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這個宮廷是我的》第636章 不惜
  第636章 不惜
  636、

  皇上終於回宮來,廿廿率領六宮,連同綿寧和綿愷,都一起接駕。

  擺在眼前最要緊的事兒,便是華妃的薨逝。

  廿廿還想著該怎麽跟皇上說,卻不想皇上只是淡淡擺了擺手,“朕今日便要進齋宮齋戒。旁的事,若沒什麽要緊的,便該怎麽辦還怎麽辦就是。”

  可那終究是妃位,皇上后宮裡僅有的兩位妃位,廿廿還想嘗試著再問問。

  畢竟妃位薨逝之後,還有種種喪儀。比如王公大臣是否需要齊集行禮,至少內廷中的嬪位、貴人她們,以及王福晉等,是否該齊集舉哀等,這總歸都還要請皇上的示下。

  皇帝眸光依舊清淡,他凝視廿廿的眼睛,“……隻叫綿寧和諴妃她們去辦吧。綿寧率近支宗室,諴妃率內廷主位和王福晉們送一送也就行了。”

  綿寧在旁聽了,心也是一定,這便忙上前問,“……因汗阿瑪未曾回宮,故此華妃娘娘薨逝之事尚未對外宣告。那兒子便將此事知會禮部去?”

  皇帝眯眼凝視綿寧一會子,卻搖了搖頭,“不必了。若叫外頭知道她是月食之夜薨逝的,倒不知又會傳出什麽來,便就說是今兒的事兒吧。”

  綿寧遂更松一口氣,這便行禮,“兒子這就去辦。”

  綿寧帶著眾人一起退下,皇上這才松了口氣兒,一邊換衣裳準備進齋宮齋戒,一邊凝視廿廿的腰身,“……這些日子可都穩當吧?若不是因見了蝻子,爺便也不會一出宮便這樣久。”

  “蝻子”便是蝗蟲的幼蟲,一見蝻子出現,便是今年又要鬧蝗災的先兆。

  而今年的這先兆更是有些驚人——皇上竟然在自己的禦書案上看見了一隻蝻子!
  在皇宮大內,守備自然森嚴之地,這蝻子竟然能堂而皇之落在皇上的禦書案上,由此便可猜到宮外這蝻子的數量得有多驚人!

  故此皇上一來是為祈雨,而來更是為了這可能的蝗災,才出宮赴各處宮廟拈香行禮,替萬民祈禱今年的年景能不受旱情和蝗災的影響。

  廿廿便含笑點頭,“皇上出宮拈香行禮,自是為護佑天下萬民的大事,當下便再沒有比這事更要緊的去。”

  皇帝更不動聲色,小心打量廿廿腰身去。

  好在皇后衣飾本就要比旁人更雍容,加上袍子的腰身都是富余的,這便還看不出什麽來。

  換好了齋戒的素服,皇帝握了握廿廿的手,“安心養著,甭管宮裡出什麽事兒,都且撂給他們忙去,你別自己個兒跟著操心受累的。記著,后宮裡不管誰出了事兒,也都比不上你更金貴去。”

  廿廿含笑點頭,“皇上放心,我知道了。”

  皇上的話,便也是廿廿心中所想。便如華妃的事,她怎麽也沒想到是綿寧前來報的信兒。至於綿寧怎麽就這麽巧趕上了,那中間又曾發生過什麽,廿廿便也都選擇不問了。

  總歸,這條歸路是華妃自己選的,這世上的道路千千萬,若不是自己的腿腳一步一步走過來,便誰也沒辦法始終逼迫你去。故此這條路華妃已經走了這麽多年,已經錯過了那麽多個回頭的機會,那這條路的盡頭,是撞南牆還是殞命,終究都是自己鑄就。

  至於綿寧……

  廿廿心思甫動,便也都壓下去。心中總歸依舊還都是這些年來的過往,在她面前,綿寧還是綿寧,她還是她。
.
  皇上當晚入齋宮齋戒,華妃的死訊也正式昭告天下,便記在了六月二十八這一天。

  皇上對華妃之死的冷淡,叫宮中眾人都頗有些意外。

  便是皇上回宮來急著入齋宮齋戒,可是好歹去看一眼的工夫,應該還是有的。可是皇上就是選擇這般擦肩而過,就仿佛這一條性命的逝去,半點分量都沒有。

  皇上齋戒三日後,七月初一日,皇上赴太廟行禮。

  一直到次日,亦即七月初二日,皇上才姍姍來遲,到吉安所華妃金棺前賜奠。

  皇上雖然終究還是來華妃金棺前賜奠了,但是還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妃位喪儀,按例除了有內務府下的官員、福晉齊集舉哀之外,自然還該有皇子、公主穿孝。

