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宰執天下》第36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12)
  站在胡谷寨外的高地上,已經全然看不到遼軍的身影。

  從城裡到城外,在斥候的報告中隨處可見的遼軍騎兵,在一夜之間全都消失得一乾二淨。

  “遼賊當真全都退了!”拿著千裡鏡,折可大始終沒能在胡谷寨中找到遼軍殘留的人馬,“還真是乾脆啊。”

  “契丹人當然乾脆。攻敵乾脆,撤退也乾脆,要不是這一回事出有因,在樞密抵達忻口寨之後,他們就該退出去了。”打過多年交道,折克仁很熟悉遼人不願意在戰鬥中消耗自身實力的xing格,“不過還應該有幾個吧。交接時總要有幾個人的。總不至於讓田誠伯唱一曲獨角戲。”

  “那就應該快了。”折可大手中的千裡鏡轉了一個方向,宋軍的紅旗出現在鏡頭中,距離只有一裡,大約千余人的騎兵隊伍正在等候著進駐的通知,“秦琬和韓中信那邊也準備好了。”

  折克仁沒有拿著千裡鏡,只是轉頭過去看了一眼,整齊儼然的隊形正如他的侄兒所說,的確是準備好了的樣子——那不是校閱時的橫平豎直,而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並衝入戰場的整齊。

  布陣和作戰不同。兵形如水,作戰有靈光一閃的余地,也允許天才的出現。但相時而動、因地製宜的布陣,不是經歷過完善的軍事教育的將校,便很難做到這一點。只有出自世代軍旅的家族,才有這樣的能力。

  “秦琬世代從軍,那倒是沒話說,倒是韓中信讓人意外了。”折可大嘖著舌頭:“難道在韓樞密手下奔走了幾年,就這麽有效?”

  “你當韓中信是什麽出身?”折克仁哼了一聲,雖然知道韓中信出身的人不多,但其中有他一個。論起在軍中的時間,韓家不一定會比秦家要少。

  田腴代表韓岡去與遼國駐守胡谷寨的將領辦理交接手續,前幾ri也都是他負責處理,兩次下來,程序熟極而流,也不再像第一次時那樣拖延了許久。

  算上胡谷寨,韓岡向耶律乙辛要求先期給付的五座城寨,四天內已經交還了三座,只剩下最重要的雁門、西陘二寨沒有交還。

  僅僅小半個時辰後,胡谷寨南門的城頭上,一面招展的大旗揚起在半空中,進軍的鼓聲迫不及待的響了起來。

  鼓聲頃刻間傳遍了山谷兩側,飛奔而出的騎兵讓之前的陣型猶如雪崩一般消失不見,但即使在行進中,那如同離弦之箭,直奔前方而去的每一隊騎兵,都與左右前後的戰友有著隱隱的聯系。隨時可以應對敵軍的攻擊。

  宋軍的士兵們怒濤般衝進久別的寨堡,在各部將校的率領下,分頭佔據各處要點。

  大宋的旗幟一面面的在城中高處打起,直至最後,北面的附堡頂部,一面略顯陳舊的紅旗也舉了起來,與十幾面高低不一遠近各異的軍旗一起,昭告胡谷寨的統治權,重新回到了大宋的一方。

  耶律乙辛緊抿著嘴,沉默的收回了目光,將千裡鏡交給身後的親衛。

  氣氛比之前更凝重,看到了宋軍接收胡谷寨的行動,跟隨著耶律乙辛的所有人,心中都免不了有著煩躁、憤怒之類的負面情緒。

  yinyin火焰在胸中燃燒,有人是因沒有經過大戰便丟掉了已經佔據的土地,也有人則是從宋軍的行動中看到了讓他們畏懼的東西。

  “進退有度、疾而不亂。那當不會是京營吧。”沉默了很長時間,耶律乙辛向身邊的人詢問著。

  盡管僅僅是佔據一座空營,可在短短一頓飯的功夫,就以區區千人控制了一座大型邊寨中各處的戰略要地。如果這是事先設下的陷阱,只要埋伏起來的伏兵稍作遲疑,便再也來不及發動了——在旗幟全數升起之前,如果受到進攻,宋人或許會弄得手忙腳亂,但在此之後,就無人能撼動得了宋軍對胡谷寨的佔領了。

  僅僅一頓飯的功夫啊。

  耶律乙辛的歎息聲大得讓身後的蕭十三和張孝傑都聽得一清二楚。

  他手底下的jing銳部也做不到這一點——並不是說從契丹各部和一部分異族中選擇的jing兵在實力上有所缺陷,而是他們在城防工事上的認識太過淺薄,無法像宋人一般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一座城市。

  但這是耶律乙辛的部,絕大部分遼軍,不僅不了解攻城時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也缺乏足夠的實行能力。

  差距之大,讓人怵目驚心。

  蕭十三斷然說道:“若宋人的京營禁軍皆有如此jing銳,西京道攻宋的四萬余人無一人能再見到應州的草場。”

  “西軍和麟府軍都不在這裡。”耶律乙辛沉吟道:“是河東軍?”

