退。

  而此時義軍以少擊多,也早已經疲憊不堪,遂渡河而西,奪取了汾河西岸的交城暫作修整。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