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繼承了古老神秘組織》寫給自己的複盤與總結
  寫給自己的複盤與總結
  開篇明義,這不是完本感言,也並不是寫給為數並不多的讀者老爺們,而是寫給自己的,一個關於這本書創作中的缺陷的複盤。

  一本書寫完,無論成績如何,都有必要全篇複盤,總結教訓,這樣才有進步的可能,對吧?
  而文字的書寫,本身又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這本書的成績顯然並不理想,尤其有複盤的必要,完本後我打開了後台,將從上架,到完結的約七十萬字篇幅的訂閱,進行了統計,找出下跌的部分,總結問題。

  現在,則做個更為“系統性”的總結。

  開誠布公,聊一聊這本書存在的問題。

  第一個,也是最大,最嚴重的問題,無疑是【節奏】,寫上架感言的時候,我說過,想要在這本書裡,嘗試解決數據崩盤的頑疾,結果顯然是失敗的……捂臉。

  為什麽失敗?
  歸根結底,是我始終沒意識到,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直到這本書的創作中,才極為遲鈍地意識到,症結在節奏上。

  說來慚愧,因為缺乏天賦,學東西慢,導致寫了幾年書,愣是對節奏缺乏清晰的認知,始終模模糊糊,說不清,道不明,不像很多厲害的同行,很容易就能掌握,直到最近,才有了些明悟。

  而訂閱的變化,也佐證了這一點。

  具體到這本書,影響節奏的原因主要有三。

  1、兩段劇情的銜接,不夠乾脆利落。不會畫句號。

  比如一個高潮寫完,下一個劇情的鋪墊做完,善後工作完成,這裡應該畫個句號。然後立即進入新劇情,但在這個銜接的部分,會顯得拖遝,我會糾結於,如何讓兩段劇情銜接的順滑,會為了追求這個效果,用大量的篇幅進行無聊的“過渡”,消解高潮導致的劇情“慣性”,而實際上,這個處理是有問題的,如果做個粗俗的比喻,就像是小便時候,尿液總是排不乾淨……應該追求的是減少過渡,甚至沒有過渡,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也進行了嘗試,從追訂數據上,可以看出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2、細綱的缺位。

  我的細綱始終寫的很不認真,雖然相比於過去,在這方面,已經有了提高,但仍舊遠遠不夠,而細綱的不充分,會極大地破壞節奏。

  為什麽細綱寫不好?以往,我將其歸結於懶惰,但最近我意識到,不止於此。寫細綱的前提,是寫好大綱……這部分,我曾經嘗試過認真寫,比如在開書前,寫完全本的大綱,但實際上,這反而令我在開篇上束手束腳,留下了不太美好的記憶。導致在這本書上,沒有對大綱進行清晰的設計,而只是有了一個很粗略的,大概的思路,就開始了連載,如今反思,其實做大綱還是很有必要的,而束縛手腳的,也從不是大綱,而是細綱。

  過往也看過一些很厲害的作者,寫書是不用大綱的,成績也很好,我一度認為這沒什麽問題,但最近覺得,還是要有,前段時間李誕寫了本工作手冊,裡面引用了北野武的一段話“喜劇是一定要有個邊界的,沒有邊界的漫無目的想,什麽都創作不出來”,恩,這裡特意找原文抄錄過來,雖然這段講的是“主題”,是喜劇,但小說想來也差不多,大綱就是劇情的邊界,因為沒有大綱,我在想劇情的時候,往往是幾個故事模型輪換,這就導致,有時候構思不及時,當前劇情寫完了,下一個劇情還沒確定,這就非常要命,在這本裡,就出過這個問題,引以為鑒,如果有個大綱,也許可以倒逼我寫好細綱。

  當然,最要命的,還是想不出有張力的劇情,想不出適合用的好的橋段,這個最難解,也最頭疼,思來想去,只能是多看書,積攢素材和故事,多嘗試一些套路的使用,多練習,達到熟能生巧,爛熟於心,這個問題想不出解法,只能花時間和字數練習。

