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在天庭做仙官》第1297章 三大巨頭議事
  第1297章 三大巨頭議事
  ‘玉律金章功德簿’是《天道寶籙》的副本,但是在如今的新形勢下,用‘玉律金章功德簿’來掌管三界已經不再合適了。

  所以方鑒將‘玉律金章功德簿’收回《天道寶籙》銷毀,然後用《天道寶籙》重新敕出兩卷‘副本’。

  這兩卷副本分別為《太初仙真業位圖·陽卷》和《太初仙真業位圖·陰卷》,陽卷掌管現世三界內所有大羅金仙以下的男仙,陰卷掌管現世三界內所有大羅金仙以下的女仙。

  同時在凌霄寶殿之上,方鑒將這兩卷副本交與了兩位大帝君掌管,陽卷由東王公執掌,陰卷由西王母執掌。

  “今後凡乾仙一律由《太初仙真業位圖·陽卷》執掌,死後受攝魂歸紫府洲,由東王公大帝君陛下掌管。”

  “凡坤仙一律由《太初仙真業位圖·陰卷》執掌,死後受攝,魂歸瑤池仙境,由西王母大帝君陛下掌管。”

  “無論道、佛、妖、靈及各教神仙修士,皆受所轄,沒有例外。”

  東王公、西王母抬手將副本攝入手中,然後朝方鑒微微頷首,以他們二人大帝君的身份,自然無需向方鑒行禮。

  而凌霄寶殿之上則是一片驚訝,如此一來,地府便不再掌管仙家之事了。

  果然,又聽方鑒朝酆都大帝道:“道友,今後陰曹地府隻掌管三界凡靈眾生,不再掌管仙家之命。凡三界神仙修士命數,由東王公、西王母執掌,死後魂歸東西二府,得二位大帝君授命符詔後可往地府轉世輪回或受罰受刑。”

  酆都大帝當即躬身拜道:“謹遵鴻清帝君法旨。”

  在這一刻酆都大帝的內心很複雜,這是方鑒對地府的第二次削權,應該還是衝著那‘人情帳’來的。

  不過這一次的削權並沒有讓他丟面子,因為這一次是兩位大帝君接過了權柄。

  可是,酆都大帝仔細一想,內心卻又輕松了許多,因為掌管神仙命數對地府來說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

  ‘利’的地方就在於人情帳,地府可以結交各方大能。

  ‘弊’端就在於,三界內很多人仙人的魂魄不是你想收就能收的,如果某位大羅扣下了自己弟子的魂魄,使其不入地府,這種情況就很麻煩。

  當初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之後,魂魄遊蕩於天地之間,地府就沒敢去收魂,不是忘了收,而是太乙道君打了招呼,誰敢去收?
  然後哪吒的魂魄就‘飄蕩’到了太乙道君的道場,最後由太乙道君為他重煉了蓮花之身。

  現在東王公、西王母將這權柄收了過去,地府雖然失去了一部分‘利’,但同時也消除了‘弊’。

  不過,方鑒這麽做也不全是為了削地府的權,而是因為那日的頓悟讓他明白,地府根本執掌不了神仙的‘生死命數’,當初‘誤拘’孫悟空的魂魄就是一個明證。

  而東王公、西王母一個是三界乾仙之首,先天至陽之氣化生。一個是坤仙之首,先天至陰之氣化生,本來就有‘調和陰陽,致召萬靈,統括真聖’的權柄和偉力。

  此時將執掌神仙命數的這個權柄給二位大帝君,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尤其是二位大帝君乃是成道多年的大羅金仙,在實力上面就已經足夠統禦三界仙真了。

  當然,方鑒事先也是在大羅天請二位大帝君前來商議此事,二位大帝君同意之後方鑒才正式在今天的朝會上面宣布此事。

  隨後方鑒詢問凌霄寶殿內眾仙神,還有無要事稟奏,然後就是各種關於‘邪神’的奏報。

  方鑒等眾神仙稟奏完後,統一回復道:“邪神之事本帝正在設法應對,爾等各回神府後,先依照女媧娘娘訓示巡查四方,鎮壓邪神。待本帝作出決斷後,自有法旨降下。”

  眾神仙聞言,當即躬身拜道:“是,謹遵鴻清帝君法旨。”

  隨後方鑒宣布小朝會結束,先拜請二位大帝君回府後,方鑒在眾神仙的恭送之下離開了凌霄寶殿,返回了自己的太素宮。

  返回太素宮的方鑒第一時間叫來的黑孩兒,對他敕下一道符詔言道:“你即刻下界,去西方極樂世界拜見‘東來佛祖’,傳我旨意請他上天議事。”

  黑孩兒當即接下符詔,躬身拜道:“是,老爺。”

  黑孩兒離去後,方鑒又直接傳書一道到了兜率宮,請太上老君來太素宮議事。

  沒過多久,太上老君便落到了洞真殿外,沒等天兵稟報就直接走了進來。

  方鑒看著跟在太上老君身後,顯得極為忐忑的天兵,輕輕揮了揮手示意他下去。

  天兵當即朝方鑒躬身一拜,然後轉身退出了洞真殿。

  “你把我殿前值守的天兵嚇到了。”方鑒站起身來走下殿陛朝老君說道。

  太上老君笑道:“這可不是貧道嚇的,是你鴻清帝君凶名太盛,貧道就算去見五禦帝君也無需通傳,直接便入。”

  方鑒哈哈一笑,隨後朝老君道:“老君請稍坐,再等一位道友前來便可議事了。”

  太上老君詫異地看著方鑒道:“此人是誰?竟然能讓鴻清帝君在這裡等候?”

