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封侯》第556章 金鎖(上)
  第556章 金鎖(上)

  次日中午,陳慶率領大軍抵達了中部縣,他隨即下令大軍在中部縣外安營扎寨,又命劉璀率一萬軍北上鄜州,在洛交縣和楊再興旳北路軍匯合。

  鄜州雖然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卻沒有一兵一卒的駐軍,這也是金兵兵力不足的具體表現,在鄜州和坊州之間無法兩全,只能把軍隊集中在坊州中部縣。

  宋軍主力在中部縣進行休整,一旦輜重運到,大軍即刻南下攻打關中。

  從陝北南下關中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涇源道,一條是洛水道,目前熙河宋軍走的就是洛水道,最後從同州進入關中。

  帥帳內,陳慶負手來回踱步,攻打關中道路有不少,從哪裡一條道路攻打關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殲滅敵軍。

  陳慶走到沙盤縣,望著進同州的最後的一道關隘,金鎖關。

  旁邊斥候指揮使唐騫給陳慶介紹道:“金鎖關十分險峻,兩邊都是高達百丈的懸崖峭壁這座關隘就坐落在最狹窄的懸崖峭壁之中,關城城牆長百丈,高三丈五尺,十分高大堅固, 易守難攻, 但據卑職觀察,它也存在弱點。”

  “弱點在哪裡?”陳慶問道。

  唐騫指著北洛水道:“弱點就是洛水,關隘實際上是橫跨在洛水上,它在底部修建了一座月牙形的水門, 河水從水門流入城中, 但河面上看不見這座水門,必須潛入水底才能看見。

  “那是不是可以從河底潛入城內?”

  “卑職覺得不太現實, 對方也有防備, 在底部裝了兩排倒鉤,估計關隘內的河面上還布了網, 敵軍在關隘內有五千駐軍, 防禦嚴密。”

  陳慶眉頭一皺,“那這樣說起來,攻打金鎖關只有河床邊的狹窄道路了?”

  “正是!所以金鎖關才叫做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陳慶沉思片刻又問道:“金兵在哪裡?”

  “回稟都統,三萬金兵都集中在鳳翔府,各個險關要隘都是偽齊軍,其實也談不上偽齊軍,而是陝西路和河東路各州的州兵,集中起來訓練後,部署在關中各地, 大概有五萬人。”

  “意思說金鎖關和京兆城都沒有女真軍?”

  “確實如此!”

  陳慶又道:“說說他們的兵力分布情況。”

  “卑職初步掌握的情況,京兆大概有一萬駐軍, 重點是涇源道,整個涇源道內部署了兩萬駐軍, 然後是金鎖關的五千駐軍,然後是漢中的五千駐軍,再然後就是陝西路北面各種駐扎了一萬軍隊, 光中部縣就是五千軍隊, 延州兩千軍隊, 最後寧州、原州有兩三千軍隊, 卑職所知就是這麽多。”

  “這個情報準確嗎?”

  陳慶回頭問情報署令張妙,張妙點點頭,“據我們收集的匯總情報, 基本上準確。”

  “把軍隊人數插在沙盤上。”

  隨從連忙製作小旗, 把一支支寫有兵力人數的小旗插在沙盤上。

  牛皋在一旁道:“卑職之前守平涼府, 牽製住了很大一部分敵軍, 卑職認為, 敵軍以為我們要從涇源道進入關中, 所以大軍駐防涇源道, 可如果敵軍發現莪們是走洛水道進關中,恐怕他們就會南撤京兆城,給我們攻打京兆城帶來很大的阻礙。”

  “那依你之見呢?”陳慶笑問道。

  “依卑職之見, 派一支軍隊佯攻涇州, 基本上就能把兩萬敵軍牽製在涇源道內。”

  陳慶沉吟片刻道:“辦法是不錯, 但兵力少了還不行。”

  牛皋抱拳道:“如果都統給卑職一萬騎兵, 卑職立刻趕回平涼縣, 留三千人守平涼城,卑職率兩萬五千人佯攻涇州, 必然能牽製住涇源道的敵軍。”

  陳慶欣然同意:“就按照你的方案, 給你一萬騎兵, 你立刻趕往平涼縣!”