  3、給信息的方式方法

  這個問題是我最早意識到的,很多題材裡,主角都需要了解世界觀的背景信息,這部分也是沒辦法省略的,可想要將背景信息寫的好看,很難,稍不注意,讀者就會覺得無聊,乏味,但又繞不過去,這本書裡,每次寫到這部分,都會很頭疼,寫的難受,讀者看的也不爽,又不能不寫,所以一直在想,怎麽解決,去看大神的解法,詭秘做的真好,用塔羅會解決了信息交換的問題,寫幾章都不膩,大奉沿襲了這個寫法,老鷹……手法最樸實無華,直接用大章節字數淹過去了……前兩個不能生搬硬套,大章節的解法雖然很無賴,但確實有用……將背景信息用對話的形式,夾在前後兩個劇情之間,一個大章節拋過去,最簡單粗暴,另外,如果可以,最好還是先留個期待感,然後拋背景……或者,想辦法將背景設定打散,平均灑在一整塊劇情裡的某幾個環節內……都可以,這裡做過思考,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可以嘗試。

  嘖,光第一個節奏就說了一千七百字……寫餓了,泡個面,明天再寫。

  ……

  第二天。

  總結完節奏這個最大的坑,第二個,想說說人物,不同於節奏的潰敗,在人物塑造上,這本書應該是有進步的,這裡的進步並不是說,我塑造出了什麽好的人物,並沒有,而是說,一些嘗試,基本按照預想完成了。

  在上架感言裡,我說過,這本書之所以在開書時候,寧肯降低主角逼格,爽感,也要堅持這麽寫,很大程度,是為了練習人物塑造。

  這個題材,如果抬高主角逼格,凸出尊卑上下級的關系,肯定會讓主角與配角的人格出現不平等,而我覺得,人格的高低,會嚴重影響角色間的互動,這是我從創作沙盤過程裡獲得的教訓,而想要塑造人物,互動又是關鍵。

  在這個思路下,我嘗試用一些手法,有意識地塑造人物,雖然很粗糙,生疏,但行為無疑是積極的,應該保持下去。具體的手法,嘗試的路線,沒必要詳說,大體上,是對打標簽和cp化這兩方面進行聯系,人物的塑造和節奏不同,後者可以從訂閱上清晰看到進步與否,前者很多時候,只能憑感覺……我個人認為,整體上是有提升的,這從前後出現的人物上可以做對比,朱一聞的塑造前期失敗,所以他很長一段時間神隱,沒戲份,因為我覺得人物形象模糊,後來在長白山劇情嘗試拉了下,稍微好了一點,蘇寧死,奔喪那陣又拉了下,稍微又好了一點點……但還是不合格,這說明了第一印象的重要。雪莉的塑造有點可惜,這個人物我是想過用力塑造的,但後來玩砸了,反思下,問題出在畫風和定位上,雪莉的畫風一度與故事整體不符,定位更是模糊,雖然戲份不少,但缺乏彰顯魅力的劇情,到後面,直接丟過去,和喬索索組cp了……玖月同樣有點無力,開場是可以的,但隨著成績下滑,劇情無力,我沒有閑暇給她更多的發揮空間,這個人物有點高開低走……還有……算了,不細說,至於沒有記憶點特別深的人物,主要是因為篇幅原因,沒有空間進行人物性格轉換深挖,這部分倒沒什麽說的,有過經驗。

  還有……對了,在寫沙盤時候,我意識到了“三人一台戲”的設置,也進行了實驗,很明顯能感覺到,想要將人物互動寫的活潑生動,三個人的組合是最合適的,不只是人物,包括一張地圖,如果想要讀者熟悉它,用三個標志建築物來錨定,也很有效,以後有機會嘗試。

  第三個問題,是結構。

  在這方面,我過去的理解是非常淺薄的,僅限於說,例如諸天流,一個副本連一個副本這樣的結構,或者一個個的單元劇,或者傳統玄幻題材,主角先在一個小地圖,將實力和名望提升到頂點,然後進入更大的地圖,重複上述過程這種。等等。