  方鑒笑道:“他在下界,又不似老君你住在大羅天中,所以自然來的慢些。”

  “讓老道猜猜不會是佛門的道友吧?”太上老君問道。

  方鑒看著老君說道:“東來佛祖。”

  太上老君聽到這個名字,神情頓時一肅,旋即開口說道:“那如此說來,今天所要商議之事絕非小事咯?”

  “不是小事,是關乎三界的大事。”方鑒說道。

  太上老君點了點頭,然後一臉正義地道:“拯救三界?貧道義不容辭!”

  方鑒:“.”

  說話間,一道佛光照亮天庭,隨後東來佛祖身穿袈裟,帶著一臉驚愕的黑孩兒落到了洞真殿外。

  方鑒當即也迎上前去,東來佛祖沒有什麽架子,臉上帶著彌勒微笑,袒胸露乳,邁步走入了洞真殿。

  “貧僧拜見鴻清帝君。”東來佛祖走到方鑒面前,朝方鑒合十一禮拜道。

  方鑒稽首還禮,這時太上老君也站起身來與東來佛祖相互見禮,隨後方鑒便命黑孩兒在‘清聖閣’設法宴,並與太上老君、東來佛祖一起駕臨清聖閣。

  清聖閣內絲竹悅耳,琴笙漫漫,閣廊兩側帷幔後方,是正在演奏仙樂的仙女。

  方鑒、太上老君、東來佛祖三方落座,方鑒坐在主位,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坐在側位,這可是如今整個三界中掌握最高權柄、最強實力的三大巨頭第一次聚會。

  待眾人落座後,方鑒在溫柔清曼的仙樂中端起酒盞開口說道:“老君、佛祖,請。”

  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也端起面前的素酒酒盞,回敬一聲後三人一飲而盡。

  放下酒盞,方鑒進入了主題:“混沌邪神現世,佛祖已經知道了嗎?”

  東來佛祖頷首笑道:“貧僧已經知曉。”

  方鑒道:“混沌邪神乃現世三界第一大害,若任其發展猖狂,其對現世三界的危害遠在量劫之上。今日我請老君和佛祖前來議事,就是商議如何應對混沌邪神。”

  東來佛祖聽到這話,立刻第一個表態道:“貧僧與佛門謹遵天庭法旨。”

  太上老君也道:“道門與天庭合融一體,自然唯天命是遵。”

  方鑒頷首道:“既如此,那我就直言了,混沌邪神出沒三界,受眾生生靈祭祀獻祭而獲得力量,故而要對付混沌邪神,必須伐其壇,破其廟。故而,本帝欲在三界之內開展‘伐壇破廟’計劃。”

  聽到方鑒這話,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互相對視一眼,隨後東來佛祖問道:“敢問鴻清帝君,這伐壇破廟當如何開展?”

  方鑒說道:“由天庭、道門、佛門牽頭,定下一個‘香火定數’,就是說,規定天庭、道門、佛門之中哪些神仙可在人間立廟,受眾生香火。除此‘定數’之外,所有神廟祭祀全部破除,一個不留!”

  太上老君問道:“這倒是個好辦法,只是日後若是要增設香火定數又當如何?”

  方鑒說道:“由我和太上老君你、東來佛祖共同審定,通過之後便可賜下‘三天符籙’,加入增設‘香火定數’之中,不知老君、佛祖以為如何?”

  太上老君、東來佛祖對視一眼,隨後一起點頭道:“此舉甚為公平。”

  接著東來佛祖朝方鑒問道:“那這香火定數,暫定為多少?”

  方鑒想了想,道:“以天庭帝君為數,加上女媧娘娘,暫定為共三十二人。”

  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點了點頭,這也就是說天庭初定的受人間香火的人數為三十二人,這個就是定數了,然後太上老君又問道:“那陪祭之人怎麽定?”

  所謂陪祭之人,就是人間廟宇的神像必須要有陪祀的神像,比如文昌帝君坐下必有‘天聾、地啞’二童子,比如觀音菩薩坐下必有‘金童、玉女’等等.
  方鑒說道:“隻定主祭之神便可,陪祭由下界廟宇自己決定,但必須為主祭之神座下確有之神仙方可,並且所有接受眾生祭祀的神像主體之上必須受刻我等所賜‘三天符籙’,若無三天符籙則為淫祀,可就地破除。”

  “我所言之三天符籙,即為我與二位賜法密字真號符籙。”方鑒解釋道。

  這個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擁有方鑒、太上老君、東來佛祖三人中任意一人賜下的蘊含三人道法的密字真號符籙,比如方鑒的就是鴻清玄符,並且上面要有‘太素道真中天鬥樞玄天普化帝君’封號的符籙。

  這樣一來,就能保證所有神像除其本人感應之外,方鑒三人也能夠時時監察異常,以免被邪神侵佔。

  隨後方鑒說道:“如果老君和佛陀沒有異議的話,就請在七日之後,將道、佛兩家受香火神仙名冊遞送上來。待名冊確立之後,天庭即將開啟伐壇破廟計劃。”

  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聞言,立刻稽首言道:“貧道(貧僧)領法旨。”

  隨後方鑒便與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一邊用齋膳一邊商議三界之事,一個時辰後老君與佛祖起身拜辭,各自返回道場召集門下眾神仙議事去了。

  也就在太上老君和佛祖離開兩個時辰之後,方鑒收到了哪吒從幽天大世界傳回天庭的書信。

  方鑒看過書信後頓時大怒,“竟敢公然糾集妖獸攻打天兵駐地,襲殺天庭帝君!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抗拒天庭了,必須要出重拳!”

  說完,方鑒立刻命黑孩兒下詔:“宣大羅天中樞所有在職正神、天神來洞真殿見我!立刻!”

  黑孩兒看著方鑒凜冽的神情,立刻躬身領旨道:“是,老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