  張孝傑道:“以韓岡的人,多半會讓代州兵打頭陣。”

  “誰丟的,讓誰去拿回來?”耶律乙辛嘴角抽搐了一下,“韓岡煞費苦心啊。”

  宋遼國力的差距,越來越明顯的擺在他的面前。

  關閉

  有些事並不是出了一兩個明君賢臣就能扭轉得過來。當宋國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多的在軍事上得到體現,遼國一直以來努力維系的對南方的軍事壓製,業已土崩瓦解。

  就在數年之前,遣去宋境的使臣,可以叫囂著不能如願以償便報以戰爭。但現在,舊ri的使者就在東京城中,可蕭禧絕不敢挑起一場戰爭,甚至是口頭上的要挾也不敢。

  如果這樣的國勢,再配合上能力超卓的臣子,那麽,就將會是周邊諸國的噩夢。不過那也有可能成宋國皇帝的噩夢——只要韓岡的功勞繼續累積下去。

  另一方面。以隋唐之強盛,百倍於高句麗,可此東北一小國,中原用了五六十年的時間方才在唐高宗時將之征服。何況大遼的強盛同樣百倍於高句麗,而地理上的優勢則更是遠遠勝之。眼下只是不能像過去一樣,全面壓製宋國,但維持現狀並非難事,若是有機會,照樣有機會再讓宋人重溫舊ri的夢魘。

  國力上的優勢,並不以一定能帶來勝利。要是戰爭的勝負僅僅與國力有關,那就乾脆不要打仗,把國庫打開來比一比,把籍簿拿出來看一看就夠了。

  “不用再看了。”耶律乙辛調轉馬頭,就算是他,心中也是憋著一團火,想要找人給發泄出來。

  “都還了三座寨子了,隻還差兩個。漢人會依約把朔州的兵馬撤走嗎?”耶律乙辛身後一人插話,他的位置僅與耶律乙辛差了半個馬身。身份最尊貴,是女真節度使完顏部的族長劾裡缽。

  “韓岡要是有那麽蠢就好了。”蕭十三冷淡的回了一句。

  劾裡缽眼中凶光一閃,但隨即沉靜了下去,不再言語。

  女真人和契丹人的隊列涇渭分明。雖然都跟隨在耶律乙辛的身後,可很明顯的藏著深深的敵意。

  大遼尚父對蕭十三與完顏劾裡缽的分歧視而不見。

  女真勢力ri強,也並不符合耶律乙辛人的利益。

  他需要的是好狗,不是養大後就反噬的狼。但現在他必須借重女真人的實力,來製衡國中那些或明或暗在反對著他的敵人。

  之後的六天時間,耶律乙辛又撤回了雁門和西陘兩寨的駐軍,而宋軍隨即將之佔據。到了此時,除了代州東側的瓶形等三寨外,所有的寨堡都回到了大宋的手中。

  太原知府同時也是河東經略使王。克臣抵達了代州,向韓岡表示恭賀。

  迎進了大廳,一番寒暄之後,王。克臣突的壓低了聲線:“樞密,如今遼人還了雁門諸寨,北上之路暢通無阻,朔州半在我手,只要從西、南兩處發力並進,攻取大同不難事。”

  王。克臣緊張得看著韓岡。他以韓岡會回一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那麽接下來他就會把一路上想到的說詞都倒了出來。

  豈料韓岡隻問了一句,“可滅遼否?”

  “……”王。克臣聞言一愣。

  “可滅遼否?”韓岡再一次重複。

  不能一戰滅遼,背叛和約的代價就太大了。

  並不佔據道義的製高點,也無法繼續激發將士們的作戰yu望,韓岡拿著自己的信用去奪取幾片領地,無論成敗,都沒有任何意義。

  幸好他手下的幕僚沒人會出這樣的餿主意。韓岡自問他所挑選的幕僚,不至於會暗中投靠他人,更不會才智不足。如若不然,韓岡覺得自己就該反思一下自己選人的眼力了。

  坐下來一起掙錢難道不好嗎?耶律乙辛想必現在也在後悔。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宋的優勢將會越來越大,大到用簡單的戰術勝利完全無力扭轉的地步,到了那時,就是遼國滅亡的時候了。

  韓岡自問有的是時間。

  當然,那是指對付遼國。

  而現在,他卻在另一件事上缺乏時間。

  他需要盡快回到開封,許多事已經拖延得太久了,對他的計劃越來越不利。

  雖然戰爭基上已經結束了,但回京的事並不是那麽容易。

  百萬人生活在京城中,早就擁擠不堪,而在政事堂和樞密院中的宰輔雖然不多,可對於任何一名宰執高官來說,一個同僚就太多了,沒有才最好,何況七個八個?

  韓岡和呂惠卿要挾功回京,勢必要打亂之前已經穩定下來的朝堂局面。

  不過想要阻止兩名西府執政回返京師,這根是癡人做夢。統兵的主帥久留在外,這不是放不放心的問題,而是藩鎮割據再現中原的預兆。

  最多也只能是招一個,留一個。絕不可能全都留在京城之外。

  呂惠卿盼著回京已經很久了。

  留在外地越久,危險xing就越大。

  三人成虎的故事聽說過的人不知有多少,范仲淹當年離京前往陝西抵禦西夏,背後就被呂夷簡給乾脆利落的捅了一刀。

  遼國的強大遠過於西夏,宋遼開戰時無人敢在後方攪風攪雨。前線有失,京城何能獨存?何況又有王安石坐鎮中樞,也沒人能使壞。

  可現在不一樣了,戰爭結束了,不早ri回京,不但沒有功勞拿,還會被政敵,遠在千裡之外,連辯駁的機會也沒有,又有幾人會他說話?

  呂惠卿想要回京。

  這一次回去,身挾不世之功,政事堂空懸的宰相之位,也就可以定下來了。

  給王安石的信,他已經送出去了。

  聞弦歌而知雅意。

  想必新學宗師王介甫能明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