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拍賣會預展 (第一更)
今天京城的天氣格外好,天空碧藍如洗,就好像清乾隆款天藍釉詩文雙耳扁瓶的釉色一樣,散發著瑩潤的光澤,純白色的雲朵,絲絲縷縷飄蕩在半空之中,讓人心曠神怡。
京城環球國際大酒店的門口,向南拎著背包,從一輛出租車裡走了出來,一抬眼,就看到宋晴俏生生地站在門口,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向大哥,你來了!”
向南抬頭看了她一眼,笑著問道:“嗯,你等好久了嗎?”
“沒有,我也是剛到一會兒。”
宋晴輕輕搖了搖頭,腦袋後面的馬尾也跟著一晃一晃的,她一臉開心地說道,“拍賣會預展地點就在酒店的二樓,已經有不少人進去了,咱們也走吧。”
“好,去看看吧。”
向南點了點頭,跟在宋晴的後邊,朝京城環球國際大酒店裡面走去。
今天是京城富春齋拍賣公司主辦的一場主題為“清宮遺珍”專場拍賣會的預展,即將在拍賣會上拍賣的藝術品,基本上都會在預展裡展示,以供有意向的拍賣者參觀品鑒。
向南原本對這場拍賣會並沒有什麽興趣,自然也沒有前來參觀預展的意向,不過,就在昨天晚上的時候,宋晴忽然打來電話,請他一起到拍賣會預展來看一看。
向南想起自己已經將那件金代耀州窯刻花吳牛嘯月紋碗修複好了,正好也可以趁此機會讓宋晴幫忙把這件古陶瓷器送到花元香的手中,因此也就答應了下來。
拍賣會預展地點位於酒店二樓的“翡翠廳”,向南和宋晴兩個人上了樓,走了進去,一抬眼就看到,“翡翠廳”裡擺著一排排的玻璃展櫃,不少有意向參與拍賣的收藏家正俯身站在玻璃展櫃前面,仔細品鑒著自己心儀的藝術品,有的人甚至還拿著手持放大鏡,隔著厚厚的玻璃展櫃,往裡面仔細看去,試圖看出個究竟來。
向南掃了一圈,轉頭看了宋晴一眼,輕聲問道:“你看中了哪一件古董?”
宋晴細長的眉毛一揚,笑吟吟地說道:“清雍正款鬥彩雞缸杯!”
“走,去看看品相怎麽樣?”
向南笑了笑,就往展廳裡面走去。
宋晴見狀,也趕緊跟了上去。
兩個人沒逛多久,就看到一件釉色純白、紋飾精致的雞缸杯靜靜地安置在玻璃展櫃裡。
向南停了下來,俯身湊近了一些,仔細端詳起來。
雞缸杯是明朝成化時期的官窯所創新的造型,是一種禦用酒器。
據文獻記載:“神宗時尚食,禦前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由此可見,雞缸杯在當時就已經十分珍貴。雞缸杯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朝多有仿製,其中以康熙朝的仿製技術最高,幾可亂真。
展櫃裡的這件清雍正鬥彩雞缸杯,造型及圖案都是仿製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而成,充分反映了清代宮廷對明代成化年製鬥彩雞缸杯的景仰,但在所施色彩和畫工上都有所不同,可謂各有千秋。
這件清雍正鬥彩雞缸杯外壁上繪有兩組子母雞,一組是雄雞昂首挺胸,雄赳赳氣昂昂,四隻小雞圍繞著母雞,母雞低頭啄蟲喂小雞,另一隻母雞則仰望雄雞;另一組圖案則是雄雞回頭張望著正在給兩隻小雞喂食的母雞,另外兩隻小雞則在一旁嬉戲。
兩組子母雞以洞石月季花和洞石蘭花相隔,洞石玲瓏,月季嬌豔,蘭花淡雅。
俯身細細地端詳了一陣,向南這才直起身子來,淡淡地說道:
“這件鬥彩雞缸杯品相完美,工藝精湛,色彩絢麗如新,通體釉色瑩潤,畫工細膩,應該稱得上是雍正官窯的一件精品古瓷。”
“是嗎?其實我看著也挺喜歡的。”
宋晴彎下腰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這件鬥彩雞缸杯看了一會兒,笑著說道,“這件鬥彩雞缸杯不便宜呢,拍賣公司的估價就高達600萬元。”
向南略微一琢磨,微微點頭,笑道:“這個估價只能算中庸,等拍賣會的時候,一旦競拍的人多了,我估計600萬元還不一定拿得下。”
“不是有句話是這麽說的嗎?藝術品的市場價格,取決於收藏家願意支付的價格。”
宋晴扭頭看了向南一眼,眨了眨眼睛說道,“要是真有收藏家對它一見傾心,肯定會願意為它支付超過600萬元的價格的。”
“你說得對。”
向南笑了起來,轉身往展廳裡面走去,“既然來了一趟,咱們就去看看其它古董吧。”
宋晴“嗯”了一聲,快走了幾步,跟了上來。
兩個人在展廳裡走了沒多久,就看到一幅掛在牆上的設色紙本古畫,簽條上寫著“新羅山人作竹動鳥聲清妙跡”的字樣。
新羅山人,是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代表人物之一華嵒的號。華嵒,字德嵩,更字秋嶽,閩省上杭白砂裡人,後寓居臨安。
華嵒擅長繪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擅書法,能作詩,在當時被稱作“三絕”。
他的這幅《竹動鳥聲清》中,怪石嶙峋,石後一根枝杈曲折指天,幾片枯黃的樹葉零零散散懸掛枝頭,一隻黃雀佇立其上,仰頭朝天,嘴巴微張,似發出鳥鳴,怪石前方,幾枝翠竹悄然挺立。
這幅畫是華嵒七十五歲時所作,畫風已經極為成熟老道,既有細節描寫的精微性,又不失筆墨上的簡逸生動,禽鳥毛羽細致蓬松,毫毛畢現。
華嵒的花鳥畫風格,清新俊秀,率意疏容,對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向大哥,這幅古畫的意境看起來很蕭索啊。”
宋晴站在一旁,仰著小臉細細地看著面前的這幅古畫,渾然不覺自己已經露出了一截白皙如玉的頸項。
她微皺著眉頭,低聲問道,“這個畫家很有名嗎?”
“在畫壇裡名聲不小的,他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向南笑了笑,有些複雜地解釋道,“這幅古畫,表現的就是秋冬時節的景象,是畫家在貧病交迫的晚年創作出來的,大概也有用作品來表達心聲的意思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