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宰執天下》第653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3)
  第653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3)

  秉常百無聊賴,事關國政的對話他根本'插'不上嘴,也沒人會問他的意見,只是他越聽心頭火氣就越大。

  十五歲的西夏國主有著少年人都有的自信,總想著要證明自己已經成人,而不用再聽從長輩們的教訓。滿腔的雄心壯志,恨不得今天就掌控國政,然後指揮國中數十萬大軍,再來幾個好水川之役,將咄咄'逼'人的宋軍打得三十年不敢北望。

  可眼下在他面前的母后、舅父,乃至一乾重臣,面對咄咄'逼'人的宋人,近在眼前的戰爭,竟然都是畏畏縮縮,全然沒有太祖【李繼遷】、景宗【李元昊】當年橫掃**的豪氣。

  執掌西夏軍國大政的太后、宰相、樞密使,以及一眾重臣們聚在一起商議了半日,也沒有討論出個結果。唯一確定下來的,就是增加羅兀城中的守軍,以及加強橫山北麓銀、夏二州的防備。同時還要盯著蘭州,防著禹臧花麻突然叛離,讓人措手不及。

  只是這個決定,與前一日、再前一日,乃至一個多月下來的多次商議的結果,根本沒有什麽兩樣,做了等於沒做。

  腳步重重走過后宮的回廊,靴底踏著地板,咚咚的響著,如同戰鼓,在訴說著秉常心中的憤怒。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換作是太祖、景宗,遇上宋人敢打橫山的主意,不論真假與否,都會立刻跳上馬,帶著身邊的禦圍六班和環衛鐵騎向南衝去,同時吹起號角,召集國中健兒。等到了橫山,就是十數萬兵馬如洪水破堤一般的衝進宋境,殺個血流成河!

  在秉常自幼聽聞的故事中,他先祖就是這般的英雄豪傑。

  可惜自己連在朝堂上說話的份量都沒有,秉常心情鬱悶的往寢宮中來。西夏宮廷一切都是學著漢人的制度,主殿名為紫宸,連護衛都叫做班直,至於寢宮的名字,也同樣是仿效而來,叫做福寧殿。

  “臣妾拜見官家。”到了殿前,一名衣著華貴的少女,就領著宮人出殿相迎。

  秉常喜歡漢人的物件,絲綢、瓷器,還有詩詞文章,當然,也包括了稱呼。他不喜歡滿是胡風的‘兀卒’,而喜歡讓宮人稱呼他官家,就跟幾千裡外的開封皇城中,那一個個身穿綾羅綢緞的內侍宮女,稱呼漢家天子時所用的稱謂一樣。

  迎出殿來的少女,只有十六七歲的樣子,比起秉常要年長一點。雙眼因為過於細長,看起來顯得有點陰險,還算耐看的相貌,也因此而變得有幾分懾人。

  秉常上前攙扶起她,一起往殿中走去:“怎麽到福寧殿來了?”

  “聽說南人有意攻打大夏,就過來問一問。”

  雖然穿著漢家女子的羅裙,出來迎接秉常的王后耶律氏,但還是不脫契丹兒女的直爽。身為王后,耶律氏有著自己的寢宮,但她既然嫁過來了,並沒有在自己的寢殿做個擺設的想法,而是著意親近小了一歲的夫婿。

  雖然耶律氏只不過是個宗女,沒有魏王耶律乙辛的推薦,她與契丹皇室的關系也就僅僅沾上一點邊而已,但她現在的身份卻是實打實的帝女,得到大遼皇帝耶律洪基認可和冊封的仁壽公主。

  轉進秉常日常起居的偏殿,耶律氏道:“你們都下去吧,我和官家有話說。”

  隻吩咐了一聲,殿中的宮女內侍立刻都順服的退了出去。

  原本在福寧殿中服侍的宮人,都是梁氏所安排,逐日向梁氏通報秉常的日常起居。不過當耶律氏嫁過來之後,沒幾日就找了個借口杖殺了數名太過‘忠勤’的宮女,自此就再沒有人敢於違背她的吩咐。就連梁太后本人,也不願因細故而與她這位背景深厚的兒媳'婦'為敵,只能讓自己安排的人手更加小心的行事。

  隔著千裡橫山,宋夏兩邊都開始了整軍備戰的進程。

  只是宋人這一邊,還要提防著北方的契丹——西賊只是邊患,北虜若是來了,大宋則有滅國之危。

  所以趙頊每隔數日,就要問著韓岡板甲如何如何,盡管軍器監原本就是逐日上報監中的生產情況,但他還是要問。這也是心急之故。

  戰爭迫在眉睫,可戰場雖然在西北,但勝負的關鍵卻有很大一部分放在河北。為了加快河北禁軍盡數換裝鐵甲的計劃,趙頊已經不止一次催促韓岡,要盡速準備好至少四萬幅鐵甲,以便給河北北方的高陽關、定州兩個經略安撫司路的禁軍,補齊不足鐵甲數額——在板甲出來之前,兩路禁軍的鐵甲率也只有五成而已,但這個比例,已經是證明了朝廷有多看重河北防線。無論黨項、契丹,有甲的最多四分之一而已,而鐵甲更是不到一成。

