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相克
洛玉瑯配好了膏方和洗浴的藥包,直接送給了青蓿,“前次不方便,現在可與你直說,青荷恐極難再有子嗣。”
青蓿眼神漸漸暗淡,低垂了眼眸,掩飾著自己的痛苦,“謝家主未在她面前直言。”
“先哄著她調養好身子吧。”洛玉瑯不敢告訴穆十四娘,她為了幫青荷出氣,就已做到這個地步,若是知曉實情,不知道會如何,而自己又不可能袖手旁觀。
“雖說事無絕對,但我心中並無成算,所以不能讓你守著虛妄。”洛玉瑯思量再三,“此事隻你我二人知曉。”
青蓿點頭,“這是自然。”
洛玉瑯拱了拱手,辭別歸家。
若說幫著穆十四娘制定法子時,他還有些尷尬,人家正主尚未發話,他們做為外人就開始不管不顧,好象不太妥當。
但看青蓿這曖昧不明的態度,他突然理解了穆十四娘的憤怒。
大將軍正妻依舊喜歡宴客,也改成了吳越的裝扮,木花坊專門為她定製的,絕無僅有的衣裙,只要上身,就能得到讚賞。
在某個方面缺失,必定想在另一個方面找補回來。
所以,這位大將軍正妻,漸漸非木花坊衣裙不穿。
不過,風評也漸漸傳得街知巷聞。
這位脾氣是乎不太好,一句話不對,毫不給人顏面,不論你是哪家的夫人小姐。
洛玉瑯和穆十四娘提起,她只是撇了撇嘴,連議論的興趣都沒有。
洛玉瑯拿起她新描畫的花樣,“為何不快馬斬亂麻?”
穆十四娘停了筆,“得了你上次莽撞的經驗,有些事還是徐徐圖之的好。”
“以青蓿現在的地位,就算那位不頂事,還會有新的人進來。”
穆十四娘淡然說道:“那我就對青蓿下手。”
洛玉瑯張了張嘴,“夫人聰慧。”
穆十四娘掃了他一眼,“我知道,我這是多管閑事,但我心裡想管,我便管了。”
“我沒說你錯。”洛玉瑯替自己辯白。
他在意的是,如果穆十四娘知道青荷再難有孕,而青蓿又取了新人,哪還有太平可言,她心裡的這根刺,早在青蓿取親委屈了青荷時,就已種下。
“你若得空,不如去看看絲線泡得如何了?”穆十四娘挑選著花樣,“我要試著繡一下,看看效果出不出彩。”
洛玉瑯望著為了此事有些魔怔的穆十四娘,突然理解了她。
表面上她是為了青荷,實則為了自己在穆府多年的壓抑,她對頤指氣使的人無端就會反感,以前會敬而遠之,現在有了實力,怎麽可能再忍得下。
很快,消息傳來,在一次宴請上,大將軍夫人命人當眾杖責了一個婢女,板子還未打完,人就沒氣了。
而這位可憐的婢女,不過是端茶時,稍稍不留意,灑了些出來而已。
洛玉瑯聽說後,徑直扯了穆十四娘去小廟,非要她和自己跪在裡面,念完《金剛經》才許她起身。
上了鳶尾花小徑,穆十四娘一把甩開他,“在廟裡時,我不能妄言。我不信因果報信。”
洛玉瑯眼含心痛地看著她,“若我告訴你,這世上真有因果之說呢。”
“人又不是我打死的,層層盤剝下來,算到我頭上的,也剩不了多少。”
洛玉瑯無奈地看著她,“我開了藥方,你不用。你難道就沒覺出,你現在性情大為不同了嗎?”
穆十四娘固執地轉身,“我覺得我現在挺好。”
“是我不好,讓你擔驚受怕了十個月;亦是我的錯,讓你性情大變。”洛玉瑯從背後擁著她,“你看這滿園的鳶尾,是我多年的夙願。還記得在蘇城時,我領你去看的鳶尾花嗎?”
穆十四娘沉默了良久,“讓我將此事做完。”
洛玉瑯隻擁緊了她,“此事完結,我就聽你的,吃藥。”
“那讓我去做。”洛玉瑯低聲說道:“你應當知道,這於我不過一念之間。”
穆十四娘搖頭,“她不配,她該亡在自身,而不是外力。”
漸漸的,大將軍府的宴請不再門庭若市,總有人托病請辭。
覺得受了冷遇的大將軍夫人,聽說性情越發乖張,兩位自小陪她到大的老仆都挨了打。
青蓿以為她是故土難離所致,勸她暫時回京都,卻被她罵了個狗血淋頭。
木花坊又要添繡娘送往大將軍府,因為大將軍夫人要求日日皆穿新衣。
穆十四娘聽靈秀說完,吩咐道:“繡技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千萬不能出了岔子,業專於精,而不專於雜。繡衣衫的只能繡衣衫,繡裙衫的專繡裙衫,鞋襪亦是如此,千萬莫弄混了。”
靈秀一向唯她馬首是瞻,自然應安排行事。
穆十四娘等她走後,獨自枯坐,這一波人派去後,應當每快會事了。
萬物相生相克,只要應用得宜,既可為善亦可為惡。
洛玉瑯說得沒錯,這世間皆有因果。
而最大的果報,就是讓人死得其所。
聽說青蓿延請了不少名醫,可大夫開出的方子,八九不離十,都是舒心靜氣之法。
就算不懂醫理之人,也聽得出,這是說夫人脾氣性情太過暴躁。
而那位,怎會相信,只會越發地氣憤。
青荷自服了藥,藥浴之後,淋漓之症漸好,心情舒爽,常來尋穆十四娘說話。
“現在府裡早晚皆不得安寧,動輒打罵下人,哭喊聲總是不絕。”
穆十四娘聽了,淡然說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必自幼便是這樣吧。”
青荷搖頭,“以前倒沒像現在這樣狂燥。”
穆十四娘看著她,“活寡不是那麽好守的。”
青荷怔然,“是我做錯了嗎?”
穆十四娘搖頭,“此事與你無關,莫瞎操心。”
“唉,我只是憂心青蓿。”青荷歎了口氣,“他也是難為。”
“他難為什麽?”穆十四娘淡然問道。
“他去信京都,無人肯信。府中這位,又不肯就醫。”
穆十四娘似想了想,“何不派那位和京都皆信得過之人去送信,自然就會信了。”
吳越到京都,一來一回,至少三月,而那時,一切已成定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