  雖則說此時宮中已然沒有尚未出嫁的公主,但是皇子卻還是有兩位的。可是皇上並未吩咐兩位皇子為華妃穿孝,只在宗人府呈上的穿孝排單裡,圈了幾個宗支子弟。

  皇上一向以仁孝治天下,忽然對華妃如此涼薄,終究還是引來大臣上折子。

  因華妃的喪儀,更多的是皇家的家務事,故此上折子的多為宗室。

  皇上雖沒將這事兒與廿廿說起,但是風聲還是一點點傳進了內廷。尤其是諴妃和吉嬪、淳嬪既替廿廿分擔事務,這便都從內務府大臣那聽到了動靜——內務府大臣多是在外朝和內務府同有兼差的。

  諴妃三人盡量婉轉地將這事兒在廿廿面前說起,廿廿平靜地點了點頭,“我也不意外。”

  后宮裡的人雖多,可是能熬到妃位這位分的,便已然不是普通的嬪禦可比。

  若以周天子后宮的制度,妃位算是媵了,身份自與妾侍不同。故此妃位所享受的彩仗、金棺、齊集舉哀等喪儀的規製,全都不容輕慢。

  廿廿舉首眯著眼想了想,“……我記著,仿佛先帝爺的時候兒,豫妃便有如今的八王爺,還有十二貝勒永璂給穿孝;先帝爺似乎還曾停朝三日來著。”

  “同樣是妃位,華妃還是皇上潛邸的老人兒呢,更曾經誕育過公主的,故此便是比照先帝爺豫妃的舊例,也隻高不低的。”

  諴妃這便也輕輕歎口氣,“是啊,要不然這回宗室上折子,鬧騰個不休呢。”

  廿廿卻搖頭,“他們鬧騰,不是為了華妃。華妃這些年身居宮牆之內,與他們又有多少交情去,輪的上他們這般為華妃鳴不平?”

  “說到底,終究還是他們借著華妃這個由頭來尋皇上的短處罷了……皇上以仁孝治天下,若被他們揪著華妃的事兒,尋皇上‘仁’字上的虧處,那自是皇上所不樂意的。”

  諴妃也輕啐一聲,“這些人,當真是不知好歹!”

  廿廿靜靜垂首,“……因皇上總不肯再優裕他們去,更不肯再隨隨便便給他們的子弟差事,叫他們總沒有在先帝爺的時候兒過得那麽悠遊自在,他們自然心下記恨。”

  “再者還是那老話兒,終究因為咱們皇上有他們所認定的一半漢人的血統,他們就總覺著皇上與他們不是一條心,這便總懷疑皇上是故意為難他們去。”

  倒是吉嬪眸光幽涼,“除了這些老話兒之外,難道就不可能還有旁的去?”

  廿廿微微皺眉。

  吉嬪自瞧見了,輕輕一哂,“我知道皇后娘娘不愛聽,不過啊我還是得說,我反正是怎麽都沒想到,華妃最後的最後,竟是二阿哥趕上了,咱們這些個人,竟然沒一個趕上了去。”

  廿廿垂首笑笑,“瞧你,好歹是當額娘的。”

  吉嬪卻連連擺手,“我可不敢當!他是孝淑皇后所出,所認不過是同為皇后的您而已。我們這些人啊,可入不得二阿哥的眼,更從不敢想什麽當額娘的。”

  廿廿無奈而笑,垂首想想,緩緩道,“……我總想著,舒舒畢竟是綿寧的福晉。舒舒是什麽性子,你們自是知曉。”

  吉嬪輕歎口氣,“皇后娘娘的意思,我能聽明白,皇后娘娘還是維護二阿哥,便覺著就算興許二阿哥有什麽,也是二阿哥那福晉給攛掇的。”

  “想想也是,曾經二阿哥福晉與華妃過從甚密,誰知道她們兩個私底下有些什麽不可告人的去呢……一朝反目,反倒成仇,也是難免。”

  廿廿緩緩抬眸,“這些日子后宮裡的竊竊私語自是在所難免,你們替我盯著些,別叫她們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給皇上添了煩惱去。”

  淳嬪聽到這兒,不由得無聲一笑,“后宮裡雖有些竊竊私語,可是她們終歸都是膽小,沒人敢擺在台面兒上來說。如今咱們這宮裡頭啊,只有一個膽兒大的。”

  廿廿不由得蹙眉,她豈能不明白淳嬪說什麽呢。

  廿廿點點頭,“你們該彈壓的,盡管放手去做。回頭若有什麽掣肘的,也盡管來報我知。”

  三人告退而去,月桂望著三人背影,輕歎一聲,“淳嬪娘娘介意的,還是芸貴人吧?”

