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誦經驅魔
簡簡單單的酒足飯飽之後,唐三藏正準備結帳之時,一股消息像風一樣傳遍整個烏雞國王都,且向著整個烏雞國蔓延。
而這個消息,自然便是關於文殊菩薩謀劃烏雞國之事,簡單地描述了其中的前因後果。
很快,眾多平民便明白了為何文殊菩薩突然現身烏雞國王都,以及為何王宮之中會出現怪異狀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為何在短短數年間,烏雞國內寺廟不斷增加的來源。
而烏雞國國王作為開國君主,從很大程度而言,他的存在便等同於烏雞國氣運的存在。
故以,這也正是為何青獅精以著烏雞國國王的身份,不斷地在烏雞國范圍內大量修建寺廟沒有引發任何的暴動和非議,著實是烏雞國國王的威望可謂是極高。
一時間,隨著真正的烏雞國國王現身,烏雞國國內的形勢當即大變,佛教在烏雞國幾乎失去了所有的土壤。
至此,文殊菩薩關於烏雞國的所有謀劃,徹底宣布失敗。
最起碼,佛教想要再度在烏雞國之中發展起來,要再過個幾十天,待經歷過這些事的這一代烏雞國國民盡數老死才有可能。
只不過,文殊菩薩此刻也沒有心思關注烏雞國的變化,而是在小心地向著如來佛祖稟報著具體情況。
高高盤坐在其上,被無盡佛光所籠罩著的如來聽完文殊菩薩的講述,微微的沉吟過後,呈拈花狀的手指輕輕一彈,一點華光落入文殊菩薩的額頭之上。
以著文殊菩薩為中心,七彩光芒柔和流轉了片刻,隨之緩緩消失的同時,文殊菩薩那受損的金身也恢復了過來。
“文殊尊者,你且歸位。”
如來那浩蕩威嚴的聲音隨即傳入文殊菩薩的耳中。
“是!”
文殊菩薩不敢展露喜意,當即沉穩地飄飛回一旁,立於普賢菩薩的正前方。
“西行大劫,非是小事,對我佛教而言,自然是極大的機緣,但其中卻必然不乏凶險,諸位切勿大意,謹記,慎記。”
“是!”
以著某種特別的規律在各自的位置或坐,或站,或盤的諸多菩薩、羅漢、使者等等齊聲應道。
隨即,小小地警醒了一番後,如來這才將視線投到文殊菩薩的身上,說道。
“‘意難平’此人,本便是出乎了我和天庭所預估的變數所在,故以文殊尊者無須過於耿耿於懷。”
“可終究是弟子大意,壞了我佛教謀劃,以至於取經人少了一劫。”文殊菩薩沉聲說道。
“非也……”如來佛祖的表情沒有絲毫的變化,說道。“那取經人在烏雞國的劫數已然圓滿。”
“嗯?”
聽著如來所說,在場的諸多具備大神通的菩薩紛紛暗中推算了一番,卻是發現如來佛祖所言非虛,西行劫難之中,烏雞國劫難赫然已經圓滿。
隨即,也不待諸多菩薩發問,如來微微頷首,接著說道。
“那‘意難平’身份特殊,或許自取經人無意入烏雞國王都,文殊尊者你所設好的那一劫便稱得上缺失了,反倒是‘意難平’的出現,引發了一連串的變化,導致最後烏雞國劫數圓滿。”
“原來如此。”文殊菩薩聞聲點頭之余,心中卻是平生了不少感悟。
“只不過……”
如來佛祖微微搖了搖頭,說道。“這劫數雖然圓滿,但功德氣運卻是沒有歸入我教,亦稱得上是一大損失。”
說到這裡,如來佛祖卻是聲如洪鍾一般宣了句佛號。“阿彌陀佛~”
眾多菩薩、羅漢、使者紛紛也隨之一並開口。
“阿彌陀佛~”
隨著一聲悠揚浩蕩的佛號聲傳遍靈山四周,無數生靈頓生奇妙感悟。
而文殊菩薩隨之卻是不忘稟報著自己險些喪命得來的重要情報,來個將功贖過。
“如來,弟子此行卻並非是毫無收獲,關於那‘意難平’,卻是有著些許重要發現。”
“文殊尊者請說。”如來佛祖微微頷首,說道。
“那‘意難平’乃是人族一員,且其行為姿態頗像人族上古聖王,極其維護人族尊嚴,也正是為此,他才會緊追著我不放,與我有深仇大恨一般。”文殊菩薩點了點,說道。
“人族?!”
這言一出,遠遠地出乎了此刻在場的西天大能預料。
如今可不是上古時期,那肉體孱弱的人族能夠憑借著幾乎無窮無盡的氣運功德堆出聖賢、人王一類存在。
自上一次大劫封神榜過後,且不說人族以國度相互劃分,彼此敵對爭鬥,不複過去那般人族直接便是一個整體,硬生生能夠憑借著整個人族氣運凝聚出人王那等足以和聖人平等對話的存在。
如今的人族,以著國家劃分,大大小小分潤著整個人族氣運而成的國家,或是稱曰國王,或是稱曰天子等等,再無能夠真正代表整個人族的人王存在。
也正是如此,沒有真正能夠代表人族與神佛平等對話的人王存在,人族的地位雖然依舊特殊,但神佛再也無須有忌憚人族。
人族,無害的香火源頭。
“正是,那‘意難平’毫不忌諱地道出自己的跟腳,想來不假。”文殊菩薩肯定地說道。
“或許,他本就是上古人族?”一旁的普賢菩薩猜測道。
“不無可能……”隨即,文殊菩薩接著說道。“更重要的,便是誦念佛經,似乎能夠對那‘意難平’產生克制作用。”
此話一出,如來佛祖也不禁為之側目,問道。“當真?”
“那取經人三藏聖僧便是誦念經文,其身自然產生一種奇妙白光,將其驚走,想來誦念佛經必有效果。”文殊菩薩如實地說道。
西天靈山諸多大能,不禁暗中頷首,將此事記了心中。
……
西天靈山之上發生的事,唐三藏自然是毫不知情。
只不過唐三藏本以為自己沒有入那烏雞國王城,會導致本應得的功德氣運大減,卻不料恰恰相反,所得的功德氣運遠超平常。
“也是了,‘意難平’那軀體,從某種角度而言,更像是貧僧的肢體,能夠代表貧僧。”再度踏上西行之路,即將走出烏雞國國境的唐三藏心中如是想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