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封侯》第305章 混撤
  第305章 混撤
  對於偽齊軍的詭異舉動,張曉卻想到了什麽?
  張曉沉思良久,緩緩道:“卑職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但不敢肯定!”

  “參軍盡管說!”

  “卑職猜測,偽齊軍馬上就要撤退了,而且是軍隊和百姓混在一起撤退!”

  陳慶眉頭一皺,“你是說,造謠瘟疫,是要把百姓逼著一起撤退嗎?”

  “應該是這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肯定還會造謠,到處都爆發了瘟疫,只有襄陽沒有,這樣滿城百姓肯定是向襄陽逃去。”

  陳慶點點頭,“很有這個可能!”

  旁邊楊再興不解道:“軍隊一樣軍心混亂,怎麽保證士兵老老實實也撤退去襄陽。”

  張曉笑了起來,“我估計士兵已經幾個月沒有拿到俸祿了,想拿軍俸就得去襄陽,要麽就自己放棄,或者說,襄陽有瘟疫的解藥,這一招更狠,保證每個士兵都拚老命向襄陽逃去!”

  “參軍說得對,應該就是這麽回事,關鍵是我們怎麽分辨百姓和士兵,如果丟盔棄甲混跡在百姓中,我們怎麽分辨?”

  張曉搖搖頭苦笑道:“這一招非常毒辣,除非都統不管百姓死活,男子統統殺死,否則卑職也想不到怎麽分辨,關鍵他們都是饑民,我們不管,會大量餓死人的,可我們如果管了,兵力就不夠了!”

  就在這時,有士兵飛奔來報,“啟稟都統,前方斥候傳來消息,長壽縣城門大開,無數百姓奔湧而出。”

  眾人面面相覷,果然被猜中,真是這麽回事!
  所有人都向陳慶望來,陳慶無奈道:“王鐸率一千軍守大營,其他人都跟隨我去看看情況再說!”

  騎兵迅速集結,在陳慶的統帥下,九千騎兵浩浩蕩蕩向北方奔馳而去。

  在瘟疫的極度恐嚇之下,滿城百姓爆發出從未有過的效率和速度,四座城門同時大開,十幾萬百姓蜂擁而出,三萬士兵也混跡在其中,就連蔣彥先也扮做一個中年文士,帶著一些書和家當,以及幾名隨從,坐著一輛驢車向襄陽方向奔逃。

  官道上,鋪天蓋地都是逃難的百姓,都餓著肚子,互相攙扶著,哭聲震天,很多老人逃了十幾裡便走不動了,坐在路邊拍著腿哭喊等死。

  陳慶率領九千騎兵殺到了,滿城百姓逃走了七成,還剩下三成沒有來得及出城,偽齊軍的軍營已經空無一人,全部逃走了,盔甲和兵器堆滿了大帳。

  陳慶下令關閉城門,率領騎兵追趕,只見官道上、曠野裡鋪天蓋地都是逃難得百姓,秋風瑟瑟,寒意刺骨,百姓們饑寒交迫,哭聲震天。

  這時,趙小乙騎馬奔來行禮,“參見都統!”

  “有沒有集結逃亡的軍隊?”

  趙小乙搖搖頭,“全部都打散了,向各個方向逃走,基本都是和百姓混在一起,沒有盔甲、兵器,卑職實在分不出來。”

  陳慶著實無奈道:“還真不能小看天下能人,傳我的命令,停止追擊!”

  騎兵不得不停止了追擊,任務改為賑濟百姓,勸返回城。

  整整用了兩天時間,十幾萬百姓才開始陸陸續續回城,但最終隻勸回了七成,家中稍微有點條件的,還是逃去了襄陽。

  三天后,李綱率領大軍和輜重來到了長壽縣,接管後續的賑災事務,陳慶這才得以脫身離開長壽縣,率軍前往江陵府休整。

  直到這時,雙方都完成了戰略收縮,偽齊軍開始鞏固對襄陽府和鄧、隨州、房州的佔領,董選派人到長壽縣和李綱談判,願意用之前在鄧州和襄陽府俘獲的一萬多宋軍,交換漢陽被俘的五千偽齊軍。