  更近似於,整本書大的框架。

  後來,慢慢回想起上學時候學的一些,總分,總分總,並列,遞進……這些文章結構,但僅限於回想,沒什麽深的感悟。

  再後來,逐漸開始意識到,更細化的,在劇情排布上的結構安排,開始模模糊糊,摸索著使用,比如第一卷和第二卷的銜接,又比如,魔都卷整體的劇情,是高低高的曲線。甚至嘗試了兩次雙線結構,模仿影視劇的推進方式,兩條劇情線一起推,然後集中一點爆開(這一點被吐槽了,說劇情切換的頻繁,影響了閱讀體驗……)東京卷也做了結構安排,當時還有些洋洋自得,覺得自己有所提高,當時這樣做,也的確有一些幫助,比如說,對一卷劇情的掌控感更強,寫著有底氣,但現在想想,這裡的嘗試還是非常粗淺的,更傾向於“劇情排布”,和一些好作品提到的結構,不完全是一個東西,那段時間,我心裡覺得結構很重要,但並不清楚它到底為啥重要,結構這個東西對小說的意義在哪。

  這個問題,直到我完本,重新審視整本書,並去重新看了大奉和大周(詭秘段位高,看的迷糊),才有了一些感悟。

  結構好,可以令劇情緊湊,一段段劇情間存在內在的聯系,存在暗線串聯,就更有看下去,看到結尾的欲望。

  一個單元劇,每一集獨立,彼此沒啥聯系,讀者說放下就放下了,不會想著看到結尾。

  而一個結構好的故事,少看一段,可能就看不懂了,像是詭秘就是這樣,我去聽書,一個走神,回過神來,發現劇情接不上了,看不懂了……隻好倒回去重新聽,相反的,有些書,跳過了一段,好像也沒啥影響,以往我覺得這是“水”的問題,但現在覺得,也是很多劇情間沒有內在聯系的原因。

  在意識到這點後,我重新審視這本書,發現是存在結構的,但這更像是一種摸索中的,迷迷糊糊,無意識去進行的,最明顯的,就是上代掌教一千年前,分成幾個隊伍,尋找彼岸這條線,它實際上,是完成了不同劇情的內在聯系的,主角去東京,禦三家是曾經的隊伍之一,去長安,遲家祖先曾經追隨過上代掌教,去蓉城,劍閣曾經也是尋找彼岸的一員,去歐洲,守夜人也是當年的隊伍,去天竺,同樣……這些劇情,是有聯系的,而美姬與四大凶獸則是三千年前那條線……可雖然有聯系,但實際上做的並不好,存在兩個嚴重的問題。

  其一,是整個結構是無意識去做的,等做完了才醒悟,這就導致,劇情安排上出了大問題,我沒意識到,這個結構是有用的,過早地將尋找彼岸計劃說明白了,就丟失了懸念,這個操作太蠢了,如果我重新來寫,肯定不這樣設計,會把懸念留著,每找到一些當年的“前輩”,就留一些懸念出來,後面再抖出來,揭曉。這就是沒有預先做設計的結果。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了慶余年,這本書我沒看,因為怕被風格影響(吐槽,當讀者那陣,我特喜歡看的一些書,後來都不敢看了,尤其是文字風格濃鬱的作者更不太敢看,怕被帶溝裡)但在知乎上找了書友總結的大綱,打印出來研究過,范閑走過的故事,經歷的劇情,很多都是葉輕眉的暗線,她的足跡,留下的故人與舊事的後續影響,隨著劇情推進,范閑一點點挖出來這條暗線,曾經的故事,到後期徹底揭曉,葉輕眉就是連接不同劇情的線,這種才是正確的寫法。(當然,看的是讀者總結的大綱,不知道想法對不對)

  扯遠了,說回我這本,問題其二,這種內在聯系還是太弱了,這一方面是之前說的,沒去做懸念的原因,也是兩個劇情,缺乏直接的聯系的原因。

  我很久前,就聽過環環相扣這個詞,但始終稀裡糊塗,缺乏清晰的理解,之前看過一篇分析一世之尊的書評,其中有一段劇情的設計,讓我有點理解了環環相扣,具體到我這本書裡,數據曲線最好的,印象最深的兩段劇情,是從去蓉城到長白山劇情結束,以及倫敦危機爆發到主角蘇醒,這兩段的數據保持的很好,我之前總結過,覺得是套路用得好,但用“環環相扣”這個詞往回看,其實,是結構銜接的好,一個劇情的結尾,是新劇情的開頭,這在蓉城劇情上表現的很清晰。

