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相權的由來與發展
若論及諸葛亮的才能,那絕對是數千年華夏歷史以來,最頂尖的幾人之一。拿他跟當世人對比,這純屬是欺負人家老實人。
這種人物,必須得歷史縱向對比。
前有管仲、蕭何,後有王猛、謝安。
也只有這幾位,才能拿出來跟諸葛亮比較一番。
至於中古以後的那些丞相,權力跟今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無法比較。
華夏歷史的進程,向來是君王集權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丞相這一個體的權力越來越小,但相權這一群體的勢力卻越來越大。
直到最後的滿清,皇帝乾綱獨斷,所有的臣子都成為了家奴。就連類比丞相的軍機處大臣,也要跪受筆錄,著實可笑!
單看明朝的內閣制度,首輔的權力雖然比不了漢朝的丞相,但內閣所有輔臣加在一塊,手中的權力絕對比漢朝丞相要大。
當然,這是常規情況,諸如霍光、曹操、諸葛亮這些特殊時期的丞相不能算在內。
丞相這一官職的來源,最早要起於殷商,當時稱之為太宰。
宰為主宰之意,這個詞已經說明了一切。
之後到了春秋戰國,這是一個大爭之世,各國國君有感自身能力不足,遂招賢納士,幫助自己治理國家,圖雄爭霸。
而這些被招來的賢才,便稱之為宰相,相國。
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你國君找我來,是要我相助你這個國家的,而非某個團體或某個人。
再者,春秋戰國前期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君主私人不能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昔年秦國勢大,秦昭襄王邀請趙惠文王會盟,但趙國君臣擔心秦國會趁機扣下趙惠文王,但不去又怕會引來秦國的攻擊。
於是,時任趙國上卿的藺相如與將軍廉頗制定了一系列計策來挽回局面,其中一條就是:若秦國扣下了趙王,藺相如便行廢立之舉,改立新君,防止秦國要挾趙惠文王提一些無禮的要求。
結果趙惠文王一看,居然沒生氣,甚至還點了讚,欣然表示同意。
嗯……明堡宗罵罵咧咧的退出了直播間!
想要我幫你,那就得給我足夠的權利,不僅僅是在君主的信任上,還得在法理上,不然難免為人詬病。
所以一部數百年的春秋戰國史,宰相對於整個國家的定位,就是合法的掌舵人!
再說了,你君主想讓我幫你,也得看我願不願意。
所以,才有了拜相這個說法。
君主拜臣子,這一拜,不是拜見,而是拜托與托付。
大佬,您幫幫忙,看看我家裡這攤子事怎麽處理?
於是乎,宰相一邊罵罵咧咧的抱怨君主打擾了自己的清閑,一邊收拾行囊出山,輔佐君主治國理政。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填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當然,這是最初的玩法。
至於後來宰相成了固定職務,自然就多了許多不講武德的君主和宰相,他們爭來爭去,弄得國家烏煙瘴氣,也是在情理之中。
畢竟,權力使人眼饞。
對此,林朝打算來個撥亂反正。
雖然沒有更好的解法,但盡可能延長這種脆弱切美好的平衡,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而落點,就在小亮仔身上。
將來劉備統一天下後,丞相必然是林朝,這是無可爭議的。
至於下一任人選,也只能是諸葛亮,畢竟荀彧和林朝是同時代的人,年齡層面不允許他接林朝的班。
林朝估算著,以自己的身體狀況,撐到五十多歲精力應該就不行了。彼時諸葛亮才不到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若好好護肝,再乾個三十年不成問題。
兩代人,五十年的歲月,已經足以改變很多事情了。
為了諸葛亮能徹底繼承自己的意志,所以林朝打算教他一點私貨。
這,也是林朝此行帶著諸葛亮的原因。
鍛煉他的能力,傳承自己的思想。
原本歷史上的諸葛亮,經歷了徐州動亂,或許可能親眼目睹過曹操屠城,死了爹跟叔父混,然後叔父又死了,這可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由此可以認為,諸葛亮真的見過底層百姓艱難求生的場面,也更能理解百姓需要什麽。所以後來諸葛亮治蜀地,雖刑法甚嚴,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而這一世,諸葛亮宛若溫室中的花朵一般,還不曾遭受風吹雨打,林朝很擔心他會太過嬌嫩,所以才會把他拉出來磨練一番。
就在林朝沉思之際,諸葛亮屏息凝神等了半天,卻見老師目光怔怔出神,不知在想些什麽,頓時傻眼了。
說好的考校呢?
“老師……”
諸葛亮忍不住開口喚了一聲。
“額……”林朝這才回過神來,開口笑道,“阿亮,何事啊?”
諸葛亮滿臉無辜道:“老師,您說要考校弟子。”
“考校自然是要考校的,不過為師在想如何考校,畢竟你才九歲,有些學問還為時尚早。某又不想流於書上的內容……”
“老師,弟子今年已經十歲了。”諸葛亮弱弱道。
你說你這老師是怎麽當的,連弟子的年歲都記不住。
要說你像康成公一般弟子眾多也就算了,可偏偏你只有我這個一個弟子,就這還記不住年歲?
諸葛亮心中瘋狂吐槽,但良師林朝被提出了錯誤,頓時惱羞成怒。
“某說九歲就是九歲,少廢話!”
“噢,弟子知道了。”
淫威之下,諸葛亮果斷選擇了屈服。
“老師……那還要不要考校了?”
啪!
“哎呦!”
諸葛亮又一次被林朝來個暴擊。
“讓你別廢話,考不考校,如何考校,為師自有章程,何須你這黃口小兒多言!”
林朝拍了拍手,滿臉得意道。
自從來個這個時代,林朝生平第一次在武力上取得了優勢,心中如何不興奮。
“噢,知道了!”
小亮仔可憐巴巴地捂著頭,再也不敢多話,生怕自己這不講武德的老師再給自己來一下。
前面駕車的太史慈聽到師徒兩人鬥嘴,不禁搖頭一笑。
看來監軍對小孔明期望甚高,這待遇已經不是弟子能享受的了,簡直快達到了親兒子的地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