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上市潮
“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畢竟《非常勿擾2》和《讓子彈飛》都有我的投資份額在裡面。”
寧遠的意思很明白,我說這個話是非常的主觀。也別問我為什麽看好整個票房市場,因為我投資了。
誰投資不希望多賺點?
而且寧遠這麽說完,也算給那個影評人留了點面子,也不想跟對方爭論。
畢竟要是列出一堆數據,沒準就變成一場論戰,能跟寧遠在這場合裡討論幾句,哪怕是意見相左,也能刷出來的聲望。
但是寧遠這一番話,很明顯就是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別人糾結,能來這種場合的怎麽也不至於這點眼色都沒有。
寧遠在這邊跟一些認識的不認識的說了幾句閑話,這邊於東跟就找了過來了。
別人一看這是有事說,那自然是倒出地方來。
“上市?”聽於東說出了來意之後,寧遠不置可否的問道。
於東點頭道:“對,我覺得現在伯納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融資了,今年有這部片子票房,盈利不是問題,但是明後年的很多項目還是需要資金,所以我覺得能不能趁這個機會上市呢?我看這今年在美股上市的企業很多的。”
2010年又是一個國內中概股集中上市的年份。
2010年8月12日,樂視網在鵬城證券交易所敲響開市寶鍾,樂視網當天的開盤價高達到49.44元,較29.2元的發行價高出20.24元,漲幅69.32%。至此,國內視頻行業經過5、6年的探索,A股首家網絡視頻公司由此誕生。
2010年10月26日,麥考林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為17.5美元,報收於17.26美元,比11美元的發行價漲56.91%。麥考林發行1174.29萬份美國存托股票(ADS),麥考林通過IPO將募集約2億美元。
2010年12月,當當網於紐約交易所上市,融資規模為2.72億美元。當當網上市首日股價為29.91美元,比發行價上漲86.94%。
同樣是在12月,優酷網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當天收盤價為33.44美元,與12.8美元的發行價相比漲幅達160%,市值已超過搜虎和盛大。優酷網上市首日便創下五年以來美股IPO首日漲幅之最。
一批中概股上市,讓於東也活心了,本來去年09年的時候就有過這個想法,當時三個股東裡面沈南朋和羅謙都沒提出意見,寧遠的意見是暫時穩穩,並且直說美股不合適。
因為寧遠記得伯納是去過美股上市的,然後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此後幾年間,伯納出品幾十部電影,票房也拿了幾十億,但是股價始終都非常低。
最後無奈選擇退市。
而實際上,還真跟寧遠記的出入不大。
另一個時空裡2010年12月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當日就跌破了發行價,收盤價為6.58美元,跌幅為22.6%。
然後在2015年於東聯合了紅杉資本和複星國際完成了私有化退市。
寧遠雖然不知道這些準確的數據和時間,但是大方面是不會錯的。
伯納作為一個影視公司跑到美股去上市,注定不會有太大的成績。主要也是好萊塢的電影太強了,你讓米國股民去賣別的國家的影視股,開什麽玩笑?
