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參謀
帝後衝突,最後仍舊以皇后妥協謝幕。
雖然坤寧宮保密的厲害,但后宮中,依舊流傳開來。
畢竟那麽大的宮殿,封閉了一個時辰,皇帝又氣衝衝的離開,皇后心情鬱結,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得出來。
不過,這件事對於太子來說,卻是清楚明白。
作為皇后的親子,他在坤寧中暢通無阻,拉攏信人再迅速不過,若是一些隱秘的事他倒難知,但帝後衝突,他卻清楚。
“坤寧宮當時緊閉大門,只能模糊的穿出幾句軍隊,太子的模樣,因為涉及到您,所以就迅速送消息過來了……”
身旁,親近的宦官一邊給太子倒茶,一邊輕聲解釋著。
“軍隊?”太子眉頭一蹙,他感覺自己手中的茶都不香了。
對於儲君來說,軍隊太敏感了。
即使在大明,皇帝對太子一如既往的放心,忌憚之事很少,但這不過是太子守規矩罷了。
換句話來說,整個東宮的官吏,基本上都是朝廷官員代任,左詹事等職,人家首先想的是忠君。
且在儒家社會,忠君為上,孝道為先,像唐、元那樣,太子動不動就兵變,甚至奪權,在明朝是不可想象的。
朱存渠從來沒想過要軍隊,頂多是在宮廷中安插眼線,另外再派遣一些手下去宮外經營生意罷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這是有人誣陷我——”
朱存渠心裡立馬蹦出一個想法。
大明三百年,只有病逝的太子,從來沒有廢黜的太子,但這是新朝。
雖然打著大明的旗幟,但內裡卻換了七七八八。
東漢和西漢的差別,只要是讀史的人都知道。
看著太子臉色煞白,神情恍惚的模樣,一旁的宦官也是為之一驚,忍不住道:“殿下,您是皇后親子,可去向皇后娘娘請安——”
“沒錯,我要去坤寧宮。”
太子緩過勁來,松了口氣。
這時候他也想清楚了,如果真的涉及到東宮的位置,皇后應該會派人來通知的。
如今還沒有消息,怕只是小事。
很快,忽然就有人道:“殿下,從坤寧宮傳來消息,皇后娘娘召您過去——”
聞言,太子渾身一震,他不可置信的扭過頭,看著一旁剛剛言語的宦官。
後者也是震驚不已,臉色急劇煞白,毫無血色。
“走——”太子收拾了衣袍,披了上一件裘衣,就緩步而行。
足足用了一刻鍾,在他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候,終於抵達了坤寧宮。
只見,皇后孫雪娘眼眶微紅,發簪有些搖晃,毫無儀態可言。
“母后——”
太子臉色凝重地行了一禮。
“孩子,快過來——”
孫雪娘拉著太子的手,珍愛莫名:“你才十七歲,臘月成婚,你父皇是真狠心啊……”
“兒子,兒子——”朱存渠嘴唇張了張,一種難以言表的口渴,貫穿他的全身。
感覺一切話語都堵在喉嚨中,怎麽也說不出來。
難道,我真的要被廢?
為什麽?
我從來沒有干涉過軍隊。
難道結交幾個勳貴,也是錯?
一時間,原本預備好的心態,此刻全部大亂。
皇后見到兒子臉色煞白,一副將要傾倒的模樣,立馬心疼不已:“你要是不想去軍隊,你娘我就算是拚了這條老命,也得把磨下去。”
“兒呀,你別嚇我啊!”
“什麽,從軍?”
朱存渠渾身一震,這兩句話猶如炸,把皇后嚇了一跳。
“是啊,從軍。”孫雪娘囉嗦道:“你父皇總想讓你去軍隊,哪裡苦的很,哪裡是太子能待的地方。”
“況且,大明這幾百年來,從來沒有去過軍隊的太子。”
“要我說,還不如效仿宣宗皇帝,給你弄個幼軍如何?那也是算從軍不是?”
聽到這,朱存渠哪裡不明白,這一切都是他瞎想出來的。
不由得他心中苦笑連連。
不過母后也是一驚一乍的,只是去軍隊而已,至於這般,弄得他心緒大亂。
收拾好心情,他整個人都恢復了光彩,脆聲道:“母后,從軍而已,兒子那麽多年的書都讀過來了,還怕什麽吃苦?”