  不過這個就比暗線結構難多了,思來想去,想要加強這方面,根本上,還是要寫好細綱,多學套路。

  關於結構的反思,就是要有意識地去做暗線,做這種長篇福的大結構,這是在準備階段可以做到的,至於環環相扣,對我還是太難了,需要繼續琢磨。

  第四個問題,是換地圖。

  這個是最無奈的部分,這本書的數據下跌,除了節奏問題,頻繁換地圖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寫沙盤的時候,我就被換地圖狠狠教訓過,以至於出現陰影,理想情況,是盡可能少換地圖,甚至不換,但這個題材的絕望之處在於,必須頻繁換地圖……沒辦法不換,面對這個情況,我能做的,只有努力減少換地圖的割裂感,其中,去東京前,為了把地圖換好,用了好幾章來鋪墊過渡,結果是慘烈的,這個行為嚴重破壞了節奏,得不償失,好在,教訓帶來了經驗的增長,在後續的地圖更換中,沒有再出現長篇福的過渡,對於換地圖,也總結出了自己的方法,這算個收獲吧。

  第五個問題,是重複。

  這本書在開書時候,我預想的推動劇情的“引擎”有三個,一個是妖魔出現,解決。一個是收新成員,一個是遺跡。其中,關於遺跡部分,寫的最差,具體不細說,很簡單的原因,沒必要長篇大論分析,而前兩個,很容易出現,慢慢重複的問題,關於收新成員,在朱一聞、寧錯、雪莉後,我意識到套路重複,開始從忽悠新成員,變成收服老成員,這個過渡我自己是滿意的,呂青之後,就幾乎沒有重複最初的套路了。

  但打妖魔的套路重複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也嘗試過改變,但效果很差,這也是很常見的問題了,很多成績很好的書,之所以慢慢失去吸引力,都是因為套路重複。

  這裡很要命的一點是,套路這個東西,如果只是重複,雖然會成績下滑,但多數讀者仍舊愛看……很無奈,讀者嘴上會罵,說套路重複,但真正訂閱的讀者,不太在意這個,影響肯定是有的,但下滑是很平穩的,甚至曝光多的話,未必會下滑,反而可能增長……

  往往是,讀者還沒膩,作者先寫膩了,自己受不了了,寫的想吐,惡心,寫不下去。努力把套路玩出花,增加新鮮感是一個辦法,我以前寫書時候嘗試過,有用,但新鮮感總會消失的,而如果拋棄套路,大概率雪崩。

  這個問題以後肯定也會遇到,最近在想解決辦法,要麽,是提高心裡耐受程度,改變自己,就算惡心想吐,也堅持重複下去,要麽,是想辦法用新的套路,取代舊的,這樣的話,雖然也有影響,但是我能想到的方案中,最好的。

  以這本書為例,忽悠新成員寫膩了以後,改成收服老成員,套路也變了,但效果不錯。

  像是大奉,從最初的破案套路,慢慢轉入玄幻套路,也是個學習對象。

  但我覺得,想要完成過渡,必須要在書最初的設定上,就留下轉換的空間,如果這本書不是“繼承”,而是“打造”,不存在曾經的人教,那就沒法完成套路的切換,解決重複問題,這裡我的想法是,以後寫書,在開篇時候,做大綱的階段,就要考慮到套路的切換問題,否則到後面,意識到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就晚了。

  基本就是這些了,五千多字的總結,算是這本書獲得的經驗教訓,寫出來,一些本來想的不太清晰的東西,果然明白了很多,寫作是最好的思考方法啊。

  但寫下來只是第一步,如果沒辦法解決以上的問題,沒有真的,踏踏實實按照上面的反思去做,那麽,這些總結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發出來,也是個自我監督的作用,希望我不是白寫,而是在後續的創作裡真的去改變,保留好的,改掉壞的。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能看到這裡,畢竟這些東西本身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挺沒意思的,如果的確有讀者看到了這裡。那提前祝您中秋快樂吧。

  晚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