說白了,就是不認可。
這可跟互聯網不一樣。
而09年的時候,於東想要推動上市的之後其實也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美股。
因為伯納還虧損呢,而且虧得還不少。
所以A股的硬指標伯納根本達不到,港股要求雖然沒A股的三年盈利的硬性要求,但也會要求上市企業最起碼收支平衡。
所以美股是唯一選擇。
寧遠說的理由,也讓於東在思考之後很認同,沈南朋和羅謙肯定也不會提反對意見。
而到了現在,於東再次提出上市,寧遠也知道不光是他急著推動伯納上市好進行融資,紅杉資本肯定也這方面想法。
“這樣,這個問題過幾天把沈南朋和羅謙都叫上,咱們幾個人一起合計一下。”
於東一聽有門,微胖的圓臉上也是喜笑顏開,這事只要是寧遠點頭,剩下的就好說了。
雖然寧遠和沈南朋和羅謙三人的股份相同,但是很明顯,說了算的是這個人肯定是寧遠。
羅謙不過是個花花公子,他投資電影行業不過是為了玩。
沈南朋是投行出來的,也自己創業互聯網也有過幾次成功的經驗,但是電影行業很明顯不是他的擅長的范圍。
至於寧遠,就連於東也不敢說自己比他更懂電影行業。
在加上寧遠本人的影響力,絕對能影響羅謙和沈南朋的選擇。
也就是說現在寧遠只要願意,絕對能夠讓伯納易主。
這一點,於東毫也不懷疑。
參加過伯納的酒會,寧遠回了家,然後打開電腦,然後又發現了一封關於上市的郵件。
這一封是馬斯克發來的,關於特斯拉要上市的郵件,而且邀請寧遠參加敲鑼儀式。
雖然美股上市的時候,並沒有鑼可以敲。
寧遠謝絕了馬斯克的邀請,並表示自己的工作有些忙。
馬斯克也表示理解,並對寧遠不能來感到遺憾。
至於是不是真的遺憾,那就只有他們的天主知道了。
而寧遠在應付完了這些時候,開始研究起了電影的特效產業,因為要拍攝《三體》這部科幻巨著,所以特效方面必須跟得上,包括前期的概念設計。
而寧遠所知道,國內的電影雖然特效看起來很差,但是這跟特效產業的工作人員是沒什麽太大的關系的,拿多少錢乾多少活啊。
你拿五毛錢,還想要五塊的特效?這不是開玩笑嗎,最重要的還是投入的方向問題。
國產電影電影一邊在特效中投入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左右,最多不超過百分之十五,甚至只有百分之幾的也比比皆是,換句話說電影拍攝成本的支出比例很不科學。
而國外,就拿《金剛》來說,人家特效佔比是百分之八十。說到這,就不得不佩服好萊塢的製片體系和工業體系。
至於特效製作水平這個問題,當然跟世界頂尖水平也是有些差距,主要是工業化基礎設計這方面。
科幻電影需要的特效,不同於國內傳統的仙俠,以及各種盜墓題材以及妖魔鬼怪的特效。
換句話說,科幻要雖然是幻想,但不是憑空幻想,必須要符合邏輯,符合工業設計的基本規律。
這話看似矛盾,其實不然。
觀眾對科幻的要求和玄幻仙俠類的影視作品是不一樣的,換句話說科幻必須嚴絲合縫,而不能異想天開。
而科幻電影屬於重工業電影,因為有很多技術實現的難度,這種電影是需要做足分鏡頭方案跟技術方案。
最早的一步,叫做“概念設計”Conceptual Design,這也是科幻電影最重要的一部之一,在電影開拍之前,電影的設計工作極其重要,也時間漫長。
概念設計師通常按照導演的要求,設計出相當多的和電影有關的造型,供電影製作者參考。
通常概念設計師和電影的美術師最大的區別就是,概念設計師隻負責關鍵性角色或者場景的設計,並且奠定科幻片的基調和世界觀。
而電影美術是則負責和電影有關的內容,其目的並不在於建構科幻電影極為重要的世界觀。
總的說來,概念設計並不參與電影的直接製作,他是發明家,創造一種風格,並且為導演所用。
有的時候,電影所最終呈現出來的東西,和概念設計是有所區別的。很多時候,電影的概念設計只是作為一種對電影進行定位的基礎,並不會完全呈現到電影中去。
但是寧遠現在最首要的問題的就是找一個概念設計團隊,把電影風格搞定。
國內的導演除了香江的那一波人外其實對技術是沒啥概念的,他們更在乎的畫面。
創作方式更傾向現場去找靈感,現場分鏡。但是這種創作方法對於需要特效製作的電影完全就是一個災難。
因為怎麽拍決定了不同的特效執行方案。導演一拍腦門說我要這樣一個效果,你們想辦法解決。
這事提前說提前準備肯定沒問題,但這種臨時想法,你要擱其他部門那多少還有辦法糊弄過去,特效部門是100%沒戲。
因為前期拍得東西亂七八糟,後期想救回來是要花很多錢的,而且有時還不一定是錢的問題。
甚至就不說特效了,就一個色溫不對就恨不得整部片子要重新來。
此時,某非著名相聲演員感覺又被冒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