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還是太年輕啊(第一更)
當向南用審視的目光,去檢查他給古畫《山水》立軸圖所做的“全色”時,康正勇居然差點失了態。
實際上,給古畫全色時,修複師究竟是做到了“三面光”還是“四面光”,只要稍具經驗的人都可以看得出來。
並不會因為向南的水平更高一點,就會提高判定幾面光的標準。
康正勇之所以會緊張萬分,怕也只是因為對向南太過於敬畏。
威壓太甚了,讓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啊。
果不其然,又細細地察看了一番,向南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身對康正勇說道:
“不錯,畫面破損的地方,都達到了‘三面光’,甚至還有一處達到了‘四面光’。”
聽了這話,康正勇這才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是過關了。
跟在老師向南身邊做事,壓力太大了,這大冬天的,盡管是在空調房裡,他也是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等等!剛剛老師說什麽來著?我有一個地方的全色達到了‘四面光’?”
緊張過後,康正勇這時才反應過來,自己居然也能做到“四面光”?
在給這幅古畫全色時,他隻想著盡量做到最好,試色、調色都做了無數次,直到自己感覺做不到更好了才作罷。
可他是真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做出“四面光”的效果來!
這一刻,康正勇感覺自己這兩天的辛苦都值得了——
即便是古書畫修複資深專家,也不敢保證能夠每次都能做出全色“四面光”的效果來,可我在無意之中做到了。
這個牛逼,值得我吹一整年了!
看著康正勇一臉興奮的表情,向南笑了笑,沒去打擊他。
實際上,在全色的過程中,康正勇還是犯了一些小錯誤的。
比如說,在給小塊脫落或挖款挖補等處全色時,要根據紙張紋路的橫直,用橫筆或豎筆全色,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或許,這幅古畫上達到“四面光”部位,或許還能再多上一兩處。
這種小竅門,說難不難,基本上一說就通,一通就懂。
說容易卻也不容易,沒人告訴你,你自己也能發現,但估計要你修複古畫到了一定程度的量時,才能夠發現得了。
向南決定,等到康正勇情緒緩和之後,再細細說給他聽,到那個時候,他接受得也會更容易一些。
這幅古畫完成了全色之後,接下來就是接筆了。
向南既然早就說了,讓康正勇來負責接筆,那他肯定就不會再插手。
康正勇接筆做得並不多,對《山水》立軸圖的作者高翔也不是太了解,自然不敢輕易上手。
因此,這幅古畫的修復工作就暫停了下來,等到康正勇有了把握,才會繼續進行。
師生倆聊了一會兒,天色就漸漸暗了下來。
向南乾脆也不繼續忙碌了,和康正勇一起,來到小區外面的飯館裡,點了幾個菜,邊吃邊聊起來。
“老師,文物修復工作室的各種證照,基本上都已經辦下來了。”
康正勇之前的興奮勁還沒有過去,此刻一邊吃飯一邊說道,
“工作室那邊的裝修,也接近尾聲,裝修施工隊都是閆老公司裡的人,他們都很專業,也很負責,各種布局都是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來的,我基本上沒操什麽心。”
“嗯,裝修完成之後,工作室裡面的各種用具都要購置齊全。”
向南放下筷子,抽了一張紙巾擦了擦嘴,繼續說道,“還有,找一家花卉公司,多租一些綠蘿這一類的綠色植物,放在裡面吸一吸甲醛什麽的。”
康正勇連連點頭:“好,我記下了。”
“其它的東西,你自己看著辦吧。”
向南看了康正勇一眼,笑道,“爭取五月份的樣子,咱們能搬進工作室修複文物。”
“那肯定沒問題的。”
康正勇興奮地說了一句,接著又有些忐忑地問道,“怕就怕,工作室接不到什麽業務,咱們都沒打廣告……”
向南笑了笑,繼續端起飯碗,大口地吃了起來。
這學生,還是太年輕啊!
工作室會接不到什麽業務?我怕到時候你會抱怨文物多得修複不完!
吃過飯後,康正勇直接回學校去了,他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總不可能真的一天到晚都留在向南這邊。
向南在小區裡散了一會兒步,也回到了樓上。
到修複室裡轉了一圈,向南沒再繼續修複文物,來到衛生間洗了個澡,然後回到房間裡。
今天他沒打算玩遊戲,而是拿起一本《古書畫修複》的書看了起來。
盡管他已經是古書畫修複專家,但該學習的時候,還是必須要學習。
不懂得隨時充電的人,只會被時代給淘汰。
就比如說,在古陶瓷修複行業裡,就已經開始有博物館嘗試著使用3D打印技術,來給古陶瓷器物的殘缺部位進行配補了。
據說,3D打印出來的殘缺部位,不僅可以和古陶瓷嚴絲合縫,而且還能夠將古陶瓷上殘缺的紋飾、色彩都打印出來。
當然,3D打印技術,目前也只能打印出粘土坯胎,還是需要經過入窯燒製,方能變成真正的陶瓷。
但即便如此,這也相當驚人了。
一些老一輩的修複師們,都很抗拒在古陶瓷修複中引入這種技術,認為這是在磨滅華夏數年前來的古陶瓷修複技藝。
在他們看來,文物並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它所承載的,並不僅僅只是一件古老的器物,更多的是一段歷史,一段文明,怎麽能夠用這種簡單粗暴的形式來去修複它?
而且,這種冷冰冰的打印機,又怎麽能理解得了古陶瓷所蘊含的文化與內涵?
文物修複,修複的是歷史,是文明,而不是依靠模具製造出千篇一律的工藝品!
向南的想法倒是沒有老前輩們這麽過激,他覺得科技的進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文物修複也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
不進步,只會被淘汰。
因此,一直以來,他都不排斥博物館或者各個大學,利用高科技技術介入文物修複領域的試驗。
只要不給文物造成二次傷害,利用高科技來協助修複文物,又有何不可?
高科技,那也只是一種工具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