  一個時辰後,牛皋率領一萬騎兵離開了中部縣大營,疾速返回平涼府。

  三天后,宋軍輜重隊伍浩浩蕩蕩到來,與此同時,劉璀和楊再興的軍隊也一起返回中部縣。

  楊再興在延州留了一萬軍隊駐扎,將產油之地牢牢控制在手中,至於其他各州,並沒有那麽緊迫,以後再駐軍也來得及。

  南下的時機已經成熟,大軍再度起拔,沿著北洛水河谷浩浩蕩蕩向南殺去。

  北洛水在大山內蜿蜒曲折,兩邊都是陡峭的大山,宋軍隊伍走得很慢也很艱難。

  “都統打算怎麽拿下金鎖關?”楊再興笑問道。

  陳慶微微笑道:“我倒是有個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可以試一試, 如果不行,那就依舊用咱們的老辦法,用火油焚燒城頭, 火浣兵上城。”

  具體什麽想法,陳慶沒有明說,著實讓楊再興一頭霧水。

  三天后,大軍終於抵達了金鎖關,遠遠便看見了山谷中的關隘,關城矗立在兩座大山之間,高大堅固,上面旌旗招展,守城士兵有數百人,個個手執長矛,殺氣騰騰。

  宋軍在距離關城約五裡外寬闊地休息宿營,八萬大軍和數萬匹戰馬在山谷內連綿十幾裡,但沒有扎下大帳,這是防止敵軍用火攻,出現火燒連營的慘景,陳慶本身就是玩火的大師,豈能自己栽在烈火之上。

  上百名工匠在忙碌地裝配重型投石機,這次他們出征攜帶十架重型投石機,但對付金鎖關用不這麽多,也沒有地方擺放,狹窄的官道上,最多只能並排放下三架重型攻城梯。

  陳慶同時又命令一萬士兵在距離金鎖關約三裡處修築堤壩,準備攔截河水。

  金鎖關的主將叫李伯生,原本也是西軍指揮使,在太原之戰中投降了金兵,現在已升為統製,他是從太原調過來,對熙河軍並不熟悉。

  但李伯生畢竟經驗豐富,他感覺到了大軍壓境的危機感,著實讓他心驚膽戰。

  一名手下將領問道:“李統製,不是說宋軍的主力會從涇源道殺來嗎?怎麽轉到我們洛水道來了?”

  李伯生搖搖頭道:“我們的探子出不去,也不知道敵軍究竟有多少人?看這樣子至少有幾萬人,但這幾萬人是不是敵軍主力,還不好說。”

  “就不知金鎖關能不能防住敵軍了。”

  李伯生心中沒有底,其實五千守軍都沒有底,他們都是從河東路調來的州兵,都沒有和陳慶軍隊交過手,只知道對方很厲害,但對方擅長什麽戰術,他們都一無所知。

  這時,一名騎兵疾奔而來,向城頭射上一封箭信,轉身飛奔而去。

  有士兵拾起箭信交給了李伯生,李伯生接過信,只見信皮上寫著:大宋荊國公熙河路經略使陳慶致金鎖關全體將士。

  李伯生打開信,果然是一封勸降信,要求全體將士不要再為異族賣命,及時棄暗投明,在信的最後寫著,‘先禮後兵,若拒不投降,破關之日必追究守關主將之罪責。’

  李伯生搖搖頭,他從來就沒有想過再投降宋朝,這麽多年過去,他不可能再回頭,他刷地將信撕成碎片,狠狠扔出城外。

  “傳令三軍,把火油全部搬上城頭,敵軍攻打關隘之時,給我用火油焚燒。”

  他就不相信了,這麽險要高大的關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宋軍怎麽可能攻得下來,何況他們還有三千桶猛火油。

  但李伯生也至少明白了一點,陳慶就在隊伍中,這支軍隊就是熙河軍的主力。

  他很期待將陳慶主力大軍殲滅於城下,那就是他名震天下之時。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