聽到這話,皇后也有些松動。
對於教育的重視,當今皇帝是數一數二的。
皇子從五歲開始啟蒙,七歲正式上學,取大名,然後就開始了每天四個時辰的苦讀生涯。
光是坐著讀書也就罷了,平日裡還有騎馬射箭,火槍,游泳等項目,可謂是讓這群小家夥們苦不堪言。
而且,每十天只有一假,從早到晚,辛苦異常。
尤其是在夏天,一群皇子們被曬得黢黑,讓整個后宮都心疼不已。
“如此看來,你們讀書的苦,倒是不亞於從軍。”
皇后微微搖頭,轉眼間就恢復了雍容華貴:“只是,皇帝讓你隱姓埋名,從普通的隊正做起,可有想法?”
“孩兒聽命就是。”太子露出了一絲笑容:“正好可以結交一些好友,多一些軍中的學問,以免日後父皇考究起來,一問三不知。”
“你既然有這個心思,那我便放心了。”
皇后輕聲說著,然後又聊起了東宮事:
“臘月就要成婚了,這兩個月,你稍微禁些心思,將所有的氣力,都用在太子妃上。”
“我跟你說,東宮目前最要緊的就是太子妃,而你最要緊的則是生下嫡子。”
“秦王妃已經誕下了世子,齊王妃今夏娶的,前兩天就已經聽到信,懷上了。”
“你作為太子,可不能落後。”
朱存渠自然滿口應下。
其實作為太子,怎麽可能在娶妃就當個和尚呢?
他納的妾室,皇后給他張羅的就有三五個,無一不是姿色貌美的,但卻都沒有懷孕。
這是皇后親自吩咐的。
但凡太子妃沒有誕下皇孫,就不準有庶孫誕下。
很顯然,這是為將來的宮廷安穩作打算,這是未雨綢繆之策。
太子也同意了。
他還年輕,身體壯健,不愁子嗣,自然而然就想著后宮安穩。
離開了坤寧宮,太子精神一震,感覺空氣都香甜了起來。
不過,想到沒幾天就要從軍,這就讓他有些頭疼了。
只是,從軍這件事,還得推到明年了。
目前整個皇宮最要緊的,莫過於太子妃的過門。
作為整個天下的未來國母,事關朝廷、大明之未來,朝野矚目。
帝、後自然也就關切莫名。
為了給太子選妃,足足折騰了一年多,最終還是在勳貴中,選了曾英之女,年僅十六的嫡女,曾渝,小名梔兒。
除了性格落落大方外,還繼承了曾英的相貌,在勳貴群體中,也是一流的存在。
曾英,大明中興輔國功臣、東昌侯,駐蒙大臣,正二品銜。
如今人家在土謝圖汗部落,含辛茹苦地經營,已經有數年之久,讓其女為妃,也是一種激勵。
而對於皇帝來說,選擇曾英的理由很簡單——政治。
在勳貴群體之中,戰績最大流派的,莫過於陝西集團,也就是秦軍群體,主要是由孫傳庭的秦軍為主體。
而很顯然,皇后孫雪娘是其女,太子天然的就具有號召力。
不過,除了秦軍集團外,還有川軍集團,以及降軍集團,但兩者都不成氣候,在一起都打不過秦軍人。
畢竟誰讓皇帝就是陝西人呢?
