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有一座野生動物園》第648章 完善鄉土展區
  第648章 完善鄉土展區
  長臂猿的第一次連麥圓滿結束!
  想讓表妹跟著情歌移動遷徙十幾公裡,顯然也不是一次電話就能解決的事情。

  就像是人類網戀,從網戀到奔現至少得幾個月吧,不可能就聊了一次就飛過去了。

  接下來的計劃就是讓兩隻猿慢慢煲電話粥,培養感情。

  方野這邊,也開始忙起別的事情。

  8月22是雲朵的生日!

  準備搞個熊貓的生日會。壯壯的生日是在9月,分開過兩次太麻煩了,一並過掉。

  反正動物也不懂生日是啥,有東西能吃就行。

  壯壯:?????
  其它動物過生日,一般給一份生日蛋糕就可以了,像是給嬌嬌過生日,方野過去送了一份豬肉卷和雞腿做的肉蛋糕。

  熊貓作為旗艦種中的國寶,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才會特意慶祝一下。

  當然,也不是單純過生日慶祝。和動物園的其它節日一樣,可以吸引遊客來動物園玩,同時進行一些相關的科普,讓遊客在娛樂中學到知識,提高大家的保護意識。

  剛好9月小朋友就要開學了,開學前可以最後來動物園盡情玩上一次。

  動物園的大門口,廣場上,放上一些熊貓氣球,增加節日氛圍。

  給熊貓的蛋糕是用竹子做成,一個個竹筒並成蛋糕的形狀,可以擺成三層,氣派一點。

  竹筒中間插上一些鮮嫩的竹葉,放上西瓜蘋果之類的水果,就是一個美味又豪華的蛋糕了。

  也準備上人類吃的奶油蛋糕,大家開心地唱完生日歌,和熊貓一起吃蛋糕,兩份快樂疊加在一起,可以收獲更大的快樂。

  再就是有獎知識問答了,也是臨海動物園每次節日都有的活動,這次的問題當然是關於熊貓的,獎品也是熊貓相關的布偶、貼紙、襯衫、徽章這些紀念品。

  平時熊貓紀念品就很受歡迎,往往是賣得最快的,相信這次活動大家參與肯定很積極!

  特等獎是超大號的熊貓布偶,高達2米,要是能抽到這個熊貓布偶,就可以體驗一下抱著熊貓睡覺是什麽感覺了。

  本來想著要不要讓熊貓館的講解員穿上熊貓服,讓小朋友們多點樂趣,不過想想還是算了。

  講解應對小朋友好奇的提問就很累了,再穿個熊貓服太辛苦了。

  除了熊貓生日會,還有鄉土展區的建設。

  方野琢磨著,怎麽能讓鄉土展區看上去更加自然一些,更有鄉土的感覺。

  想了想,弄上一個農家小院,作為展區的核心。

  小院的背景是鄉下傳統的土灶台!

  大大的灶台上蓋個圓木蓋子,下面的空當裡可以添柴火。

  牆上掛個竹篩,角落裡放點老掃把、醃菜壇、磕了角的破碗之類的道具,煙熏繚繞發黑的牆上,貼個灶神爺的畫像,上天言善事,下地納吉祥,一看就讓人回憶起鄉下的生活。

  這樣的環境裡,養上一條黑眉錦蛇,很常見的一種無毒蛇。

  可能躲在灶台邊上,或是藏身菜壇與牆壁的縫隙之間,需要花一番心思尋找。

  灶台因為食物的殘余經常會吸引老鼠,柴火的余溫也可以促進蛇的新陳代謝,所以農村的柴火堆裡經常能看到黑眉錦蛇的身影,進入柴火堆是它們取暖的一種方式。

  這樣的環境養一條黑眉錦蛇,鄉土的氛圍濃鬱!
  希望展區生活化的環境可以破除遊客對於蛇的恐懼,並且引發思考。

  人與動物在一片空間下應該如何相處?見到蛇需要害怕嗎?正確的應對方法是什麽,還是二話不說直接打死?

  前面是大片的農田,接著農家小院,經過藤蔓攀爬,茄子各種蔬菜垂下的走廊,不經意間瞥到豪豬搬運食物的身影。

  來到後面的儲存糧食的倉庫,看到一扎扎的草杆捆起來,整齊擺放,似乎是準備喂給牛羊。

  有狐狸在糧倉之間探頭探腦,嬉鬧追逐,時而跳上高牆,一溜煙消失不見。

  接著是後山小樹林出沒的野豬,在泥塘裡翻滾,身上粘的全是泥巴,小溪池塘旁邊玩耍的水獺。

  這樣把展區整體結合起來,從鄉下的小院拓展到周圍的山林溪水。

  另一個重點是水獺展區。

  為了讓展區外觀看上去自然一些,要走地下通道才能看到水下的景色。

  我國有三種水獺分布,分別是小爪水獺、歐亞水獺和江獺!

  國內水獺曾經的分布非常廣泛,可以說有水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身影。

  但是在上世紀50年代左右,經歷大量商業捕殺,每年出口上萬張水獺毛皮,水獺遭遇滅頂之災,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

  後來國內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成立,把水獺都作為二級保護動物也沒能拯救它們的命運,種群依然在持續衰退。

  江獺已經數十年沒有音訊,可能已經滅絕了。

  歐亞水獺除了青藏高原的種群好一些,在很多省份已經徹底消失,部分東部和南部省份還有少數分布,但是種群數量普遍下降了80%-90%,可以說瀕臨滅絕,而小爪水獺只在雲南等保護區有記錄。

  之前在野外布設到的紅外相機,捕捉到的是歐亞水獺的身影。

  不過水獺展區引進的是小爪水獺。

  因為歐亞水獺大部分都是獨來獨往,而且是深度的夜行動物,只有晚上才出來活動,白天就藏起來了,不是很好的展示動物。

  國內動物園基本養的都是小爪水獺,它們是社會化的動物,集群活動,觀賞性也好。養歐亞水獺的非常少見。

  替代動物不是不可以,比如動物園養的藍孔雀,順便介紹綠孔雀。

  這部分作為鄉土展區,需要和遊客把來龍去脈講清楚。

  臨海真的有野生水獺嗎?有哪種水獺?它們生存在哪裡,數量多少,種群是在增加還是在減少,還是已經消失了?既然我們這邊的是歐亞水獺,為啥養的小爪水獺?
  告訴遊客本土動物的歷史和現狀,而它們的未來就掌握在自己這代人手裡,這樣才算是鄉土動物的線索把握到位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