  廿廿點頭,“淳嬪依舊放不下這個心結。”

  四喜在旁忍不住道,“……這些天奴才也聽見些動靜,都說芸貴人自從華妃出事兒之後,這些日子來頗有些眉飛色舞的模樣兒。叫人一瞧,就覺著她仿佛知道些什麽,此時正是勉力忍著,說不定什麽時候兒就要張口說出來的樣兒。”

  廿廿蹙眉,“她是膽兒大,但是這世上但凡膽兒大的,偏也是有可能魯莽的。”

  月桐送諴妃幾人出去,剛回來,正好聽見這話尾巴,便哼了聲,“奴才瞧著啊,芸貴人怕是故意的。她不怕叫人知道,她甚至可能是故意想讓人知道呢,到時候好有人去問她啊。”

  四喜便也聽懂了,勾了勾唇角,“你說的,是皇上吧?”

  月桐輕啐一聲,“可不!她這也是想跟李貴人見樣兒學樣兒呢,這就是要起個么蛾子,回頭等著將皇上給釣過去!”

  月桂趕忙拍月桐一記,“快掌嘴,這是渾說什麽呢?”

  月桐自知失言,趕忙吐了吐舌頭,向廿廿行禮。

  廿廿垂著眼簾,沒抬頭,“你這些日子像是吃的油水大了,嘴這樣快。”

  月桐也聰明,趕忙道,“奴才從今兒起就茹素仨月,再念仨月的經文去,警醒自己修身養心!”
.
  廿廿小心彈壓著后宮,皇上在前朝也終於不耐大臣們的奏折,他忍過了中元節,七月十七日便正式下旨,定后宮喪儀的停祭之例。

  其中皇后的自未更動,其余:皇貴妃停祭五日,貴妃二日,妃嬪無庸停,並且命纂入《會典》。

  華妃正好在妃位,就正在皇上這回新定的、不在停祭之例裡。皇上便用這旨意回復所有大臣——不管先帝爺在時,是怎樣給過妃位停祭之禮,可是到了嘉慶朝,尤其是到了第一位在皇上登基之後死去的妃位這兒,這規矩就改了,皇上就是要削減喪儀了!
  消息傳回后宮來,月桐第一個拍了巴掌,“皇上這麽著,就是爽快!看他們還怎麽鬧,再鬧就是抗旨不尊!”

  廿廿松了半口氣,卻也跟著歎了半口氣出去。

  華妃,也曾姿容冠絕后宮,心機也自有其靈巧之處,作為寵妃的所有條件全都符合……卻終究為自己身後算得了這樣一個下場,叫人隻覺可悲了去。

  廿廿收回心思,隻問月桂,“皇上的行裝再查看一遍,別忘了小件兒。”

  皇上秋獮在即,廿廿今年不便親自動手收拾,這便囑咐了月桂她們一遍又一遍地仔細查看去,別短了缺了什麽,叫皇上到了熱河再不趁手去。

  皇上雖起鑾在即,可是此事的余波尚未散乾淨。次日皇上便又下一道旨意,痛斥綿懿。

  消息來得有些突然,叫廿廿心下也是沒有防備。

  尋常皇上便是處置與他做對的宗室,也時常是以遠支遠派的下手,起敲山震虎的功用即可,並不願當真傷了自家骨肉親情去。

  而這一回,皇上卻將雷霆之怒發在了綿懿的身上來。

  綿懿乃是成親王永瑆之子,為永瑆與嫡福晉所生嫡子,後過繼給永璋為嗣子,授爵位貝勒。這綿懿便是皇上的親侄子啊。

  廿廿靜靜垂眸,回想了一會子。

  因她當年與綿偲等人的情分,故此與綿懿也算熟識。後來再就是與沙濟富察氏幾個王福晉心結時,也曾經見過綿懿的福晉去。

  只是後來綿懿的福晉早亡,綿懿續娶了佟佳氏之後,這些過去的事兒就也都漸漸散去了。

  皇上指責綿懿的緣故,是綿懿得知有人要向皇上告鑲白旗,他這便趕緊修書叫他貝勒府中的藍翎長送去給鑲白旗的參領德喜。

  綿懿自不會平白無故幫人,因這德喜是他兄長綿懃的長子,也就是他侄兒奕綬的老丈人;再加上綿懿自己剛剛離任鑲白旗的滿洲都統,他這便是牽心連肉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