就連如今的康國,也是由一群陝西人建起來。
而川將集團中,以曾英最為突出,為人又方正,知進退,而且還苦心經營漠北,與滿清鬥得你來我往。
最關鍵在於,其女不僅年齡合適,性格也好,還很漂亮,這就當仁不讓地成了太子妃了。
至於太子的想法,他這個新郎根本就沒有話語權。
為了這場舉世矚目的婚禮,戶部、內帑各拿出五十萬,合計一百萬塊銀圓,作為整個婚禮的籌備金。
這錢看起來多,相當於秦國就藩打仗的一年消耗了,但實際上卻只能說是剛剛好。
因為太子的婚禮,不僅簡簡單單的是個婚禮,而是整個朝野、大明、四方屬國的大事。
朝鮮、日本、康國、衛藏(和碩特汗國)、暹羅等屬國,必然要獻禮,再加上來往的外國,英、西、葡、荷四國的使臣,加在一起不下千人。
再這樣大喜事之中,對於京營、邊軍,以及百官、將領,勳貴等,都有大量的賞賜。
不提別的,京營二十來萬人,一些酒肉吃喝總要有吧。
所有人的賞賜在一起,起碼三五十萬。
林林總總一算,真正能用到婚禮上,只有區區二十來萬塊罷了。
如此多的錢財,文武百官都覺得有些少了,但轉過頭,卻又對於秦國的消耗覺得太多。
雙標太嚴重了。
但沒辦法,嫡庶之別,儲君之位,在某些人眼裡,十個秦王也比不上。
步入十二月,也就是臘月初一這天,幾輛馬車,悄悄地入了京城。
旋即,朝野立馬發覺,昔日的酂國公府,中門大開,長子及以下的家眷老小,全部都出門迎接。
這下,誰都明白了,昔日的首輔趙舒回來了。
歸去時雙腿康健有力,等到歸來時,他已經扶著拐杖,顫顫巍巍了。
須發皆白,老年斑爬起,若不是依舊精神抖擻,誰能識得這是曾經的大明首輔,掌控大明內閣十余年的權臣?
“爹——”長子攙扶著趙舒,頗有幾分心酸。
“哭什麽。”趙舒則輕責:“回老家一趟,盡盡孝心,我也算是放心了。”
長子則歎了口氣。
他當然明白,父親之所以如此,不過是長年累月的忙活,嘔心瀝血之下,從而形成了虧空。
不提別的,皇帝當初西征北討,掌家人的他,可謂是整宿整宿地熬著,能不虧空嗎?
酂國公府,雖然不列十大國公之一,但其權勢卻並未衰減太多,只要皇后還在,太子還在,其就有保障。
畢竟誰都知道,趙舒是皇帝和皇后的媒人,同時也是力保太子的第一人。
剛入坐,趙舒就歎道:“代州最近幾年安穩了,在我小時候,可是連年聽到韃子入寇的消息,不是殺了幾口人,就是搶了哪個村子。”
“如今好了,漠南地方安穩,韃子們也可親起來了。”
“回到家鄉,父老鄉親們對於修橋鋪路未多言語,反倒是對天下太平,無韃子入寇讚不絕口,我這一輩子也算是沒有白忙活。”
忽然,就有下人來稟報,太子來了。
這次中門又大開了。
太子朱存渠臉上帶著喜悅:“趙公,您可算是回來了。”
“太子殿下的大婚,老臣又怎敢不參加?”
趙舒露出了笑容,顯然這是發自內心,暖人心脾:
“曾家的姑娘我雖然沒見過,但曾英我是知道的,為人沉穩,又識大體,讀書也不少,其閨女必然也不太差。”
“父皇和母后選的太子妃,必然是最好的。”太子淡淡道。
隨即,他神情莫名。
一旁的長子和仆役們,則識顏色地退下。
“趙公,父皇讓我從軍,您說我應該如何?”
太子征詢道,臉上露出了期望。
在這個時候,他迫切的需要指導。
“從軍,這是想要鍛煉殿下您啊!”
趙舒輕歎道:“陛下總是有許多奇思妙想,總是要學會接受。”
“殿下,你只能接受,而且還要痛快的接受,這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京營從陝西至湖北,如今到北京,建立了二十來年,內裡的積弊不知多少,殿下去往打探,也是一樁好事。”
“京城戰無不勝,怎還有積弊?”
太子不解。
“天底下哪有長盛不衰的軍隊?若是有太祖爺時的勁旅,何故有安南之失?土木堡之敗?”
趙舒搖搖頭:“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了解仔細,這就是你的任務啊,太子爺。”
朱存渠不明覺厲,渾身都有了勁頭。
……
此時,在漠北,庫倫城。
在打敗土謝圖汗,並且擁立其幼子繼位為汗,將其送到寺廟修養後,曾英就掌控了整個土謝圖汗部的大權。
麾下的軍隊突破五萬,治下牧民也超過六萬帳,可謂是實力雄厚。
此時,來自京城的消息抵達,讓曾英喜不自勝:
“我曾家,富貴難擋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