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薑女貴不可言》第663章 國有戰事
  第663章 國有戰事
  國君遇刺的消息翌日便傳遍了王城,據說是潛伏於深宮內苑的前朝余孽所為。

  王城諸門戒嚴,到處都在搜捕刺客。

  想要蓋過一個軒然大波,就興起更大的浪頭——百姓果然忘了前事,轉而揣測起前朝余孽究竟是誰?在宮中潛伏了多久?是國君跟前扈從還是后宮美人?國君的傷勢究竟有多重?大成是不是又要換國君了?

  不僅民間眾說紛紜,朝臣百官也是愁眉鎖眼。

  直到三日後國君在王內官的攙扶下升朝,眾人懸著的心這才放下。

  一整個朝會,輕咳聲貫穿始終,顯是傷得不輕。

  萬幸無性命之危,不然國朝真要動蕩了。

  這次朝會國君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發布罪己詔。

  詔書中自我表述稱不該聽信讒言、為前朝余孽所趁,以致政刑失錯、忠良枉死,他的內心萬分悲慟……

  非但承認了德行有虧做了錯誤的決定,還表達了對二位先王的懺悔、對臣民的歉意,同時也表示了自己改過的決心……

  這等於是向朝臣和萬民承認了自己的罪過!

  國君認罪,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從來沒有過的。

  大越數百年江山、十數位君王,無論是遇日食地動、旱澇災荒,亦或施政有誤、戰爭失利,無論何種情況,從來無人下過罪己詔。

  國君是這片土地至高無上的主宰,與天地日月同輝,他們高貴的頭顱怎可能低下,誰又當得起?
  不止國君自己這麽認為,百姓心中更是根盤蒂結。

  現在冷不丁的下了個罪己詔,倒讓人不知如何是好了。

  作為一個國君,向天下臣民檢討自己的錯誤,這是極其沒有顏面的事,但也是平定民心物議最好的舉措。

  臣民們估計也沒想到有生之年會等到國君跟自己懺悔贖罪,先前的指責聲瞬間消弭。

  走到哪都能聽到在議論罪己詔。

  有人注意到了詔書中的細節:聽信讒言,為前朝余孽所趁,致忠良枉死……

  這麽說,昆柱王是前朝余孽害死的?!

  前朝余孽不僅害死了昆柱王,還企圖行刺國君?

  想想也不無可能。

  前朝余孽賊心不死,欲要謀取復國,對昆柱王這根擎天柱是必要除之而後快的,若能殺了國君那更是再好不過了。

  國君是耳根子軟,又被人蠱惑了。

  在下了罪己詔之後,國君接著宣布了第二件事:為示自己的虔誠之心,他將停止宮中所有的歌舞宴會,營建中的新宮也全部停下,他自己亦將反躬自省一段時日,以此祈求上蒼的原諒。這期間國事就暫由琦瑛妃監管。

  群臣對此倒是沒有異議,甚至隱隱松了口氣。

  以他們對國君的了解,反省雖未必反省,傷總是要養養的。

  再說琦瑛妃監國也不是頭一回了,應對起來總比應對國君省心。

  退朝後國君直接乘車駕去了別宮,愈發證實了朝臣心中猜測:宮城中歡筵停歇,別宮是什麽景況誰又知道呢?

