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世祖》第384章 應對措施
  第384章 應對措施
  “兵部征兵倒是順利,各地應募的壯丁,約莫十萬人,參謀司挑了七成,已經操練了一個多月。”

  朱誼在參謀司多年,作為兵部尚書,也是極為合格的。

  “此次征兵,共耗費錢糧五十萬銀圓,派遣的人手,去了浙江義烏、徽州、江西、銅陵等地,兵源還算不錯。”

  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礦產資源密布的地方,礦丁很多。

  而江西,則由於人口充足,優質的兵源自然也就充足。

  而這種直接派遣官吏,去往各地征兵的事件,這在大明還是第一次。

  嘉靖年間的募兵製開始,征兵往往都是將領們主導,朝廷只需要監督,付出錢糧即可。

  例如,戚家軍,就只要義烏兵,而且隻認戚繼光,以及其後代。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尾大甩不掉的毛病。

  一隻不受控制的強軍,絕對不會被朝廷容忍,所以戚繼光一死,戚家軍就名存實亡。

  “也就是說,再過一個多月,咱們能得到七萬輔兵?”

  皇帝精神振奮了一些。

  即使是七萬民夫,也有著極大的作用,更何況還是輔兵。

  經過一番淘汰,留下一半就能成為強軍了。

  “陛下,這些未曾上過戰場的輔兵,莫要做太多的指望!”

  朱謀潑起了冷水:“若是打擊盜賊,流寇等,倒是能派上一些用場,但對於滿清,他們只能搖旗呐喊,並且搬運糧草罷了。”

  “兵貴精,而不在於多。”

  一旁的呂大器,也忍不住道。

  “京營的組建,還未妥當啊!”

  皇帝忍不住歎息道。

  京營,即皇帝親領的兵馬,主要職責在於護衛首都。

  以火器營、親兵營兩萬余人為主,融合部分川兵、南兵、軍戶,約莫五萬人左右。

  雖然一直操練了三個多月,但終究是太短了,還沒有形成戰鬥力,也沒有經過檢驗。

  這樣一來,反而攤薄了火器營與親兵營的作戰能力。

  “陛下,到底是淮海防線組建穩妥,也算是有一戰之力。”

  趙舒見皇帝眉頭緊鎖,忍不住勸說道:“淮海約有十來萬兵馬,再加上京營五萬,如果將河南的兵馬調至南京,可湊齊三十萬大軍。”

  “即使事有不協,但長江水師船甲千艘,滿清也無法渡過長江。”

  聽到這,朱誼汐才緩了口氣。

  當時弘光之所以大敗,就在於瓜洲水師投降,鎮江鄭鴻逵一觸即潰,所以南京才被拿下。

  水師才是保命的。

  “看來,今秋滿清很可能將要南下。”

  呂大器搖搖頭,臉色難看。

  “把地圖拿來!”

  皇帝臉色微變,揮了揮手。

  旋即,一張大桌子被抬出,大明十三省的巨幅地圖,呈現在眾人面前。

  偌大的地圖,份屬成了四部分,為了更好的區分,一道簡易的線條(以黃綢鋪開)分割而開。

  從北往南而望。

  首先是滿清,山西、北直隸、山東、遼東,以及衛輝等三府。

  半個蒙古草原,半個東北。

  如果加上遼東,保守估計,統治人口約莫八百來萬。

  接下來,則是陝西的西北角,以臨洮府的蘭州為節點,包括陝西行都司在內,人口約莫百萬。

  這是李自成縮水版的大順。

  接下來,則是半個陝西、四川、湖廣、江西、半個河南、南直隸、浙江、廣東、廣西、福建、貴州。

  即使湖廣遭受兵災,但保守估計,大明旗下的人口,依舊維持在五千萬以上。

  如果光是以人口而論,大明是怎麽也不會輸的。

  佔據雲南的孫可望,則是西南一角,不過兩三百萬人口,不足為慮。

  “清晰明了!即使微臣不知兵事,但也能讀懂其天下大勢。”

  薑曰廣讚歎道。

  “朱尚書,你管理兵部,想來對於滿清的南下,應該有所預料吧!”

  “回稟陛下,微臣只是略有猜測!”

  朱謀抬起頭,露出一雙明亮的眼眸。

  他毫無膽怯的走上前,指著地圖上的運河道:
  “如果滿清南下,只有走三條路。”

  “若是長策,則是盡全力謀奪陝西,再圖謀河南。”

  “如果為緩策,就像弘光元年那樣,從河南出發,出擊湖廣,奪取襄陽、武昌,編練水師,再順流而下,直取南京。”

  “而急策,則在於運河,糧草輜重自北向南而來,方便快捷,只是冬日容易結冰。”

  “結冰,可以鑿開!”

  這時,禮部尚書高宏圖,不由得說道:“運河最要緊的不是冰,而是枯水。”

  “秋冬北方少水,但一至江北,水流就充沛了。”

  “黃河去年水量還行。”

  皇帝聞言,歎了口氣道:“而且,黃河奪淮入海,再不濟,幾百裡的距離,人挑馬拉,也算不得大事。”

  “所以,陛下,運河沿線反而是最要緊的,例如宿遷、淮安、高郵等地,只要多布置釘子,能拖延其不少時間。”

  馮顯宗開口道。

  “滿清的紅衣火炮,再堅固的城池,也守不住。”

  皇帝沉聲說道:“要麽野戰擊敗他們,要麽斷其糧草,只有這兩個方法。”

  在坐的眾人無不沉默。

  在實力方面,再多的計謀也無濟於事。

  草草談了幾句,這場會議無疾而終。

  不過,也算是提前做了心理準備,不至於措手不及。

  而趙舒,最後還是留了下來。

  雖然說內閣是群輔製,但首輔卻是一錘定音的主,在強勢的首輔領導下,內閣其他輔臣只是陪襯。

  例如,張居正、楊廷和、徐階等時期,內閣其他人光芒暗淡。

  “陛下,如今之計,時間拖得越長,對於大明來說越有利。”

  趙舒言簡意賅道。

  “我何嘗不知如此?”

  皇帝點頭,輕聲道:“但滿清也知道,所以想要速戰速決。”

  趙舒想了想,不由道:“如此,只能盡量的增強南京的實力,可用替換之法。”

  皇帝探頭,細聽起來。

  說白了,就是將新兵,替換至河南、貴州兩地,形成防守姿態。

  而替換來的精兵,則至南京。

  “如此,可得兩萬余精銳,而敵不自知,也算是咱們的暗手。”

  皇帝笑了笑,補充道“”

  “除此以外,還可以在山東,山西等地,鼓動百姓起義,也能打亂他們的步驟,爭取時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