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宰執天下》第572章 相歎投殘筆(3)
  第572章 相歎投殘筆(3)

  韓岡在院子中來回踱著步。

  他個頭髙、步子大,尋常人要走十步的院子,他五六步就走到牆邊,一下轉回來,又是五六步跨到對面。

  在院子中這麽來回轉著,眉頭緊鎖的樣子,就是七月連遭京府知縣、朝中禦史的彈劾時,都沒有出現過在他的臉上。

  韓岡為人深沉,喜怒皆少形於'色'。心比山川,胸如城府。若是在平日,根本就別想看到他坐立不安的模樣。可一旦事關至親,這心頭的煩躁焦急怎麽都按捺不下去。

  王旖的身子在比預產期拖了十天后,終於有了動靜。上午正在說話的時候,突然就是有了陣痛。

  聽著房中一陣一陣穿出來的嘶喊,韓岡知道王旖在裡面已經痛得死去活來。

  從京中請來的穩婆,就在產房中忙碌著。她來的時候,特地向韓岡***——韓岡當年使人打造的產鉗,已經在京城中傳播開,雖然有說法用產鉗會致子癡愚,但'性'命攸關,救命的時候誰還會在乎?而且也不僅僅是產鉗,如療養院中所用的烈酒消毒等事,也在產房中傳開因為是頭胎,王旖一直都沒有大補,韓岡想著她生產不會太難。而且還有嚴素心和周南在前面做例證,應該很快就能結束。只是沒想到拖了這麽長時間,還沒有個準信。

  “玉昆,你還是歇一歇吧。”

  幾名幕僚不便進內院,也就王旁陪在妹婿身邊。看著韓岡心神不寧的樣子,一開始還為妹妹感到高興,但幾個時辰下來,都已經覺得好笑了。

  韓岡應著聲,點點頭,但他根本就沒有聽到王旁在說什麽忽然王旖已經變得嘶啞的喊聲停了,韓岡心頭一跳緊張的望著房中。幸而一陣低微的啼哭傳了出來,他這才渾身放松了下來。

  產房的門打開了半扇,一名頭髮斑白的老'婦'從房中走了出來,向著韓岡福了一福:“恭喜提點,乃是弄璋之喜。”

  專門在京中官宦人家服侍的穩婆果然不一樣,單是說話就不同一般。生了兒子,就文縐縐的說一句弄璋之喜,換作是普通的穩婆,多半就會直接說一句生的是衙內、公子或是小倌人了。

  韓岡聞言便是大喜,王旖給他生了個兒子。

  而王旁就在旁邊大笑著拱手祝賀:“恭喜玉昆,賀喜玉昆。”

  當家主母生下了嫡子,家中的仆人婢女立刻同來道賀,韓岡開懷笑著,很大方的遍賞府中一眾老小。

  等到人眾稍散,這時心中冷靜下來,突然就感覺著身子發涼,竟然滿身是汗,衣裳都濕透了。抬頭看看時間,已經是紅霞滿天,王旖用了四個時辰才將兒子生下來。

  產房收拾完畢,心急著要見妻兒的韓岡終於被穩婆放行。

  王旖已經換過了衣服,又擦了去汗水,但頭髮上還是濕漉漉,臉'色'也極是蒼白。用了整整四個時辰,才將兒子生了下來,原本精力就不算太好的她正沉沉睡著,丈夫進來的動靜也沒有驚醒他。而韓岡的第二個兒子就在包在繈褓中,放在枕邊,小臉皺巴巴,緊閉著眼睛。

  輕輕的理了理王旖'亂'掉的頭髮,韓岡轉身又向穩婆和她的助手連聲道謝,讓下人奉上了厚禮。

  韓岡終於有了嫡長子。上門道喜或是送來賀禮的人便絡繹不絕,場面比起周南、素心生產時要大得多。從八月初開始,外面就有人打探消息,等到到了預定的產期,更是多少人在豎著耳朵等消息。韓岡為官算是清廉,都沒人見過他收受重禮賄賂。許多人想結好韓岡,都無門而入,而眼下的機會是很難得的。

  不過,在京城不比在邊地,盯著自己的太多,而前面又得罪了禦史。即便是人情往來,會招致人言的厚重禮物,韓岡還是盡量的給推掉,只收下了一些價值不高的禮品,其中縣中百姓和流民們送來的長命鎖、護身符倒是最多,韓岡都是親自道謝後收了下來。

  而到了第三天,收到消息的王雱也到了白馬縣。

  看到大舅子,韓岡很是驚訝,“元澤,你怎麽來了?”

  “當然是看我那外甥的!”

  看到被抱出來的外甥,王雱欣喜不已。妹妹既然生了兒子,韓岡和王家的關系就再也斬不斷了。

  韓岡搖搖頭,剛出生的嬰兒不宜多見外人,讓王雱看了一陣後,就讓人抱了回去。

  請了王雱在書房坐下來延禮奉茶,韓岡問道:“朝堂上正'亂'著,元澤你還真能放心離開?”