  雙方開始處於一種戰略對峙,李綱也下令湖廣各地鎮撫使開始招募士兵。

  押送楊么等賊兵將領的船隻終於抵達了臨安,雖然宋朝面臨三線進攻的重大壓力,但洞庭水賊被平定的消息還是讓朝廷上下歡欣鼓舞,天子趙構下令公開處斬楊么等十三名賊將以及他們家人共一百二十余口。

  楊么被斬首,意味著洞庭湖的匪患徹底被平定,也標志著大宋內部的各股造反賊兵勢力都被撲滅,朝廷可以集中精力恢復民生,增加人口,慢慢改善日益窘迫的財政困境。

  養心殿,天子趙構和往常一樣前來向母后請安,韋太后聲音清冷道:“今天官家似乎情緒不錯,遇到了高興之事?”

  “回稟母后,為禍長江和洞庭湖數年的賊首楊么已被押到臨安,今天中午公開處斬,兒臣後背的一根毒刺終於被拔掉了。”

  “哦!我聽到了一些傳聞,這是好事啊!那官家是不是打算重賞有功將士?”

  “兒臣是有這個打算,這次多虧陳慶立下大功,才拔掉這根毒刺。”

  “又是陳慶,哀家記得他好像才剛剛升都統吧!莫非官家又打算給他升官加爵?”

  趙構心中暗暗歎口氣,他今天和秦檜商議這件事,秦檜就暗示要請示太后,這讓趙構心中有些不爽,但他也沒有辦法,有些事情他如果不經過太后同意而自己決定,以後會有麻煩的。

  “太后,兒臣在朝會中向滿朝文武承諾,剿滅楊么者,官升三級,爵封國公,如果兒臣言而無信,怎麽面對天下?”

  “滅掉楊么不止陳慶一人吧!他們手下那麽多大將,難道功勞都是陳慶一人的?”

  “這個.別的有功將士當然也要封賞,兒臣的承諾隻給主將。”

  停一下,趙構又解釋道:“這是兒臣去年立下的懸賞,並非是針對陳慶。”

  “那皇兒打算怎麽封他?”

  “按照承諾來吧!封荊國公,官升三級。”

  韋太后冷笑一聲道:“你這樣一封,讓別的大將怎麽想,張俊征戰二十年,戰功累累,也才是個國公而已,韓世忠也一樣,劉光世甚至只是一個郡公,他才多大就要封國公,官家覺得妥當嗎?”

  “母后,君無戲言!”

  韋太后沉默了,趙構又道:“兒臣也知道陳慶升官太快,在爵位上兒臣沒有辦法,但在官職上可以變通。”

  “怎麽變通?”

  “兒臣說官升三級兵沒有說文官還是武將,兒臣準備武將升一級,文官升兩級,實際上還是五品。”

  “那官家怎麽不在勳官上升他三級呢?”

  趙構一時語塞,半晌道:“升勳官恐怕會被天下人恥笑。”

  韋太后是從秦檜妻子王氏那裡得知官家又要給陳慶加官進爵,令她怒火中燒,兒子是在故意和自己作對嗎?
  但韋太后也沒有想到這是官家在朝會中的承諾,她心中再不滿也沒有辦法,總不能讓官家失信天下吧!
  “算了,既然是武將,就升武官吧!別讓朝官恥笑了。”

  “兒臣遵母后懿旨!”

  韋太后哼了一聲又道:“你父皇常常說,有功要賞,有罪要罰,官家不能隻賞不罰,若以後陳慶犯罪,官家還要包庇他,哀家可不答應!”

  “兒臣不敢!”

  “哀家累了,跪安吧!”

  “母后休息,兒臣告辭!”

  趙構恭恭敬敬磕一個頭,起身走了。

  房間裡,韋太后目光陰冷地盯著桌上茶盞,自言自語道:“哀家不信就收拾不了你!”

  趙構破天荒地頂住了韋太后的壓力,兌現他的承諾,當天下午,趙構頒發旨意,表彰陳慶剿滅楊么水賊,加封陳慶為荊國公,封翊衛大夫並加太常少卿頭銜。

  另外,陳慶手下將士皆有封賞。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