  不過韓岡不僅僅是甲胄方面的工作要'操'心。各種兵械、城防用具,都要由軍器監來生產。最近因為在城外設窯煉焦,焦炭有了,而煤焦油也有不少。如今正在監中的作坊裡看看能不能製成猛火油。當然,更為重要的還是煉鐵,他現在正在打報告,要河北或是京東,運送一批鐵礦石過來,而不是過去的生鐵錠。

  過去宋廷一直在鼓勵天下軍民發明堪用的軍器,因此而得到的神臂弓,如今已經是宋軍倚仗來壓倒西北二虜的利器。而在韓岡做了判軍器監之後,更加鼓勵監中的發明創造。而且也不再急功近利的偏重軍器,而是更注重對於工具的改進和發明。盡管如今監中工匠們的精力,尚都放在鍛錘和水車、風車上,但韓岡相信,也許再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看到機床的出現。

  “聽說羅兀城又多了一千五的鐵鷂子。”

  這段時間,王雱與韓岡來往得越來越多,隔三差五就來找他說話。王安石的長子一貫的心高氣傲、目無余子,眼中從無那等庸碌之輩——他的名聲,其實有三成是他惡劣人緣給敗壞的。但對上才智、功業都不輸於他的韓岡,王雱倒是有著惺惺相惜的感覺。只是今天關於橫山的話題,有一半是代替王安石來谘詢。

  “加上之前的駐軍,西賊放在羅兀城裡的就足五千馬步軍了。”韓岡咂咂嘴,呵呵笑了起來:“虧他們養得起。”

  “養不起也得養。”王雱冷哼一聲,反問道,“難道還敢就此放棄不成?”

  “說不定西賊會一路退到興慶府。堅壁清野、誘敵深入,最後來個關門打……”韓岡抿了抿嘴,沒把最後一個字說出來。

  “看來玉昆你也不是什麽都敢說嘛……”王雱頓時哈哈大笑,“可惜西賊絕不會這麽大方。他們若是放棄銀夏,官軍正好佔下來。至於興靈,上上下下都沒做好準備,糧秣不及,兵力一時難以調集,怎麽敢過瀚海去。換作是準備克複興靈、剿平西虜的滅國之戰,那時倒是要擔心西賊會這麽做了。”

  種諤當年一見羅兀城要棄守,就立刻在橫山中大開殺戒,無定河一帶的大小蕃部少說也給滅了幾十家,再加上圍攻羅兀城時,梁乙埋也同樣為了獲得了足夠的糧草,而大肆壓榨橫山蕃部。

  大戰才不過過去了四年而已,橫山蕃部的元氣遠遠還沒有到恢復的時候,羅兀城中的守軍,口糧從哪裡來?

  種諤敢以鄜延一路為主力去強取幾年前,可不僅僅是因為甲堅兵利,遠勝以往。更是因為黨項人在橫山中得到的支援已經遠遠不如過去。

  這幾年,羅兀城中的西夏守軍,本身就得依靠山北的銀州、夏州來支持。如今為了抵禦宋軍,西夏這一個多月來在橫山南北,少說又添了上萬兵馬。只要他們駐扎上半年,就足以將銀夏地區這兩年攢下了一點存糧吃空掉,調來的援軍越多,吃空的就越快。到時候在橫山南麓開戰,黨項人甚至得隔著瀚海從興慶府運糧過來,糧食充裕的反而是北攻的宋人。

  “只要防著西賊主動來攻,搶了糧食回去。”王雱補充道,“光是糧草不足,都能將西賊'逼'得退回橫山北麓。”

  “緣邊四路無論哪一個城寨,現在肯定都是在小心戒備中。黨項人的脾'性',西軍上下比誰都清楚。”韓岡笑了笑,“西賊肯定會主動出來的,他們已經習慣做強盜了。給他們當頭棒喝,再乘勢進攻。這樣就算遼人來問,我們也是理直氣壯。”

  韓岡如此笑說著,口氣卻是帶著譏諷。王雱聽著搖搖頭,打著西賊,卻還要防著北虜,任誰都覺得氣悶。

  “玉昆你現在還反對攻取橫山嗎?”王雱問道。

  韓岡笑而不答,他反對攻打橫山的理由從來都不是前線上的問題,遼人何嘗會講道理?去年遼人來爭代北之地,大宋豈是沒理。只是再說下去,又是要為天子諱了。

  “最近的都放在北方,南邊也要小心一點。”

  王雱奇怪的問道:“南邊?南邊能有什麽事?這段時間,哪有動靜?”

  韓岡仰靠在椅背上,微皺起的雙眉又舒展開。說得也是,已經幾個月過去了,交趾那邊也沒有什麽動靜。多半還是自己聽了蘇緘的話後想得太多,現在的問題還是在西北。

  “橫山……”韓岡輕聲念著。

  這一次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將其收復。也許攻滅西夏,也就在三四年中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