  “玉昆你呢,你就當真放得下國事?”

  韓岡搖頭苦笑,“此非我等可挽。”

  這件事上,與其將責任歸咎於那幾位元老重臣,還不如說是皇帝本身的問題。

  天子畏敵如虎,做臣子的也沒辦法。在軟紅十丈的東京城泡大的皇帝,想要找個硬氣的當真是難。當初寇準將真宗皇帝請過黃河,不知費了多少氣力。

  如今的皇帝一口一個唐太宗,對天可汗三個字羨慕不已。可李世民在洛陽城外,親著玄甲,帶著麾下的千余玄甲重騎為前鋒,一舉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兩路諸侯的主力,決定了天下誰屬。李世民的膽識武勇,趙頊連根腳趾頭都比不上,不要他親自上陣,只是要他硬氣一點,將契丹人的無理要求直接回絕,又有什麽好怕的?

  韓岡都懶得在這方面多說了。他嶽父王安石說得好,焉有擁萬裡而畏人者?坐擁億萬子民,國中帶甲百萬,經歷過戰火的精兵強將亦為數眾多,還怕個什麽?這兩年在河北整頓兵備,又是為了什麽?

  要不是因為這一次的大旱,韓岡本有心上書,奏請朝廷對西夏重新開戰,奪取橫山和天都山,藉此消耗西夏國力,爭取在十年之內,分步解決西北邊患。可看著趙頊的樣子,他的提議恐怕根本得不到回音。

  河湟開邊是熙寧五年結束的,如果連續作戰,兵將肯定難以支持。但若是長久不戰,戰鬥力也會逐漸減退。所以休生養息兩三年,便是最好的開戰間歇。

  只是大旱還有一年才能收尾,為了解決河北流民,開封府的常平倉耗用了大半。要不是夏天的時候從汴河大批運糧進京,東京城七成的糧庫都要空了。不管怎麽說,攻打西夏今明兩年是沒指望的。

  而且韓岡依稀記得,魏平真曾經說過,大宋建國以來的氣候,都是澇上一二十年,跟著就旱上一二十年。從熙寧二年開始,天下旱情增多,到如今也不過五六年,若是明年再旱起來,韓岡也不會驚訝,但他平滅西夏的計劃,肯定都要打水漂,只能在心中幻想了王雱歎了半天的氣,突然問道:“玉昆,是否有心入朝?”

  韓岡搖搖頭,笑道:“有元澤在內輔佐,何必小弟。”

  王雱的職位遠不如自己,王安石太過要求自清,所以到現在為止,王雱也只有一個侍講、加上經義局中的職位,除了在經筵上給天子講課,然後編纂經義外,根本沒有給王雱安排任何重要的差遣。

  看到王雱,韓岡不會認為自己入朝後,王安石又能給他什麽重要的職位。且即便會給,禦史們也會將鬧起來的,最後很有可能雞飛蛋打,還不如再等上一等。

  王雱歎了口氣,韓岡推三阻四,心意已經很明白了,但他還是想多勸一句,“天子對玉昆你信重非常,若是換了玉昆你來說,多半能說服天子。”

  韓岡正得聖眷,尤其是妥善的安置好了流民,讓他在天子眼中更加受到看重。在王雱看來,也許王安石做不到的事,韓岡能做到。就像鄭俠上流民圖時的那一次。

  但韓岡知道自家事,他不過是個做了四五年官的小臣,有些事可以說動天子,因為他在這些事上表現出了足夠的才乾,加上他所處的位置有資格發言。

  可遇上事關國運的谘詢,天子卻是決不會相信一個小臣的。趙頊為何棄王安石的忠言於不顧,而親頒手詔問政於韓、富、文等人。不就是因為這等元老重臣為官日久,威望素著,能壓得住陣腳,可以給他以信心。

  “元澤,你當真以為在此事上,小弟說話能比得上韓、富、文等一眾元老不成?”

  “難道就坐看他們敗壞國事不成?”王雱厲聲反問。

  他心急如焚,如果天子當真接受了契丹人的要求,罪名就都會加在王安石身上。以王安石的'性'格,肯定要稱病不朝,'逼'著天子改弦更張。但經過一場大旱和一場蝗災之後,還要加上曾布的叛離,王安石和新黨的政治根基已經徹底動搖。再想如熙寧初年的舊例,已經不現實了。

  而韓岡明白王安石是絕對不會顧及這一點的。即便根基不穩,他照樣會強硬的'逼'著皇帝。天子若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他脾氣起來,多半真的會辭官。

  韓岡眉峰一挑,單刀直入,“嶽父應該沒有讓元澤你來說這些吧!”

  王雱聲音一滯,的確,王安石並沒有讓他來找韓岡說這一件事。如果是流民圖這一樁公案,要主持流民安置的韓岡上殿分說,那是順理成章;而現在的邊境劃界,與府界提點根本毫無瓜葛,以王安石的脾氣,怎麽會找到韓岡頭上?

  韓岡歎了口氣,“元澤,說句實在話。有的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嶽父今年也才五十三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