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張俊平的主意
張俊平把自己買回來的羊骨頭,洗乾淨,剁開,放進鍋裡,加上滿滿一大鍋水,然後點火燒鍋。
母親也沒有說什麽,只是饒有興趣的看著張俊平忙活。
兒子願意動手做飯表孝心,那就讓發揮好了。
鍋裡煮上羊骨頭,張俊平又從買來的半隻羊上,切下來大約一斤肉,切成片。
鳶都雖然在北京南邊,但是溫度並不比北京低多少,也在零下十來度的樣子。
回來的路上,羊肉早就凍得邦邦硬,倒也方便切片,只不過羊肉片比火鍋的羊肉片厚點,一塊大約有三四毫米厚。
切好羊肉片,看看鍋開了,張俊平把羊肉片放到鍋裡。
裡面一點調料都沒放,掀開鍋蓋,一股濃鬱的羊肉香味飄了出來。
繼續加水,繼續煮。
張俊平又把粉條剪斷,用熱水泡上。
再把白菜撕成片,洗乾淨放一邊備用。
做好這一切之後,張俊平開始和面。
“英子,把鏊子支起來,一會好用。”
“哎!”小妹咽咽口水,爽快的答應一聲,麻利的把鏊子支起來,又去抱了兩抱麥秸備用。
面和好之後,放在一邊,張俊平又切了兩根蔥,用碗到了半碗豆油。
母親在邊上看了,有些心頭的張張嘴,這半碗油夠用一個星期的,想要訓斥張俊平浪費。
但是又想到,兒子好不容易想做頓飯,不容易,反正現在兒子也能賺錢了,一點油,由他折騰吧。
張俊平把東西準備好直接,對小妹吩咐道:“英子點火。”
“知道了!”
燒鏊子這個小妹在行,七八歲就幫母親燒鏊子。
鏊子是他們這邊常備的一種炊具,用來做烙餅或者攤煎餅的。
張俊平要做的是油餅,油餅用平底鍋更好,可是他沒有,只能用鏊子來將就一下了。
張俊平有些笨拙的用擀麵杖擀出一張面餅,在上面抹上油,再撒上蔥花,重新把面餅團起來,再擀成餅,然後放到鏊子上。
母親看了一會,去洗了洗手走過來,“交給我吧,你這速度,中午可趕不上飯點。”
抬頭看看天,張俊平乖乖讓出位置。
確實,按照他的速度,想要做夠一家人吃的蔥油餅,估計得一點多了。
母親雖然沒有做過蔥油餅,但是做飯這東西講究天賦,張俊平屬於那種腦子會了,手不會的那種。
而母親只是看看,上手之後,就比張俊平快了兩倍不止,麵團在母親手裡變得聽話無比,不一會就變成一張面餅。
老三家的,這是做什麽好飯?我在門外面就聞到香味了。”二爺爺從外面走進來。
“二叔來了,平子快請你二爺爺進屋。”
“二爺爺,您來的正好,中午就在家吃吧!我煮的羊湯。”張俊平笑著招呼道。
“那我可就不客氣了!”二爺爺說著走進堂屋,在正座坐下。
“二爺爺,您這話說的,這裡和在您家一樣,有什麽好客氣的?”張俊平給二爺爺泡上茶。
“二爺爺,您嘗嘗這個茶怎麽樣?”
“哎呦,我哪知道茶怎麽樣,這輩子都沒喝過幾回茶。”二爺爺接過茶杯,笑著說道。
這個年代,農村還真沒有喝茶的習慣。
都是,冬天白開水,夏天涼白開,這是講究的。
不講究的,冬天白開水夏天直接喝涼水。
“嗯,這茶好,比我以前喝的茶好,聞著就香。”二爺爺端著茶杯聞了聞,大聲說道。
“二爺爺,這是我從北京帶回來的茉莉花茶,回頭給你拿一包,你回家慢慢喝,下次我從北京回來,再給你帶點。”
“不用,不用,我一個老頭子,喝茶浪費,你還是給你達留著招待公社的領導吧。”二爺爺忙搖頭道。
喝茶浪費,二爺爺還真不是謙虛,茶葉刮油,這年頭大家肚子裡本來就缺油水,再被茶葉一刮,更容易餓了。
“二爺爺,我帶回來不少,這茶葉是專門孝敬您的!”
“你達當年,死命的供你們兄妹幾個讀書,我是讚成的。
咱們張家是書香門第,詩書傳家,不能忘本,丟了傳統。
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你看看,你這一考上大學,你們家立馬就變了樣。
以前你達雖然當著生產隊長,可是村裡論誰家最窮,你們家數得著。
再看看現在,誰家比得過你們家?”
“二爺爺,您老說的太對了,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咱老百姓,想要改變命運,除了做那些喪良心,違法犯罪的勾當,就只有讀書一條路。”張俊平認同的點點頭。
“你是大學生,見識比二爺爺多,二爺爺今天過來,就是想問問你,有什麽辦法,能讓咱們張家過上好日子。
二爺爺雖然老了,可是也知道現在國家形式變了,不像以前,誰窮誰光榮了,我這個族老得想辦法讓族人過上好日子。”
“二爺爺,想過上好日子,辦法有很多。現在政策好了,只要肯乾,不愁過不上好日子。”
“你小子,別給我打馬虎眼,那什麽村辦家具廠不靠譜的事就不用提了。”二爺爺直接打斷張俊平,笑罵道。
原來二爺爺心裡和明鏡似的,從一開始就不看好家具廠,只是在董家和楊家面前演戲。
“你給我說點實在的,別說那些虛的。”
“好吧,最簡單一個,現在國家有助農貸款,每個人都可以到農信社申請,不要利息。”
“這個我知道,你三姑夫和我念叨過好幾次這件事,想讓我和張家人說說,去他那裡辦貸款,幫他完成任務。”
“我沒同意,不要利息,可是總要還錢啊,沒有賺錢的門路,貸了款,把錢花了,拿什麽還?”
二爺爺口中的三姑父是二爺爺的女婿,在農信社當信貸員。
“二爺爺,如果大家相信我,咱們張家人可以貸了款,再借給我,一萬塊錢我一年給一千塊錢的利息。”張俊平沒敢給太多利息。
一是給多了怕大家反而不相信,二是怕大家一窩蜂的跑去貸款,然後借給他。
太多的話,他壓力也大。
畢竟,他搞的不是那種短平快的項目。
(本章完)