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第一世家》第2815章 舔出水平,舔出格調的許敬宗(求訂
  第2815章 舔出水平,舔出格調的許敬宗(求訂閱求票票)

  下一刻,當這些大唐頂尖勳貴家的紈絝子弟們站在那足足有數丈高,全是細碎潔白的鹽粒構成的鹽山跟前。

  全都誇張地咧著嘴,鼓著眼珠子,如同一條條快要被齁死的鹹魚一般。

  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只是時不時地從那鹽山上,抓起一把潔白的鹽粒然後再松開手由著那些鹽粒從指縫間落下。

  又或者是欣賞著不遠處的鹽田,那些鹽工們正在用工具繼續在那鹽田裡邊拔拉不停。

  他們這樣的舉動,為的是讓鹽的結晶不至於過於粗大,看著跟前的鹽工,從那鹽田裡邊撈起了一把濕呼呼的潔白鹽粒。

  而這些鹽田,距離海岸線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而且這附近主要還是荒蕪的鹽鹼地。

  漢唐商行便在這裡,用水泥築成了一個個的池子,一來,讓那些泥沙雜質等不會汙染到正在曬製的海鹽。

  再有就是,旁邊那些苫布,則是用來防雨的,一旦要有雨來,那就得趕緊拿苫布蓋住那些鹽田。

  一乾武勳子弟聽著那程鯤在這裡用三寸不爛之舌解釋著這曬鹽法的優越性和缺點。

  但終究比起過去的煮鹽法而言,簡直不要太便利,而且是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產出最多的海鹽。

  “這座鹽山,就是咱們這座鹽場開始曬鹽,到如今的收獲。”

  “……如今這個鹽場,若是天好,像今日這般,有太陽還有風,那麽一畝鹽田大約能夠產出百斤左右的海鹽。”

  “咱們這個鹽場目前規模還不算大,但也有一千畝鹽田,一日下來,可得用以食用的海鹽十萬斤左右……”

  “小人也請來了一些當地的老鹽工和鹽商進行合作。也聽他們說起了煮鹽法制鹽。”

  “他們是以茅草為燃料,晝夜不停兼作,燒沸鹵水,蒸發水份,水份一乾,再添鹵水煎煮之。

  至滿鍋之時,投皂夾或麻仁數片,鹵即凝聚成鹽……”

  “一個晝夜,可熬鹽六鍋,一日可得鹽三百余斤,只不過,一灶就需要兩人輪流燒火,兩人輪流挑鹵水。

  還有兩人負責觀察攪拌鹵水。另外所耗茅草亦需要一到兩個人采伐運送……”

  “而我們的曬鹽之法,千畝鹽田,需要人工不過數十人,不需燃料、鍋灶等物……”

  #####
  一邊欣賞,一邊聽著程鯤之言,一乾原本只是滿臉新奇與訝然地欣賞著這一切的李恪還有一乾勳貴子弟們。

  亦都被這曬鹽之法的便利性震驚到無以複加,而程處弼則是越發地洋洋得意。

  曬鹽法絕對是在工業化製取食鹽之前的最優製取食鹽的一種製鹽法。當然也得需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因素。

  而在華夏大地,曬鹽法的出現,也許在一些少數地區出現過,但是大規模的則從來沒有。

  程處弼可是記得很清楚,直到明朝之時,山東之地仍舊是以煮鹽法為主。

  但實際上,膠東半島一帶,絕對屬於曬鹽法最優選的地方。第一,這裡的年平均日照時期很長,第二,那就是風大。

  程處弼猶記得自己曾經與一票同學結伴到膠東的威海旅遊,那可是號稱中國最乾淨整潔的城市之一。

  這讓程處弼份外的好奇,直到他來到了威海溜達了一整天,那一天,風呼呼的嗷嚎。

  他甚至看到了一隻鑽出洞的耗子,被那鼓蕩的風兒刮得打了個滾。

  哪怕是等到了夜晚,住在酒店裡邊,透著窗隙的風聲,也猶如鬼叫一般。

  直到詢問了當地人,知道這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沒有一天不刮風,而且這樣的風力,只能算一般之後。

  程處弼終於明白了威海為何地面上莫說垃圾,煙頭,就連枯葉、衛生紙也見不著一張的原因。嗯,風夠大,什麽玩意也甭想留下……

  當然,這只是程處弼自己的經歷與道聽途說,但是再加上後世山東的海鹽產量能夠佔到全國的七成,這也就足以證明了這一帶絕對很適合曬鹽法制鹽。

  就在一乾人議論紛紛地當口,一旁,天殘地缺組合中的天殘許敬宗暗戳戳地湊到了程三郎身邊。

  先是衝程三郎滿臉心悅誠服地一禮。

  “小程太保改良這製鹽之法,當能澤被蒼生,惠及我大唐萬民也。”

  一乾勳貴子弟表情古怪地瞅了過來,許敬宗與李義府這兩位被洛陽官吏視之為程三郎走狗鷹犬的家夥,真不愧是厚顏無恥的馬屁精。

  老幾十歲的人,居然拍起馬屁來,顯得如此的恬不知恥。

  可偏偏這位許敬宗對於周圍的目光視若無睹,指了指那跟前的鹽山,朗聲言道。

  “小程太保可知,我大唐製鹽向來耗費甚巨,以至於鹽價甚貴,而煮鹽法,得鹽不易,故爾,大唐各地鹽價亦高低不同。”

  “下官之前曾經查閱過相關的記載,北魏自遷鄴後,於滄、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煮鹽。

  滄州為最,置灶一千三、四百余,而青州次之,置灶近六百之數……

  合四州之力,終歲合收鹽二十萬九千七百余斛,軍國所資,得以周膽矣。”

  “而我大唐立朝以來,山東、河北之地,歷經隋末之亂,百業凋零,至今,製鹽之業,未複舊觀。”

  “且我大唐立國以來,未禁民間製鹽售鹽,而在隋末之時,各地鹽場,多為當地世家大族所所並吞。”

  “就如今的青州鹽場有大小近十數處,亦多屬於山東世家,而那些鹽場中勞作的鹽戶哪怕是辛苦一年所得,亦不過剛得溫飽爾……”

  看著這位許天殘在這裡侃侃而言,重要的是偏偏還能夠言之有物。

  一乾勳貴子弟,倒真有些對這位年過六旬的許敬宗刮目相看,而一旁的李義府表面雖然不動聲色。

  可實際上內心嫉妒得險些發狂,自己知曉要追隨程三郎前往山東之地,也不是沒有做過功課。

  可是還真沒有注意過鹽業這一方面的詳情,偏偏程三郎居然躥到了這裡來搞鹽,正好讓許敬宗那老不要臉的正好搶到了諾大的彩頭。

  可真是讓李義府嫉妒得都想要抄刀子給這個瘸腿的老貨來上三刀六洞以泄心頭之火。

  許敬宗侃侃而言之際,還不忘記瞄了眼旁邊因為妒忌而表情扭曲到近乎猙獰的李義府。

  傻小子,這回明白薑是老的辣了吧?呵呵,作為舔狗,不但要舔得好,舔得及時,重要的是還要舔出水平。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