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神洲界皇宋朝
信州龍虎山,正一道山門外。
祥雲漫天,清氣靈秀,道眾殷殷,仙鶴閑遊。
正是皇宋朝赫赫有名的正一威盟道駐地,天下三大仙山之首。
正一道自從祖天師張道陵之後,已經傳承三十代天師,迄今為止八千余載,堪稱符籙道門源流,在整個神洲執牛耳。
正一道士修行最重要的方式便是“受籙”,一旦受籙,便“名登天曹”,廣義上成為天庭的一員,佼佼者還能獲得道教神職,齋醮中的章詞可以直達天庭,得到神靈護佑。
別笑,在新世界——神洲界,皇宋絕對是鐵血大宋,如今疆域面積,當是前世百倍以上,治下子民,總計六十余億,佔據神洲最富饒也最核心的疆域,是當之無愧的皇宋天朝。
李彌已經“飛升”至新世界一個月,在大致觀測出此方天地根腳之後,便第一時間前來龍虎山,想要見識一下名場面。
如果李彌沒猜錯,此方世界正是仙俠版的水滸傳世界,而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即將上演。
一個好消息,此方天地之中,道門佔據絕對主流,佛門影響力主要在底層,皇宋歷代皇帝皆崇信道士,簡直可以叫做道宋。
更沒有什麽羽蛇雅威之類的異教,是純正的道門地界。
一個壞消息,此方天地靈機,居然是清四濁六,清氣比重居然還不如濁氣。
在這樣的世界中,原本應該是妖魔鬼怪勝過道門宗派一籌,不過八千多年前,張天師代天封詔,將神洲最核心富饒的疆域盡數籠罩在“無上玄元清微羅天大陣”之中,自此神洲核心,清七濁三,一派道家仙境,人道樂土的氣象;神洲邊角,清一濁九,已然成了妖魔樂園,生民百無一,妖腥遍天涯。
對於張天師這一舉動,李彌雖然並不認同,但完全可以理解。
畢竟整個世界靈機大環境清四濁六的情況,哪怕是仙人也難以改易,張天師的“無上玄元清微羅天大陣”固然放棄了神洲之外的大半蠻荒之地,但卻保證了神州內部的清七濁三,有了一個非常不錯的修行環境。
整個神洲的靈機層次,還在曾經的九州界和三界之上,應該和冥域世界死亡之前相當,最頂級的大佬,應該可以修行至元嬰之上的化神境界。
當然,和韓跑跑所在的世界不同,神洲修行界是有著明顯的秩序,正一道、上清派、靈寶派三教,堪稱神洲頂級大教,都屬於符籙修行體系,和天夏的武道體系大有不同。
整體而言,無論是正一道所在的龍虎山,上清派所在的茅山,還是靈寶派所在的閣罩山,俱在神洲南方,被稱作符籙三山。
李彌想要在神洲皇宋境內創立屬於自己的宗派,就必須前來正一道龍虎山,通過審核考察,得授“開山符詔”,方可合法成立。
武道在這個世界,修行起來並不像天夏那般容易,難度至少增加一倍,與之相反,修行神魂之道符籙之法的難度,卻是陡然下降了十倍。
因此自然而然,符籙之道,便是此世主流道法。
李彌曾經在九州界修行過的《四符經》,放在此世也算是上乘功法,修行至元嬰境界問題不大。
但是李彌當年在樓觀道三載悟道之機,不過是區區開竅弟子,根本沒有得到樓觀道真傳,真正仰仗的,還是自身功法。
八九玄功功參造化,開天功恢弘大氣,俱是放之諸天萬界皆準的本源大道法,根本不受任何影響。
此外,便是清五濁五的《長生訣》,最是契合神洲。
整個神洲的歷史地理,就像是時間拉長了近百倍,面積放大了百倍的仙俠版《水滸傳》,主要事跡上幾乎和李彌前世沒有任何差異。
這樣的世界,顯然不是自然形成,必有大能布局,但是李彌並不慌。
不出意外,必然是太上他老人家的手筆,自己只需砥礪前行即可。
之所以能確認不是普通的皇宋,而是仙俠版《水滸傳》,卻是李彌得到了消息,天下瘟疫橫行,遍及皇宋大半疆域,甚至京師也是如此,當朝仁宗皇帝派遣一位洪姓太尉,已然向著龍虎山行來,請求張天師出山,設三千六百羅天大醮,祈禳瘟疫。
所謂的瘟疫,其實就是濁氣。
曾經庇護神洲八千余年的無上玄元清微羅天大陣,已經過了保修期,動不動就疏漏破口,濁氣沿著破綻灌入,更有妖魔殺入其中,邊境百姓不堪其擾。
為此,皇宋朝不得不維持了一隻超過千萬規模的禁軍和廂軍,禁軍主要用來和妖魔對戰,守衛京師,廂軍用來守禦地方,以備賊盜。
說實話,在神洲世界,哪怕當初的正一道開派祖師張道陵,也不可能是仙人道行,能夠布下如此恢弘的無上玄元清微羅天大陣,更是維持八千多年,已經非常讓李彌震撼了。
龍虎山不愧是正一道祖庭,神洲三仙山之首,僅僅是山門處,靈機已然超過了天夏的八景洞天,最清淨玄妙之處,李彌以望氣術觀之,隱隱已然呈現出淡青之色,正是能夠孕育出元嬰之上化神境界的存在。
當然,在神洲並沒有所謂的築基金丹元嬰化神,而是通神、金符、步虛、真君。
所謂通神,等同於築基修士,道士到了這一境界,洗練神魂性質,提升神魂層次,奠定了大道之基,隨後定鼎樞機,開始為凝聚一枚金符而努力。
金符者,等同於金丹,是獨屬於修行者自身的符道體系,近乎於法術列表。
凡是被凝聚在金符之中的符籙,道士施展起來不但迅捷無比,更是威力無窮。
天下符籙數不勝數,各大宗派皆有不同淵源,因此各有所長,金符也大有不同。
步虛,則是修士金符之後,便需要通過無上玄元清微羅天大陣,去往天外修行,方有一線可能再進一步,成就真君果位,但是其中玄妙,並非李彌一時半刻所能探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