  唉,無論如何,看在罪己詔的份上,他們也願意一信國君是真心悔改。

  雖然隱約聽聞這罪己詔是琦瑛妃逼著國君下的……

  事發當晚薑佛桑就派陳武何六等親信數人持符節迅速趕赴王城外,奉“王命”順利掌控了五營軍士,拿到了這些精銳部隊的指揮權。

  再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徹查行刺之事。

  數個殿前校尉牽連其中皆被問罪,這也導致禁軍隊伍被徹底清查梳理了一遍,各支禁軍的將領幾乎都被撤換,要麽由中層提拔,要麽直接空降。

  跟著下令全國范圍內大力搜捕懸賞捉拿以內衛統領神歡為首的前朝余孽。

  就在這當口,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大成派往佔南交涉的使者被發現死於驛館。

  使者肩負史殷奇“示好”之意,赴佔南時攜帶了大批金銀珠寶和錦緞綾羅,也一並被侵吞。

  佔南國並給不出合理解釋,態度還極為傲慢。大抵是聞知了昆柱王已死以及國君被刺的消息,來使有恃無恐,挑釁之意比之前回更甚。

  薑佛桑心裡清楚,佔南國君等的那個發兵時機不遠了。

  事關重大,她未再像往日那般於天祿閣中分別召見朝臣,而是升朝與群臣商議此事。

  朝臣入殿後發現王座之畔另置了一座,略小於王座,兩座卻是並列的。

  眾人面面相覷,覺得有些不妥。

  可不如此又該如何呢?
  最終也沒人提及此事。

  朝堂之上,除了國君不在,一切都還和從前一樣。

  一樣也不一樣。比之從前的死寂,今日喧囂了許多。

  一個接一個的議題快速進行著,並十分高效地得到解決,群臣暢所欲言,再不必提心吊膽,擔心因為哪句無心之言就遭了禍。

  終於到了重中之重。

  使者被殺、屢被尋釁,朝臣也十分氣憤。

  但關於是否出兵,朝堂上還是分作了兩派。

  一部分讚成出兵,稱必須給不知天高地厚的佔南國一個教訓。

  另一部分不讚成出兵,言多事之秋,安穩為重,暫不宜再招是非,還是和談為上。

  前者少數,後者多數。

  還有一部分本心更傾向於後者,但礙於琦瑛妃,隻好保持沉默。

  薑佛桑拍案而起:“是非招我,豈是我招是非?辱國殄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她顯有疾言厲色的時候,更別說如此震怒。

  殿上一時陷入死寂。

  良久,有人瞄了眼朝臣之首的位置,壯著膽子出列,字斟句酌道:“大妃三思。大妃也知道,兩載之間發生了太多事,風雨飄搖之際,貿然大興兵戈,恐會使我大成陷於水火之中。佔南國雖則無禮,也是因為其國商賈客死之事,咱們的使者死因亦有些蹊蹺,臣以為還是再派使者交涉,盡可能尋求一個和平解決之法。”

  薑佛桑看了他一眼,目光收回,讓宮侍將此前搜集到的佔南國與梁集勾結以及入侵容奇州的證據傳閱眾人。

  “風雨已至,不是閉上眼就不存在的。佔南國蓄謀已久又尋釁在先且斬我使者,此種情況下還抱有僥幸之心,無異於告訴別人大成衰疲、君臣無骨。我在別處聽過一語:強者受人尊重,弱者只會引來侵略和欺辱。肥美又不知反抗的羔羊,下場只有被蠶食鯨吞,眾卿以為呢?”

  “這……”大臣們汗顏不已。

  事實擺在眼前,佔南的入侵早已開始,對方心心念念都想擊潰大成,他們卻還在想著息事寧人,不是待宰的羔羊又是什麽?
  方才出言的官員舉袖擦拭了一下額頭:“可、可,從去歲至今,朝中痛失兩員大將……”

  “國有戰事思良將,蒲膺且不論,昆柱王之死的確令人痛惜。可我南州人才濟濟,斷不至無人可用,老將隕落,自當會有新的良將出世——相信這也會是昆柱王所願。”

  薑佛桑踱步繞案,居高臨下,目光掃視群臣。

  朝臣紛紛低首,再無一言。

  出兵之事一錘定音。

  “告訴佔南的使者,請他們的國主守護好自己的邊疆,因為他將為他的無禮傲慢和癡心妄想而付出代價。”

   我高估了自己,以為在家休息就有時間了……太難受了,一章,勿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